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必须要读的作品。

内容简介

本卷比较系统地分析和研究了从1976年粉碎“四人帮”、结束十年“文化大革命”,到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期间,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领导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拨乱反正,解放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围绕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论述了在不断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分析了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

目录

  • 版权信息
  • 出版说明
  • 导论
  • 第一章 粉碎“四人帮”与“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 一、 粉碎“四人帮”的伟大历史意义
  • 1.毛泽东逝世及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
  • 2.粉碎“四人帮”及其意义
  • 3.“文化大革命”内乱的危害及历史教训
  • 二、 冲破“两个凡是”的藩篱
  • 1.“两个凡是”的提出
  • 2.邓小平对“两个凡是”的批评
  • 3.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
  • 三、 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拨乱反正
  • 1.平反冤假错案
  • 2.澄清教育科学文艺领域是非
  • 3.经济领域拨乱反正
  • 第二章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启
  • 一、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及其意义
  • 1.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酝酿
  • 2.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开展和深入
  • 3.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伟大意义
  • 二、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意义
  • 1.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准备
  • 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
  • 3.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意义
  • 三、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
  • 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
  • 2.党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探索与曲折
  • 3.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及意义
  • 四、 党和国家工作中心的转变与改革开放思想的提出
  • 1.“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历史教训
  • 2.党和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思想的确立
  • 3.改革开放思想的提出
  • 五、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提出及其意义
  •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提出
  • 2.四项基本原则的含义及内容
  • 3.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重大意义
  • 第三章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经验的总结
  • 一、 《决议》的形成
  • 1.《决议》起草的深刻背景
  • 2.《决议》起草的核心问题
  • 3.《决议》的起草过程
  • 二、 对新中国成立以来32年历史的总结
  • 1.对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七年的总结
  • 2.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十年的总结
  • 3.对“文化大革命”十年的总结
  • 4.对1976年以来伟大转折的评价
  • 三、 科学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 1.毛泽东的伟大历史功绩
  • 2.科学分析毛泽东晚年错误的社会历史原因
  • 3.毛泽东晚年的错误不属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 四、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 1.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主要内容
  • 2.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 3.毛泽东思想的指导意义
  • 五、 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初步概括
  • 1.我国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和任务
  • 2.经济建设和生产关系变革要求
  • 3.建设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 4.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 5.建设具有健全的民主集中制的党
  • 第四章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题的提出
  • 一、 中共十二大召开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 1.中共十二大召开的历史背景
  • 2.中共十二大的主要内容
  • 3.中共十二大的历史地位
  • 二、 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 1.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经验
  • 2.“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科学命题的提出与发展
  • 3.“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意义
  • 三、 党的十二大对新时期改革开放的理论探索
  • 1.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 2.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探索
  • 3.经济建设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步骤
  • 4.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
  • 第五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和发展
  • 一、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探索
  • 1.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共产主义社会阶段划分的基本设想
  • 2.列宁对共产主义阶段划分理论的探索
  • 3.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理论思考
  • 二、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
  •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及其内涵
  •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意义
  • 三、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 1.党的十三大与党的基本路线的确立
  • 2.“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内涵
  • 3.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 4.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 四、 小康社会与“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 1.邓小平关于“小康社会”的思想
  • 2.“三步走”发展战略的提出和发展
  • 3.小康社会和“三步走”发展战略的意义
  • 第六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
  • 一、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 1.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的构想
  • 2.列宁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 3.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 二、 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基本问题
  • 1.提出“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背景
  • 2.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意义
  • 3.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意义
  • 三、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和主要内容
  • 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形成
  • 2.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主要内容
  • 3.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特征
  • 四、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 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理论价值
  • 2.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实践意义
  • 第七章 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建设的理论
  • 一、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提出
  • 1.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和小岗村的创举
  • 2.包产到户的逐步推进
  •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重要意义
