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65千字
字数
2018-06-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从理论到政策,对中国反贫困做了很好的梳理。
内容简介
1978年,中国反贫困之战拉开帷幕。经历了近40年的减贫之路,扶贫对象、扶贫标准、扶贫政策数次调整。从“片区”到县、到“整村推进”,再到精准到户,扶贫政策呈现出从面到点的变化路径。本书全方位,多视角,跨区域解析了我国扶贫的历史变革的进程。我国贫穷人口基数大地域广扶贫的政策路径也不一样,决定了扶贫是长期的也是艰难的。
目录
- 版权信息
- 《中国经济问题丛书》总序
- 序
- 前言
- 第一章 人类反贫困事业的亮丽篇章:中国道路
- 第一节 贫困:阻碍社会发展的巨大难题
- 一、贫困的含义与标准
- 二、贫困的危害
- 三、反贫困的重要性
- 第二节 中国:推动世界反贫困的主力军
- 一、世界的贫困状况
- 二、世界组织和各国政府的反贫困战略
- 三、中国反贫困难点诸多
- 四、中国与其他国家反贫困进展的比较
- 五、全球贫困治理的中国方案
- 第三节 中国反贫困四十年: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果
- 一、中国贫困状况的转变
- 二、反贫困成果的外部效应
- 三、扶贫政策的不断完善
- 四、将中国的反贫困事业进行到底
- 第二章 中国反贫困的阶段演进与历史使命
- 第一节 1978年至1985年:体制改革推动扶贫阶段
- 一、1978—1985年中国在摆脱贫困进程中的探索与实践
- 二、体制改革推动反贫困阶段的制度绩效
- 三、体制改革推动反贫困的未尽之处及进一步改革的动力
- 第二节 1986年至2000年:大规模开发式扶贫阶段
- 一、1986—2000年中国在摆脱贫困进程中的探索与实践
- 二、开发式扶贫阶段的制度绩效
- 三、开发式扶贫的未尽之处及进一步改革的动力
- 第三节 2001年至2012年:村级扶贫推进阶段
- 一、2001—2012年中国在摆脱贫困进程中的探索与实践
- 二、村级扶贫阶段的制度绩效
- 三、村级扶贫的未尽之处及进一步改革的动力
- 第四节 2013年至今:精准扶贫阶段
- 第三章 中国反贫困:十八大以来的探索
- 第一节 农业发展在反贫困中的作用
- 一、农业基础地位的再定位
- 二、农业创新发展为摆脱贫困提供基础支撑
- 三、发展农业是摆脱贫困的重要途径
- 第二节 城镇化进程中的贫困问题
- 一、城镇化与贫困
- 二、城镇中的新贫困人群
- 三、新贫困人群的脱贫策略
- 第三节 区域发展战略与减贫
- 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 二、长江经济带的绿色崛起
- 第四节 扶贫开发重要的理论创新:精准扶贫
- 一、党的十八大以来扶贫开发工作的困难与成就
- 二、精准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本方略
- 第四章 反贫困的中国经验:经济增长与区域均衡
- 第一节 中国经济增长与反贫困成就
- 一、中国经济增长对反贫困的贡献
- 二、经济增长与反贫困关系的再平衡
- 第二节 区域发展失衡是扶贫开发的新课题
- 一、中国区域发展失衡的主要特征
- 二、中国区域发展失衡的内在原因
- 三、应正确看待中国在转型时期出现地区间发展失衡的状况
- 第三节 战略调整实现区域均衡发展、摆脱贫困
- 一、转移支付制度促进地区均衡发展、减少贫困
- 二、精准扶贫实现全面小康战略目标
- 第四节 案例分析
- 一、贵州:内生动力与政策扶持
- 二、温州:反贫困的辉煌成就
- 第五节 总结与展望
- 第五章 反贫困的中国经验: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
- 第一节 产业扶贫:精准扶贫新战略
- 一、产业扶贫的概念与作用主体
- 二、产业扶贫的主要形式
- 三、产业扶贫的主要障碍
- 第二节 生态保护:扶贫攻坚新思考
- 一、生态扶贫的概念与内涵
- 二、生态扶贫的作用机制
- 三、生态扶贫的路径选择
- 四、中国推行生态扶贫的障碍
- 五、生态扶贫的实践价值
- 第六章 反贫困的中国经验:文化教育与兜底机制
- 第一节 教育扶贫是精准扶贫的治本之策
- 一、教育扶贫及其对象的精准识别
- 二、扶教育之贫大有可为
- 三、教育扶贫的问题与路径
- 第二节 充分发挥社会保障的兜底作用
- 一、准确把握农村社会保障的目标定位
- 二、切实增强社会保障兜底脱贫能力
- 三、加强农村低保制度和扶贫开发的有效衔接
- 第三节 案例研究
- 一、案例一 校地联动、教产衔接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实践
- 二、案例二 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与救助实践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国建立后成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时光在文字与光阴中驻足,我们在积聚书香与赓续文脉之时,也有一点小小的向往,在徜徉中拢住自我与他者的目光,给天下读书人一点点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