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推荐语
十卷电子书,一键拿下。讲谈社出品,中国通史经典版本,必藏书系。
内容简介
· 讲谈社百周年献礼之作
这套书是日本讲谈社建社一百周年的献礼之作。是日本历史学家的系列作品。每卷都是由这个历史时段最具代表性的学者撰写。
· “大家”写给大家的书
日本学者有大学者为大众著书的传统。这既是一套大众读本,读来让人不觉艰深,又兼具现有知识边界的学术前沿性。是一套严谨、专业、可读性很强的历史读本。
· 作者均为日本一流学者
十位作者均为日本中国史学界的一流学者:宫本一夫、平势隆郎、鹤间和幸、金文京、川本芳昭、气贺泽保规、小岛毅、杉山正明、上田信、菊池秀明
· 国内一流学者推荐
十位国内一流学者作序推荐: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许宏、中国先秦史副会长武汉大学教授罗运环、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王子今、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黎虎、北京大学教授阎步克、清华大学教授张国刚、北京大学教授邓小南、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伯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步平共同推荐
· 令人耳目一新的视角
我们希望让国内的读者看到一套真正专业、前沿、有创见的中国通史。给大家提供一个看待中国历史的新角度——看看日本学界最优秀的学者是如何跟普通读者讲述中国历史的。我们也相信,专业的历史书不一定艰深晦涩,我们一定能够找到联结学术研究与大众阅读的桥梁。
讲谈社《中国的历史》是日本历史学家的系列著作,是近年来中国历史方面的重磅力作。丛书自上古到近代,内容含概量大,撰述者均为日本该领域的代表性学者,作品大多构思巧妙,写法轻松,观点新颖,富于洞见,但同时又吸取了近些年来的诸多学术成果,利用了最新出土的史料,是一套可读性与严肃性兼备的历史佳作。
丛书为日本讲谈社百周年献礼。国内学者许宏、罗运环、王子今、黎虎、阎步克、邓小南、姚大力、李伯重、步平为中文版作序推荐。
目录
- 从神话到历史: 神话时代、夏王朝
- 版权信息
- 推荐序
- 中文版自序
- 前言
- 第一章 神话与考古学
- 五帝神话与区域性
- 三皇神话与盘古传说
- 《山海经》与区域的众神
- 神话与考古学
- 第二章 中国发掘物语
- 中国考古学的历史
- 现代中国与发掘
- 战后日本与中国考古学界
- 国际联合考察与共同发掘
- 第三章 农业的出现
- 人类的诞生与中国的旧石器时代
- 从旧石器时代进入新石器时代
- 粟、黍农业的开始
- 稻作农业的起源
- 东亚定居社会的三种形态
- 第四章 区域文化的发展
- 从地方志看地域
- 从陶器文化看区域
- 新石器时代的时期划分
- 古环境的变动
- 区域的文化系统
- 第五章 社会的组织化与阶层化
- 仰韶、龙山文化
- 大汶口、山东龙山文化
- 马家浜、崧泽、良渚文化
- 彭头山、大溪、屈家岭、石家河文化
- 社会进化的相异与相似
- 第六章 非农业地带与农业的扩散
- 北方的非农业地带
