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收录十一位海内外林语堂研究专家的评论文章,从历史、文学、语言、哲学、翻译乃至美食等角度,生动还原林语堂生平及其在中西文化交流中产生的影响。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钱锁桥、周质平、陈子善、罗福林等十余位中国及国际上林语堂研究专家的评论文章,对林语堂的生平及其著述进行了精彩而专业的论述,将林语堂作为语言学家、翻译家、作家的不同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本书分为四章,第一章着重考察林语堂在现代中国知识思想史上的独特地位;第二章着重探讨林语堂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文化实践;第三章集中讨论林语堂穿梭于中西之间的跨文化实践;第四章集中阐释林语堂在美国的著述。

目录

  • 版权信息
  • 引言 西式普适性和中国特性:作为跨文化批评家的林语堂
  • 第一章 传统与宗教:异类的知识旅程
  • 在革命与怀旧之间:林语堂的思想与风格
  • 林语堂对传统的独特运用
  • “一捆矛盾”林语堂的基督教情结
  • 第二章 语言与法律: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文化与政治
  • 林语堂与现代中国的语文运动
  • 林语堂与胡适日记中的平社
  • 第三章 中西之间的跨文化之旅
  • 林语堂之于“批评之批评的批评”:跨越中美的“自我表现”论
  • 合作者或食人者?论林语堂《生活的艺术》中蒙田的角色
  • 《吾国与吾民》的起源和反响
  • 第四章 在美国阐释中国和中国人
  • 他的国家和他的语言:林语堂及他对中国事物的诠释
  • 中国“茶花”美国开
  • 林语堂烹饪美食学的多重世界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0
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黄土地上的异乡人

    本书是西方汉学家研究林语堂作品及思想的论文集。书名 “跨文化” 是一个涵盖范围涉及宗教、思想、民族、政治观念等众多领域的抽象概念。最初读这本书,也是因为大学时曾经学过(并不给我留下很深印象的)“跨文化交际课”,因此想要对这个领域具体的研究内容做一些了解。本书所载之文出自不同研究者之手,行文通俗程度与主题专业程度也是参差不齐。但我们大概能从书中各个章节的概述勾画出林语堂 “西方” 一面:林语堂是一个接受西方文化与基督教洗礼的 “西化中国人”,但在目睹了西方与中国两种文化的差异与类同后,他产生了一种 “调和两种文化” 的文学野心,林语堂尝试通过以英语写作中国思想,以及以西方学术方式研究中国传统实现 “再造文明”。但他本人却是一个崇尚老庄哲学的小资产阶级文人,因此他的文字风格先是遭到鲁迅一派左翼人士的抨击,后又在大陆完全遭到批判,对林语堂的重新认识要等到中国加入全球化之后才逐渐恢复。而林语堂本人的身份也夹于东方人与西方人的夹缝中,“归化” 与 “乡愁” 构成了他思想的矛盾之处。本书中文章视角自然来自西方,对于四九年后的中国以及鲁迅等左翼评论多有偏颇,但也并非全无价值。比如全书最后一篇选文《林语堂烹饪美食学的多重世界》中提到:“林语堂坚守着盎格鲁 - 撒克逊人自己并不一定坚守的自由主义原则”,这种思维与身份的错位用于审视八九十年代的知中国识份子也毫不显违和。类似林语堂这种处于跨文化边缘的 “双重人物”,在过去和将来也都将遭受不断的再评价,因为文化的异同之分本就是在冲突与融合中不断转换又日渐模糊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林语堂的研究都在里面,著作没看多少,没有发言权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11月成立于历史文化名城桂林,主要出版教育、学术人文、珍稀文献等图书,业务范围涉及图书、期刊、电子音像及数字出版,文化产品的设计制作、印制、销售,以及教育培训、会展、咨询、地产、旅游、艺术品交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