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这本书会告诉我们如何得到爱、留住爱。

内容简介

你对你与朋友、家人或恋人的关系满意吗?情商先驱珍妮·西格尔博士在本书中不只谈论爱和联结,她还向我们介绍了如何获取和给予爱。她用她在脑科学领域的新发现和45年的心理治疗师经验告诉我们大脑如何表达爱,如何将爱转化成令人满意的关系,以及为什么我们需要这些经验来克服压力等。

目录

  • 版权信息
  • 赞誉
  • 译者序
  • 引言 人人都需要爱,人人都可以拥有爱
  • 第一部分 充实的生活与空虚的心
  • 第1章 感觉被爱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 第2章 用情感联结战胜压力
  • 第二部分 在获取我们所需要的爱时存在哪些障碍
  • 第3章 对于复杂的问题,药物可能并不是一种轻松的解决办法
  • 第4章 虚拟世界的联结可能造成更严重的隔绝
  • 第5章 想得太多会导致爱得不够
  • 第三部分 用爱替换压力的工具
  • 第6章 管理当下的压力
  • 第7章 一种冥想方法:就算是在恐惧时也能保持心智觉知
  • 第8章 用于改变的工具组合
  • 第四部分 如何践行感觉被爱的科学
  • 第9章 在紧张的工作关系中保持开放的沟通渠道
  • 第10章 解决因不同需求而产生的冲突
  • 第11章 在紧张的家庭关系中重建联结
  • 第12章 当记忆消失的时候仍然保持亲密的关系
  • 总结 无论在何种环境下都能感觉被爱
  • 感受爱的工具 “驾驭野马”冥想法文本
  • 致谢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5
3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惊喜

    前几天在樊登读书听过这本书的解读,觉得很好。搜索电子书看到没有上架,就打算把最近感兴趣的几本书看完再买纸质书,没想到刚才就通知我上架了,突然有一种很惊喜的感觉。觉得得到电子书太强大了,好惊喜🤣,赶紧看书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反复听了三遍,觉得这个书实在是太实用了嗯,在我跟孩子的对话,跟平时交流当中,就是感觉我说的可能传递到孩子的那边,孩子感觉不到我对关心的关心,或者不是孩子想得到的那种爱。当你的爱是匮乏的时候,你就不能爱别人,首先我们要爱自己在你给予别人爱的同时,你要了解什么才是他真正需要的爱。现在改变自己,一切都不晚。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既有理论又有实操的一本自我修炼的书

        ​ 这本《感受爱:在亲密关系中获得幸福的艺术》不仅有心理学生物学基本原理的叙述,还提供了一些具体的案例参考和实操方法。主旨就是不仅要给别人以爱,还要能感受到别人的爱。​​ 现在的社会,不论成人还是小孩,都会有感到焦虑、压力大的感觉,甚至还有恐惧伴随。而面对各种负面情绪,如果处理不当,有可能会形成中度甚至重度抑郁,也可能会引发身体其它生理方面的疾病。​​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有负面情绪是再正常不过的,这是人类演化的必然产物,如果没有害怕恐惧,可能人类先祖在面对危险的时候,就不会逃跑,因而这一支的基因就不可能繁衍下去了。        基于此,首先,我们要清晰地认识到这一点,接纳自己的所有情绪,特别是负面的情绪。其次,才是诊断自己的情绪,最后才是找到应对之法。一般来说,应对之法不是消除情绪,而是和自己的负面情绪和解。​​ 在寻找应对之法时,要尽可能减少药物的使用,除非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抑郁和生理疾病,即使是这样,在用药缓解过后,要尽可能减少药物的使用,并最终停止使用药物。那么药物退位后的空缺主要就是由感受身边人的爱意来填补。​​ 感受身边人的爱意,最好真的是身边的人,能够看得见摸得着,彼此面对面。网络世界哪怕是朋友圈打视频打电话也都没有面对面交流的效果好。甚至有时越依赖于虚拟世界的情感关怀,反而在现实中越会加重自己的负面情绪。​​ 感受别人的爱与给别人以爱,彼此不矛盾也不一定重合。重点是感受,往往陌生人的一个微笑,身边朋友的一句问候,亲人的一个拥抱…… 都可以让我们感受到这世间充满爱意。当然也可以在适当时间适当地点,约上自己的朋友或亲人,和他们说说心里话,谈谈自己的不安与焦虑…… 就可以缓解自己的负面情绪。哪怕自己用日记的方式写下来,也有同样的作用。​​ 生活中,除了与人交流用言语和非言语的方式,还可以用练习冥想的方式来观照自己。书中还附上了具体的由浅入深的冥想练习方式,可惜我杂念较多专注不了一会儿。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5条书评

        出版方

        机械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

        机械工业出版社是全国优秀出版社,自1952年成立以来,坚持为科技、为教育服务,以向行业、向学校提供优质、权威的精神产品为宗旨,以“服务社会和人民群众需求,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己任,产业结构不断完善,已由传统的图书出版向着图书、期刊、电子出版物、音像制品、电子商务一体化延伸,现已发展为多领域、多学科的大型综合性出版社,涉及机械、电工电子、汽车、计算机、经济管理、建筑、ELT、科普以及教材、教辅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