- 辽西地区
- 辽东地区
- 华北型农业的扩散
- 稻作农业文化的扩散
- 南方的非农业地带
- 农业地带与非农业地带
- 第七章 畜牧型农业社会的出现
- 农业社会与畜牧型农业社会
- 长城地区文化带的形成与青铜器
- 鬲社会与非鬲社会
- 第八章 区域间交流与社会的统合
- 社会威信与交流
- 玉器的交流
- 房屋构造的变迁
- 城址的出现与战争
- 第九章 牺牲与宗教祭祀
- 人物像与动物像
- 阶层化与仪礼的出现
- 玉器与祭祀
- 牺牲与乐器
- 卜骨与祭祀
- 从祭祀、仪礼到夏、商文化
- 第十章 走向初期国家的曙光
- 二里头时代的开始
- 二里头文化与二里岗文化
- 夏王朝、商王朝的纪年
- 夏王朝的发展
- 青铜器的出现
- 商王朝的出现
- 夏王朝、商王朝的扩大
- 结语
- 附录
- 主要人物略传
- 历史关键词解说
- 参考文献
- 历史年表
- 从城市国家到中华:殷周春秋战国
- 版权信息
- 推荐序
- 前言 文化地域所拥有的历史特性
- 第一章 本书所涉及的时代
- 所谓古代的“事实”为何物
- “清楚”的时代与“不清楚”的时代
- 横跨多元文化地域的汉字圈出现
- 汉代以后视点的特殊性
- 第二章 周王朝的史实
- 从伐殷到克殷——《逸周书》与《史记》
- 关于西周王朝起源与灭亡的传说
- 周公与共和
- 金文中的西周时代
- 第三章 “华夏”的源流与夏商周三代
- 韩的神话
- 韩宣子与夏王朝、商王朝
- 商朝故地的继承
- 第四章 战国诸国各自讲述的夏商周三代
- 秦、齐的领土主张与三代
- 魏国的《竹书纪年》与三代
- 楚国的祖先神话与三代
- 中山国的正统性主张与三代
- 汉王朝对三代的继承“形式”
- 第五章 夏王朝、商王朝的史实
- 禹的传说
- 夏王朝的系谱
- 商王朝
- 第六章 春秋时代的史实
- 广域汉字圈的出现
- 孔子的时代
- 探寻孔子的实际形象
- 春秋五霸
- 桓公去世后平息诸国混乱的霸主们
- 第七章 战国时代的史实
- 合纵连衡
- 促成“合纵”的又一位功臣—孟尝君
- 屈原
- 春申君、平原君、信陵君
- 第八章 战国时代的学术
- 诸子的虚实
- 战国时代的宇宙观
- 支撑战国时代学术的文字
- 第九章 战国时代的变革者
- 完善尺度标准的意义
- 商鞅变法
- 楚国变法
- 从君王巡行到皇帝巡行
- 第十章 重新比较探讨春秋时代观以及夏商周三代观
- 文书行政开始以前
- 西周时代的世界观
- 各文化地域上的王朝交替
- 汉字的魔力
- 被理想化的周公旦与太公望
- 领土国家进程中大国权贵与小国权贵的差别
- 刻板印象与多样化的视点
- 附录
- 主要人物略传
- 历史关键词解说
- 参考文献
- 历史年表
- 始皇帝的遗产:秦汉帝国
- 版权信息
- 推荐序
- 中文版自序
- 前言 超越《史记》、《汉书》
- 第一章 始皇帝的诞生
- 暗杀秦始皇未遂事件
- 战国秦昭王时期
- 天下统一
- 第二章 皇帝制的形成
- 皇皇上帝
- 度量衡、车轨、文字的统一
- 什么是泰山封禅
- 对外战争——与新天下的遭遇
- 焚书坑儒与不死仙药
- 秦始皇的地下帝国
- 第三章 秦楚汉的三国志
- 陈胜、吴广之乱
- 秦帝国的灭亡
- 楚汉战争
- 西楚霸王项羽
- 楚国崩溃
- 第四章 刘氏王朝的诞生
- 刘邦的汉帝国
- 汉王朝的首都圈建设与法制体系
- 对匈奴外交与高祖之死
