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宗教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486千字
字数
2018-03-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马克思主义文化动力思想是关于文化力量的形成机制、作用机理和社会影响的基本立场和观点。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分析了文化的静态表征、动态表征、能量表征、差异表征,提出的文化范畴论、文化边界论、文化符号论和文化动力论等问题,阐释了马克思主义文化动力观的叙事方式及话语转换,分析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动力思想与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马克思主义科技动力思想与当下的科学技术创新、马克思主义精神动力思想与当下精神力量的表达。此书对马克思主义文化动力思想的研究,有助于加强人们对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的理解,提高文化自觉和价值自觉,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增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决心和信心。
目录
- 版权信息
-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出版说明
- 绪论 马克思主义文化动力思想的研究理路
-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文化动力思想的逻辑起点和概念解说
- 第一节 文化的起源及其常见概说形式
- 第二节 文化的认识维度和解释向度
- 第三节 文化的多元表征及其存在形式
- 第四节 文化的精神格调和社会文明
-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文化动力思想的学理基础及立论方式
- 第一节 文化范畴与马克思主义文化动力思想的研究方法
- 第二节 文化符号与马克思主义文化动力思想的话语表征
- 第三节 文化边界与马克思主义文化力量的防御功能
- 第四节 文化力量与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的自信品质
-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文化动力思想的叙事场景及其当代中国的话语转换
-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文化动力思想的话语结构和叙事基础
- 第二节 第二国际时期文化动力思想叙事的变异及批判
- 第三节 列宁斯大林文化动力思想叙事及其实践
- 第四节 当代中国文化动力思想的话语转换及叙事方式
-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动力论与当代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建设
-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对意识形态力量的解析
-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力量的表达要求
-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力量的作用途径
-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力量的发挥及意识形态建设使命
- 第五节 主流意识形态力量贯彻中存在的偏差
-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科技动力论与当代中国的科技创新
-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对科学技术力量的一般描述
- 第二节 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科学技术力量及其异化
- 第三节 社会主义社会中的科学技术力量及其实践
- 第四节 网络时代的技术力量与人的未来发展
- 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精神动力论与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
-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精神动力思想的基本观点
- 第二节 精神力量的时代境遇与文化自信
- 第三节 民族精神的力量与文化自信
- 第四节 精神力量的表达与文化自信
- 第五节 精神力量的价值取向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第六节 精神力量的实践路向——以对《共产党宣言》的学、思、行为例
- 第七章 马克思主义文艺动力论与当代中国的文艺发展
- 第一节 文艺力量的社会功能
- 第二节 文艺力量的积聚与文化遗产的价值积淀
- 第三节 文艺力量的性质及中国特色的表达方式
- 第四节 文艺粗鄙化的消极影响及治理思路
- 第八章 马克思主义对宗教文化力量的批判性阐释与当代中国的宗教政策
-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对宗教文化力量的虚幻性的阐释
-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对宗教文化力量的社会性的阐释
-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对宗教文化力量的暂驻性的阐释
- 第四节 宗教文化力量的畸变与民族自决权异化
- 第五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宗教政策及其实践
- 第九章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文化动力思想述略
- 第一节 意识形态力量的多样化解释
- 第二节 大众文化力量的多元化形式
- 第三节 技术力量与理性力量的多重变奏
- 第四节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动力观与马克思主义文化动力思想之比较方法
- 结语 文化不是乌托邦 文明托起中国梦
- 第一节 乌托邦的想象:虚幻的还是真实的
- 第二节 乌托邦的内容:抽象的还是具体的
- 第三节 乌托邦的维度:有界的还是无界的
- 第四节 在现实与未来之间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的核心企业,成立于1980年,是以教育出版为主体、以专业出版和大众出版为两翼的综合性出版社。30多年来,北师大出版社始终坚持“传播科学真理,促进教育创新”、“弘扬中华文化,共享世界文明”的出版理念,出版图书万余种,发行量达15亿册,出口图书近千种,百余种图书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积累了丰富的出版资源,形成了知名的图书品牌,在中国出版界、教育界、学术界享有盛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