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是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问题的研究。

内容简介

该丛书由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课题首席专家袁贵仁策划,已经纳入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课题、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课题、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十一五”重点出版规划项目和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出版基金项目。

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汇编总结当代中国、西方(包括苏联、东欧)哲学界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重大哲学问题和论争,为新世纪的哲学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准备;二是对当代社会实践和哲学新问题进行重新理解与研究,规范和领引新世纪的中国哲学沿着当代中国的哲学历程所展现的哲学逻辑而实现自己的发展;三是通过对“时代精神”的深切理解和对文明境界的追求,深刻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意义,使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走出传统哲学解释框架,寻求向马克思主义哲学真实视界的历史回归;四是通过对哲学未来发展的探讨,从而寻求哲学社会科学繁荣之路。

目录

  • 版权信息
  • 总序
  • 导论 实践哲学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 一、回归实践哲学的视野
  • 二、中西思维方式的“视差”
  • 三、理论与实践的双重视野
  •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早期进程
  • 一、中国人初识马克思主义
  • 1.马克思主义来临中国之历史境况
  • 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几条途径
  • 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中的李大钊
  • 1.李大钊早期思想之基本特征
  • 2.“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中的唯物史观
  • 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特征
  • 1.“理论准备不足”析论
  • 2.为何集中于唯物史观之介绍
  • 3.对马克思主义内在张力之意识
  •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体系化
  • 一、“掌握群众”与思想的体系化
  • 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内在需要
  • 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路径依赖
  • 二、瞿秋白与中国马克思主义体系化的肇始
  • 1.瞿秋白的历史机缘
  • 2.瞿秋白所介绍的体系哲学
  • 三、李达与中国马克思主义体系化的确立
  • 1.《现代社会学》中的唯物史观
  • 2.《社会学大纲》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 3.《社会哲学概论》与《社会学大纲》的意义
  • 四、艾思奇与中国马克思主义体系化的扩展
  • 1.哲学大众化之意义
  • 2.艾思奇与哲学大众化之成效
  • 五、回归实践哲学
  • 1.理论智慧与实践智慧
  • 2.实践中运用的问题提上议事日程
  • 3.理论的解决与实践的解决
  •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论转向
  • 一、《实践论》的实践哲学阐释
  • 1.实践哲学与理论哲学在认识论上的对立
  • 2.实践哲学视域中的认识过程分析
  • 3.实践智慧与科学理论
  • 二、《矛盾论》的实践辩证法
  • 1.实践哲学视野中的辩证法问题
  • 2.毛泽东的实践辩证法
  • 3.《矛盾论》的存在论预设
  • 三、重估毛泽东哲学中的中国传统元素
  • 1.毛泽东辩证法的特异之处
  • 2.从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理解毛泽东的辩证法
  • 3.如何评价毛泽东辩证法中的中国传统元素
  • 四、毛泽东实践哲学的本质特征
  • 1.如何把握实践家的哲学思想
  • 2.毛泽东辩证法的深层结构
  • 第四章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中的推进
  •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从理想性到现实性
  • 1.社会主义理论发展史的启示
  • 2.社会主义运动的困局及其开解
  •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学说在理论上的贡献
  • 二、社会主义与人的全面发展
  • 1.马克思人的发展理论的双重文化渊源
  • 2.现实社会主义实践中对人的发展理论的不同阐释
  • 3.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理论
  • 三、以人为本与社会和谐
  • 1.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实践基础
  • 2.社会和谐发展的理念
  • 第五章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学术上的进展
  • 一、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种范式
  • 1.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范式演变的轨迹
  • 2.哲学思维范式演变的内在逻辑
  • 3.社会实践方式的变迁与哲学思维范式的演变
  • 4.回归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精神
  •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阐释中的黑格尔主义
  • 1.黑格尔哲学的总体特征
  • 2.黑格尔哲学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同范式中的体现
  • 3.超越黑格尔主义
  •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何种意义上是一种实践哲学
  • 1.以实践为研究对象的实践哲学
  • 2.作为第一哲学的实践哲学
  • 3.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之独特性
  • 第六章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前景
  • 一、当代中国哲学的历史使命
  • 1.时代精神的召唤
  • 2.民族精神家园的重建
  • 3.时代精神的升华
  • 二、民族生活理想的回归与重塑
  • 1.哲学功能的两个方面:方法论与人生观
  • 2.方法论问题在革命战争年代的凸显
  • 3.人生观中国化的吁求
  • 三、 理论创新的必由之路
  • 1.哲学创新的历史机遇
  • 2.哲学创新的一般方式
  • 3.直面中国文化的实情
  • 附录 改变世界的哲学何以可能
  • 人名与术语索引
  • 主要参考文献
  • 后记
  • 再版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的核心企业,成立于1980年,是以教育出版为主体、以专业出版和大众出版为两翼的综合性出版社。30多年来,北师大出版社始终坚持“传播科学真理,促进教育创新”、“弘扬中华文化,共享世界文明”的出版理念,出版图书万余种,发行量达15亿册,出口图书近千种,百余种图书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积累了丰富的出版资源,形成了知名的图书品牌,在中国出版界、教育界、学术界享有盛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