- 吕太后政权
- 文帝的时代
- 从文帝到景帝
- 第五章 武帝的时期I 司马迁生活的时代
- 武帝与司马迁
- 司马迁遭遇李陵之祸
- 追求神仙世界的古代帝王
- 武帝时期的历法与审判
- 第六章 武帝的时期Ⅱ 领土扩张
- 进入西域与匈奴战争
- 武帝的对外战略
- 儒教的时代
- 武帝时代的经济与开发
- 第七章 从后宫之窗见到的帝国行踪
- 汉帝国的中枢与后宫
- 中国古代的女性
- 从沉睡中苏醒的古代木简
- 出土文书所述
- 王莽篡夺汉王朝
- 新的政治、经济、外交
- 第八章 民众的世纪
- 记载王朝兴亡的史书
- 王莽政权的灭亡
- 光武帝刘秀的统治
- 金印与光武帝以后
- 匈奴与经营西域
- 王充的科学批判精神
- 第九章 自然灾害与内乱的世纪
- 水害、旱灾、虫灾、地震、疫病
- 官吏、字典与数学
- 东汉对西方的外交与罗马的使节
- 儒教与道教
- 黄巾之乱与五斗米道
- 豪族与乡里社会
- 刘氏王朝四百年的终结
- 结语 秦汉四百四十年的各位始皇帝
- 附录
- 主要人物略传
- 历史关键词解说
- 参考文献
- 历史年表
- 三国志的世界:后汉三国时代
- 版权信息
- 推荐序 一部值得中国读者阅读的三国史
- 中文版自序
- 序章 华丽的乱世
- 第一章 夕阳西下的汉帝国
- 中国人的历史观
- 后汉时代
- 黄巾之乱
- 主角登场
- 第二章 群雄割据
- 走向霸权之路
- 天下大乱
- 官渡之战
- 赤壁之战
- 第三章 三分天下
- 围绕兵家必争之地荆州的攻防
- 刘备平定益州及汉中攻防
- 曹操对孙权——合肥的攻防
- 荆州攻防
- 第四章 三帝鼎立
- 魏文帝与蜀昭烈帝
- 孙权的战略与野心
- 诸葛亮的南征北伐
- 第五章 三国的外交与情报战略
- 外交交涉
- 亡命、投降与情报干扰
- 魏吴蜀的少数民族问题
- 武将与军队
- 第六章 走向衰落的三帝国
- 蜀的衰亡与灭亡
- 魏国内乱、司马篡权
- 吴国内政与内讧
- 第七章 三教鼎立的时代
- 儒教的统一
- 道教的诞生
- 佛教的普及
- 第八章 文学的自觉时代
- 诗与小说——个性的文学
- 科学与医学
- 三国时代的都城
- 美术与工艺
- 纸与信息的作用
- 第九章 邪马台国及其周围的国际关系
- 朝贡与中国皇帝的正统性
- 倭使来访
- 终章 三国时代与现代东亚地区
- 附录
- 主要人物略传
- 历史关键词解说
- 参考文献
- 历史年表
- 中华的崩溃与扩大:魏晋南北朝
- 版权信息
- 推荐序
- 中文版自序
- 前言
- 第一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之序幕
- 奔向新时代的滚滚浪潮
- 司马氏时期
- 司马炎使中国再度统一
- 第二章 胡汉的抗争
- 五胡十六国时期
- 胡汉双方的情结
- 汉族和胡族所产生的变化
- 第三章 跨越胡汉之壁垒
- 苻坚的时代
- 北魏的登场与时代状况
- 汉族的变化与崔浩
- 太武帝与皇太子
- 第四章 江南贵族制社会
- 东晋的贵族制社会
- 北府、西府的斗争与通向南朝政权成立之路
- 向贵族制的转变与宋齐军事政权
- 第五章 南朝后期的政治与社会
- 梁武帝的时代
- 元帝与江陵的陷落
- 陈朝的兴亡
- 第六章 江南的开发与民族间的斗争
- 孙吴与山越
- 中国南方的非汉民族
- 非汉民族中国化的契机
- 何为蛮?
