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出版填补了国内关于抗日文学研究的部分空白。

内容简介

“十四年抗战”是近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放眼历史,顺应时代潮流而提出的一个重要学术论断,目前受到学界、社会的高度重视与认可。具体来说,抗战是一场全民族的救亡运动,除了作为中流砥柱与“抗战先行者”的中国共产党之外,“第三党”、国民党主战派与无党派知识分子们的抗战同样可歌可泣。

在“九·一八事变”与“卢沟桥事变”之间,以“古北口七勇士”、李学忠、邓演达、陈三立为代表的抗日先驱,用生命谱写了一曲又一曲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不屈之歌。因此,对“十四年抗战”这一历史时期文学史状况的总体梳理,理应提上研究界的日程。但是我国对抗日文学期刊的研究尚较少涉及,基于此,作者对抗日战争早期的抗日文学进行了研究。

本书作者对于一手史料尤其是细微史实、珍稀史料的挖掘,有助于还原一段重要文学史的现场。作为一手史料的早期抗日文学期刊,很为客观、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文学格局、社会思潮、话语权力的分配、知识生产以及写作者的创作范式,本成果打破“抗战八年”的抗战文学史研究,认识到“十四年抗战”的整体性,将“九·一八”事变之后的抗日文学活动纳入到本论的重要研究范畴。

目录

  • 版权信息
  •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出版说明
  • 推荐短序
  • 樊星:一部以史为本的学术著述
  • 引论
  • 第一章 概述
  • 第一节 抗战前期中国社会思潮述略
  • 第二节 期刊发展格局与抗战前期中国社会思潮
  • 第二章 “第三党”文学期刊的文化品行
  • 第一节 “三个”张资平
  • 第二节 作为话语实践的“呐喊诗”
  • 第三节 “平民文艺”理想的破灭
  • 第四节 作为早期抗日文学期刊的《絜茜》月刊之经验与教训
  • 第三章 “左翼”文学期刊的文化选择
  • 第一节 “被无视”的《夜莺》
  • 第二节 《夜莺》所刊载文章之文学与理论价值
  • 第三节 《夜莺》月刊与“两个口号”之争
  • 第四节 《夜莺》月刊之历史价值
  • 第四章 官办文学期刊的文化策略
  • 第一节 “以浙为主”与“昌明国粹”
  • 第二节 借古讽今:返祖民族主义、国难与救亡
  • 第三节 《越风》月刊之文学史、社会史与学术史地位
  • 第五章 人道主义文学期刊的文化立场
  • 第一节 一份真实的《呐喊(烽火)》周刊
  • 第二节 “《呐喊(烽火)》作者群”
  • 第三节 《呐喊(烽火)》周刊所刊发文章之特色
  • 第四节 《呐喊(烽火)》周刊之历史地位问题
  • 第六章 结语:超阶级、民族救亡与人道主义
  • 第一节 对“阶级性”的超越
  • 第二节 实质性的变化:从“民族救亡”到“人道主义”
  • 第三节 媒介议程/公共议程:战争语境中话语权力之书写范式
  • 尾声: 1938年以后
  • 参考资料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九州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有限公司是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管的中央一级综合性出版机构,以服务对台工作、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促进两岸文化交流为宗旨。 自1993年成立以来,出版了大批优秀图书,被评为“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多年来,我社在两岸图书出版交流、涉台出版工作中,发挥着“主渠道”“主阵地”的重要作用,出版了大量涉台主题图书、精品学术图书,积累了大量的优质资源,深受两岸读者关注,为两岸出版行业所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