  • 二、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的主要内容
  • 1.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及其意义
  • 2.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 3.经济体制改革的性质、基本任务和中心环节
  • 4.经济体制改革的具体要求和其他重要举措
  • 三、 以城市为中心的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
  • 1.进一步扩大企业自主权
  • 2.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改革
  • 3.所有制结构改革的积极推进
  • 4.厂长(经理)负责制和破产法的施行
  • 四、 经济体制改革中计划和市场核心问题的探索
  • 1.“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原则的确立
  • 2.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
  • 3.南方谈话对计划与市场关系的新突破
  • 第八章 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 一、 对“文化大革命”的反思与制度建设问题的提出
  • 1.“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政治体制的结构及其弊端
  • 2.改革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 3.“文化大革命”错误的根源及制度建设问题的提出
  • 二、 对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问题的思考
  • 1.党和国家领导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2.以制度建设根治官僚主义
  • 3.加强监督监察制度建设
  • 4.通过顾问委员会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
  • 三、 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和思路
  • 1.把政治体制改革作为改革开放成败的试金石
  • 2.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协调推进
  • 3.政治体制改革的价值原则
  • 四、 民主建设与法治建设相结合
  • 1.党认识和实践社会主义民主的曲折历程
  • 2.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实践探索
  • 3.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建设
  • 第九章 从沿海到内地的全面开放
  • 一、 对外开放思想的提出及发展
  • 1.对外开放思想提出的背景
  • 2.对外开放思想的提出
  • 3.对外开放思想的发展
  • 二、 经济特区的建设及意义
  • 1.创办经济特区的决策
  • 2.建立经济特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 3.创办经济特区的基本经验
  • 三、 对外开放格局的基本形成
  • 1.从经济特区到沿海经济开放区
  • 2.沿江、沿边地区和内陆省区的开放
  • 3.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重要意义
  • 第十章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
  • 一、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
  • 1.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探索
  • 2.列宁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探索
  • 3.毛泽东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探索
  • 二、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
  • 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
  • 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
  • 三、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理论
  • 1.社会主义思想建设
  • 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 四、 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理论
  • 1.大力发展科学和教育
  • 2.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
  • 3.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 4.繁荣文学艺术事业,提高文学艺术水平
  • 第十一章 科技教育事业思想的发展
  • 一、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科学技术的基本思想
  • 1.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 2.科学技术推动社会发展
  • 3.科学技术的两面性及其原因
  • 二、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内涵和意义
  •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提出的背景
  •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内涵
  •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重大意义
  • 三、 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 1.教育的战略地位:优先发展教育
  • 2.教育的战略方针:坚持“三个面向”
  • 3.教育的战略目标:培育“四有”新人
  • 四、 推进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
  • 1.改革教育体制,发展教育事业
  • 2.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 3.加强教育立法,实行依法治教
  • 第十二章 “一国两制”及其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创新
  • 一、 “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提出
  • 1.改革开放之前党对台湾问题的主张和调整
  •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战略构想的提出
  • 二、 “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主要内容
  • 1.“一个国家”和“两种制度”的内涵
  • 2.“一国两制”是党和国家长期坚持的战略方针
  • 三、 “一国两制”的实践及其完善
  • 1.中英《联合声明》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 2.中葡《联合声明》与《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 3.“一国两制”实践的港澳过渡期问题
  • 四、 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创新
  • 1.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基本内容
  • 2.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中国化
  • 3.“一国两制”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创新
  • 第十三章 新时期国际战略与外交政策
  • 一、 对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科学判断
  • 1.准确判断国际形势的新变化
  • 2.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 3.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判断的意义
  • 二、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 1.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
  • 2.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 3.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重要意义
  • 三、 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 1.推动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 2.正确处理党际关系的四项原则
  • 3.确定我国对外关系的重要指导方针
  • 第十四章 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思想的发展
  • 一、 新时期党的建设理论的提出
  • 1.新时期党的建设理论提出的背景
  • 2.新时期党的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 二、 党的建设理论的主要内容
  • 1.党的思想建设理论
  • 2.党的组织建设理论
  • 3.党的作风建设理论
  • 4.党的制度建设理论
  • 三、 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
  • 1.坚持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地位
  • 2.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 第十五章 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 一、 苏东剧变及对世界社会主义的影响
  • 1.苏东剧变与世界格局的新变化
  • 2.苏东剧变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
  • 3.苏东剧变历史教训的反思
  • 二、 南方谈话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探索
  • 1.南方谈话发表的背景
  • 2.南方谈话的主要内容
  • 3.南方谈话与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 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 1.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 2.邓小平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创
  • 3.邓小平理论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 结语
  • 后 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国建立后成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时光在文字与光阴中驻足,我们在积聚书香与赓续文脉之时,也有一点小小的向往,在徜徉中拢住自我与他者的目光,给天下读书人一点点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