- 第七章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 北魏前期的各种制度
- 孝文帝的改革
- 孝文帝的个性
- 孝文帝所追求的世界
- 第八章 北朝后期的政治与社会
- 北魏后期的政治与社会
- 北魏末的动乱
- 西魏和北周统治下的新动向
- 北周武帝与华北再统一
- 第九章 古代东亚与日本的形成
- 倭国与邪马台国
- 谜一般的四世纪
- 倭五王时期
- 倭国与天下
- 第十章 中华世界的扩大与“新”世界秩序
- 古代东亚与日本的关系
- 古代日本、朝鲜的中华意识形成的先驱
- 中国政治思想的传播
- 魏晋南朝的世界秩序与北朝隋唐的世界秩序
- 附录
- 主要人物略传
- 历史关键词解说
- 参考文献
- 历史年表
- 绚烂辉煌的世界帝国:隋唐时代
- 版权信息
- 推荐序
- 中文版自序
- 序章 急剧动荡的东亚
- 第一章 新兴的统一国家:隋王朝
- 隋朝的建立与文帝的开皇之治
- 隋朝中期的政治动向:遣隋使所见到的隋朝
- 炀帝的“暴政”与隋末的大动乱
- 第二章 唐朝的再度统一及其政治
- 唐代的政治世界
- 从唐朝起兵到玄武门之变
- 贞观之治的光与影
- 武后与武周革命
- 盛唐时期的光与影
- 第三章 安史之乱后唐代后半期的局势
- 安史之乱始末
- 两税法与藩镇体制:通向财政国家之路
- 宦官专横与官僚的党争:门生天子的时代
- 流寇黄巢之乱[2]
- 第四章 律令制之下人们的生活
- 律令体制的构造与贵族制
- 律令制之下的官僚生活
- 村落中的日常生活
- 节假日及岁时文化
- 第五章 武后与唐代的女性
- 不稳定的皇后及皇太子地位:武后出现的背景
- 昂首阔步的女性:家庭与社会中的日常光景
- 花街柳巷的世界与男人们
- 《女则》与《女论语》
- 第六章 城市的发展与丝绸之路
- 长安、洛阳的景观及其生活
- 工商业的发展与商人及工匠
- 纵横于隋唐世界的西域人
- 第七章 隋唐国家的军事与兵制
- 府兵制及其展开:府兵兵士的世界
- 北衙禁军的建立及其展开
- 神策军与藩镇兵
- 第八章 圆仁的入唐求法之旅: 唐代后期社会一瞥
- 圆仁的旅程及目的
- 新罗人社会与山东、华北的农村
- 唐代的旅行、道路与旅行者:五台山之旅
- 会昌毁佛及其背景
- 毁佛风潮中的寺院——以法门寺、云居寺为例
- 第九章 东亚各国的动向
- 隋唐王朝与东亚诸国
- 突厥系的游牧国家:突厥与回鹘
- 古代藏族政权吐蕃的强盛与挫折
- 三韩分立与隋唐的东亚政策
- 第十章 隋唐文化百态
- 唐诗
- 唐代文化与金银器
- 隋唐精神文化的一个侧面:历史编纂及其认识
- 末章 如何理解“唐宋变革”
- 理解隋唐历史的关键
- “唐宋变革论”
- 结语
- 附录
- 主要人物略传
- 历史关键词解说
- 参考文献
- 历史年表
- 中国思想与宗教的奔流:宋朝
- 版权信息
- 推荐序
- 前言
- 第一章 宋朝的诞生
- 从安禄山到黄巢
- 朱全忠抬头
- 华北王权的兴亡
- 革命的逻辑
- 最后的禅让
- 第二章 宫廷的运营
- 走向统一的趋势
- 确立各种制度
- 澶渊之盟与封禅
- 宰相群像
- 弊端百出与濮议
- 第三章 动乱的世纪
- 王安石上台
- 新法种种
- 党争
- 靖康之变
- 抗敌英雄岳飞
- 第四章 江南的安定
- 宋金和议与秦桧独裁
- 对决海陵王
- 繁华的临安
- 从孝宗到宁宗
- 史弥远时代与朱子学兴隆
- 第五章 宗教的本土化
- “哲学”与“宗教”
- 宋朝以前的三教交涉
