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多维度剖析农民的家庭机制及生活逻辑,呈现传统至现代农民家庭的流变图景。深入乡土,聚焦城市,重新发现中国。

内容简介

随着现代化和市场化力量不断渗入村庄,农民日益嵌入市场,且与之发生深度互动。

作者通过驻村调研考察,挖掘潜藏于乡野日常下农民的生活逻辑及家庭的内在机制,以大量的第一手材料为依据,抽丝剥茧地梳理了转型期中国农民家庭秩序的嬗变。

本书所论聚焦于家庭领域的具体现象,如婚姻模式、代际关系、养老问题等,并由之延伸至村庄、市场等场域,剖析相互间丰富而幽微的联动关系。

流变的家庭既是社会从传统至现代转型的产物,亦是其发展变迁的见证。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言
  • 一 婚姻与家庭秩序
  • 婚姻模式的变迁与光棍成因的历史分析
  • 老实人为何更容易成为光棍?
  • 东北农村的离婚与婚外情
  • 华北农村的本地婚姻市场与高额彩礼
  • 农民的生育观念及其转变动力
  • 论分家的区域差异及其对老年人的影响
  • 转型期当家权的变迁
  • 情感性家庭何以可能?
  • 情感性家庭及其区域差异
  • 宗族性村庄妇女在家庭中的自主性与依附性
  • 民间信仰与妇女的生活意义
  • 二 代际关系与养老
  • 家庭政治的现代演变
  • 中国农村的老龄化为何没有成为一个问题?
  • 新三代家庭
  • 弹性代际责任与有主体性的老年生活
  • 老人种田的故事
  • 代际关系与养老预期
  • 人地关系与养老秩序
  • 女儿为何参与养老?
  • 为什么珠三角农村的老年人可以将“小病看成大病”?
  • 老年夫妻分开管钱的逻辑
  • 农村老年人闲暇的正当性与可能性
  • 阶层分化下的老年人生活
  • 店口农村的老年人协会为什么是维持性的?
  • 老有所为:农村老年人协会的运行逻辑
  • 三 社会竞争与家庭发展
  • 村庄竞争与熟人社会的异化
  • 农民遭孽:贫穷,还是竞争?
  • 农民收入、教育竞争与“啃老”
  • 依附性社会竞争
  • 熟人社会中的阶层分化与阶层秩序
  • 回归,还是再出发?
  • 维持型家庭的内在机制
  • 论农民的家庭发展能力
  • 四 村庄中的家庭生活
  • 家庭的低积累与高社会支持的应对机制
  • 无压力社会与消遣式生活方式
  • 家庭发展压力与村庄公共性的缺失
  • 熟人社会关系的性质及其变迁
  • 乡村公共空间的演化与农民闲暇
  • 半公共空间与公私关系
  • 隐秘的公共性
  • 村庄经济关联与村庄社会关联
  • 东北农村的社会关系
  • 原子化地区人情的建构性
  • 办酒席为何不收礼?
  • 五 市场化与家庭策略
  • 农民与市场的关系
  • 城市化的不同模式
  • 大城市郊区农村与普通农村农民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 苏州农民城市化的动力和机制
  • 为什么大城市近郊农村都是外地人种地?
  • 农村副业资本化对小农经济的瓦解
  • 六 家庭变迁与政策反思
  • 城乡中国视野下农民家庭结构的多样性与灵活性
  • 最具时代特征的“中年人”
  • 农民工的变迁
  • 武汉农村为何解决不了土地抛荒的问题?
  • 低保制度的变迁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8
4个评分

出版方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新民说

“新民说”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继“理想国”之后,于2012年底开始打造的另一全新文化品牌。“新民说”的理念是寻求“现代中国的维新固本之道”。它不依凭于想象与感性,而是着力于理性的塑造,意在“作新民”;它兼具人文情怀与批判精神,更寻求“建设性”之道。更进一步,在这里,我们试图实践并建立一种商谈的公共文化,善用公共讨论,引进公共讨论的规范和要求,为建构理性的公民社会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