- 重兴儒教
- 发现淫祀邪教
- 教义的心性化与葬送仪礼的规范化
- 第六章 士大夫的精神
- 先忧后乐
- 发现天理
- 宗族形成运动
- 科举的作用
- 名公与豪强
- 第七章 技术的革新
- 印刷出版
- 医、药、食
- 农耕法与交通
- 天文地理
- 军事与建筑
- 第八章 文化的新潮流
- 吃茶与陶瓷
- 金石与名物
- 书画
- 文学
- 文化娱乐
- 第九章 平民的生活
- 税制与阶层分化
- 农民抒怀
- 货币经济
- 市镇的勃兴
- 大贸易港——广州、泉州、明州
- 第十章 中华的骄傲
- 与“外国”的交流
- 与日本的关系
- 与蒙古的冲突
- 襄阳攻防与临安开城
- 宋代的印象
- 结语
- 附录
- 主要人物略传
- 历史关键词解说
- 参考文献
- 历史年表
- 疾驰的草原征服者:辽西夏金元
- 版权信息
- 推荐序 一段与“唐宋变革”相并行的故事
- 前言 世界史中的中国史
- 第一章 巨大变革的前奏
- 起始发生在何时
- 安禄山的光与影
- 欧亚大陆中的“安史之乱”
- 走向分权化的漫长时期
- 第二章 走向契丹帝国之路
- 看不见的一条越海之线
- 奔向帝国的助跑
- 契丹与沙陀
- 成为真正的掌权者
- 阿保机与李存勖
- 第三章 走向南北共存的时代
- 两轮升起的朝日
- 南北并立的模式
- 东丹王的传说
- 契丹帝国的抱负
- 第四章 访问已消失的契丹帝国 ——眺望历史和现在
- 穿越千年的时空
- 辛苦与乐趣
- 旅途中的思索:中国还好吧
- 两幅英雄的画像
- 给人冲击的皇帝陵
- 契丹与桃花石、契丹与蒙古
- 第五章 亚洲东方的多国体系
- 西夏与李元昊
- 女真族的联盟大金国
- 第六章 在欧亚大陆超地域帝国蒙古的统治下
- 蒙古的出现
- 走向史上最大的陆上帝国
- 陆海超地域帝国
- 体制化的国家经营
- 整合的非欧·欧亚大陆世界
- 结语 通向全球化时代之门
- 附录
- 主要人物略传
- 历史关键词解说
- 参考文献
- 历史年表
- 海与帝国:明清时代
- 版权信息
- 推荐序
- 序言 被海洋环绕的两大帝国
- 第一章 事情的时间、空间
- 海与交易
- 东欧亚空间
- 向欧亚舞台的跳跃
- 第二章 明朝的成立——十四世纪Ⅰ
- 元朝的弱点
- 乞丐与富商
- 义塾里的先生们
- 礼之帝国
- 第三章 海陆相克——十四世纪Ⅱ
- 历史的分水岭——十四世纪
- 帝国的变化
- 帝国与移民传说
- 第四章 海与陆的交易者——十五世纪
- 从马和到郑和
- 浮在海上的帝国
- 苏木围绕的海世界
- 盐所支撑的帝国
- 第五章 商业的时代——十六世纪Ⅰ
- 新安商人的关系网
- 中国的海商与日本
- 冒险商人与传教士
- 第六章 社会秩序的变容——十六世纪Ⅱ
- 地域社会的形成
- 士农工商的瓦解
- 从海禁到互市
- 第七章 王朝交替——十七世纪
- 自取灭亡之明朝那些事
- 毛皮与帝国
- 海域世界的末日
- 与异文化的接触
- 第八章 产业时代——十八世纪Ⅰ
- 盛世时代
- 商人与产业
- 互市体制的开展
- 第九章 传统中国的形成——十八世纪Ⅱ
- 皇帝与帝国
- 官员与行政
- 货币与粮食
- 第十章 环球中的中国——十九世纪
- 南海海盗
- 鸦片与军舰
- 蜕变的社会
- 尾声 妈祖与明清的历史
- 中文版后记
- 附录
- 主要人物略传
- 历史关键词解说
- 参考文献
- 历史年表
- 末代王朝与近代中国:清末中华民国
- 版权信息
- 推荐序
- 中文版自序
- 序章 南来之风 ——来自边地的复兴中华的尝试
- 第一章 “南来之风”的兴起 ——太平天国运动与列强
- 洪秀全对基督教的接受与拜上帝会
- 太平天国起义与攻占南京
- 地上天国的现实与湘军的登场
- 天京事变与第二次鸦片战争
- 《资政新篇》与太平天国的灭亡
- 第二章 动荡的中华世界 ——洋务运动与甲午战争
- 洋务派的登场与近代化产业
- “中体西用”论的理想与现实
- “边境危机”与中法战争
- 围绕琉球与朝鲜李朝的日清关系
- 日清战争与马关条约
- 第三章 民族主义的诞生 ——戊戌变法与义和团
- 列强瓜分中国与变法派的登场
- 变法运动与戊戌变法
- 反基督教事件和义和团的出现
- 北京的义和团与清朝、列强
- 另一个义和团:中国人移民问题与抵制美货运动
- 第四章 大清帝国的黄昏 ——末代皇帝与辛亥革命
- 清末中国人留学日本和日俄战争
- 孙文的出现和日本
- 革命派的成长与中国同盟会
- 寻求救国之路
- 清帝国的黄昏与辛亥革命
- 第五章 “民国”的考验 ——袁世凯政权与日本
- 中华民国的成立和临时约法
- 二次革命与袁世凯政权
-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二十一条”要求
- 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日本
- 护国运动和军阀混战拉开帷幕
- 第六章 青年的季节 ——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
- 《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 鲁迅和文学革命
- 巴黎和会与五四运动
- 接纳马克思主义和成立中国共产党
- 第七章 革命尚未成功 ——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
- 华盛顿体制与孙中山的革命方针
- 第一次国共合作与蒋介石
- 《无花的蔷薇》与北伐开始
- 北伐战争与湖南农民运动
- 四一二政变与国共合作破裂
- 第八章 内忧与外患之中 ——南京国民政府与九一八事变
- 重兴北伐与出兵山东
- 北伐成功与南京国民政府
- 毛泽东的山区革命和围剿
- 九一八事变和末代皇帝
- 第九章 筑起抗日长城 ——“满洲国”与长征、西安事变
- “满洲国”的成立与现实
- 安内攘外与长征的开始
- 高涨的抗日情绪
- 西安事变与张学良
- 第十章 边境的街道和人们 ——香港、台湾和上海
- 异文化的窗口香港和上海
- 台湾与日本型近代的走向
- 大革命时期的上海与香港
- 尾声·鲁迅的遗言与日本人
- 附录
- 主要人物略传
- 历史关键词解说
- 参考文献
- 历史年表
出版方
理想国
“理想国”一直致力于人文、思想、艺术类图书的出版,并从事文化活动的策划组织,以及文创产品的开发,是活跃而富影响力的文化机构。 “理想国”每年出品图书超过一百种。代表作品包括:陈丹青《退步集》、梁文道《常识》、柴静《看见》、龙应台《目送》、木心《文学回忆录》,温故系列,电影馆系列、讲谈社中国的历史、理想国译丛,以及白先勇、许倬云、林青霞、杨奎松、张大春、唐诺、蒋方舟等逾百位作者的作品。 “理想国”每年举办各类文化活动百余场,两届“理想国年度文化沙龙”,结合展览、演出等形式,面向青年,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