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是《多导心理生理测试技术的认知综合测试法应用研究》的最终成果。

内容简介

书中较为全面地总结介绍了国内外心理测试技术的研究应用情况,并就心理测试技术的科学原理、相关理论和方法,尤其是对在大量实案测试和实验室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创新形式的认知综合测试法及其六大阶段技术,做了系统阐述。

本书将大量实案测试和实验室研究相结合,既有理论研究又有实际应用,对心理测试技术的科学应用及其具体操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参考价值。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一
  • 序二
  • 前言
  • 缩略语表
  • 第一章 心理测试技术概述
  • 第一节 心理测试技术与测谎
  • 一、心理测试技术的概念
  • 二、测谎称谓的由来及其发展
  • 第二节 心理测试技术的构成
  • 一、心理测试技术的三大技术环节
  • 二、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六大阶段技术
  • 三、多导心理生理测试系统构成
  • 第三节 心理测试技术的特点
  • 一、特殊性
  • 二、系统性
  • 三、多因素性
  • 第四节 心理测试技术在案件调查审理中的功用
  • 一、有助于及时、准确地排除无辜者
  • 二、有助于犯罪嫌疑人的确定
  • 三、有助于揭露犯罪因素、动机、时间、空间、人数、工具、手段、方式、过程等有关要素
  • 四、有助于涉案人案件角色的确定
  • 五、有助于揭露案犯作案前、中、后的心理事实真相,发现新线索
  • 六、有助于深究余罪和掌握犯罪嫌疑人有无其他犯罪经历
  • 七、有助于瓦解犯罪嫌疑人的抗拒心理
  • 八、有助于对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以及有关证据等的判别
  • 九、有助于克服主观臆断和经验教条,防止确证偏见,推进疑难案件的侦破
  • 十、有助于甄别案件性质
  • 十一、有助于支持、加固原有的证据体系,坚定审断案件的信心
  • 十二、有助于杜绝刑讯逼供,推进文明办案
  • 十三、有助于节省时间、人力、财力和物力,提高调查审理案件的效率
  • 第五节 心理测试技术的产生、发展和研究应用概况
  • 一、早期的思想萌芽
  • 二、在西方的产生、发展和应用情况
  • 三、我国的研究应用及发展情况
  • 四、心理测试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存在的问题
  • 五、心理学界的介入将推动我国心理测试技术的科学应用与发展
  • 六、心理测试技术在我国案件侦查审理中的地位
  • 第二章 心理测试技术的科学基础
  • 第一节 心理测试技术的原理与依据
  • 一、心理测试技术的原理
  • 二、心理测试技术的依据
  • 第二节 心理测试技术的科学基础
  • 一、人的心身关系及其规律
  • 二、心理活动的规律
  • 第三节 心理测试技术的相关基础学科及心理学知识概要
  • 一、心理测试技术的相关基础学科
  • 二、心理测试技术的相关心理学知识概要
  • 第三章 心理测试的有关理论及其编题方法
  • 第一节 心理测试的有关理论
  • 一、恐惧说
  • 二、冲突说
  • 三、条件反射说
  • 四、动机说
  • 五、应激说
  • 六、认知唤醒说
  • 第二节 国内外有关编题方法及其研究
  • 一、相关/不相关问题测试法(relevant-irrelevant test,R/IT)
  • 二、紧张峰问题测试法(peak of tension test,POT)
  • 三、怀疑、知情、参与测试法(suspect knowledge you,SKY)
  • 四、准绳问题测试法(control question test,CQT)
  • 五、系统测试法(systemic polygraph examination for investigation,SPEI)
  • 六、犯罪情节测试法(guilt knowledge test,GKT)
  • 七、综合测试法(comprehensive test,CT)
  • 八、认知综合测试法(cognitive comprehensive test,CCT)
  • 第四章 心理测试图谱评判
  • 第一节 图谱评判概述
  • 一、图谱评判的概念
  • 二、图谱评判的权重
  • 三、图谱评判的评分
  • 第二节 皮肤电图谱评判
  • 一、有关概念
  • 二、皮肤电图谱
  • 三、皮肤电图谱评判
  • 第三节 呼吸波图谱评判
  • 一、有关概念
  • 二、正常的呼吸波形
  • 三、异常的呼吸波形
  • 第四节 脉搏波图谱评判
  • 一、有关概念
  • 二、正常的脉搏和血压图谱
  • 三、紧张时的脉搏/血压图谱特征
  • 第五节 心理测试图谱评分与评判
  • 一、CQT评分
  • 二、POT、GKT、CCT评分
  • 三、认知综合测试法评判
  • 第五章 认知综合测试法的六大阶段技术
  • 第一节 犯罪心理动态分析技术
  • 一、犯罪心理动态分析技术的概念
  • 二、犯罪心理动态分析技术的重要性
  • 三、犯罪心理动态分析技术的原理
  • 四、犯罪心理动态分析的要点
  • 五、动态分析优先考虑的20个方面
  • 六、犯罪心理动态分析的途径与步骤
  • 七、犯罪心理动态分析过程中的难点、关键问题及解决方法
  • 八、影响、制约和决定犯罪心理活动及其状态的因素
  • 九、犯罪心理动态分析的方法
  • 十、犯罪心理动态分析的原则
  • 十一、犯罪心理动态分析应注意的问题
  • 第二节 认知综合测试法编题技术
  • 一、认知综合测试法编题技术的概念
  • 二、编题的重要性
  • 三、心理活动规律是科学编题的重要基础和依据
  • 四、遵循心理活动规律编题,是保证测试效度和信度的首要条件
  • 五、编题原则和要求
  • 六、认知综合测试法编题方法
  • 第三节 测前访谈技术
  • 一、测前访谈技术的概念及意义
  • 二、测前访谈的目的和要求
  • 三、测前访谈的基本步骤
  • 四、测前访谈应注意的问题
  • 第四节 实测操作、观察和同步评图技术
  • 一、实测操作、观察和同步评图技术的概念
  • 二、实测操作、观察和同步评图的要求及注意事项
  • 第五节 图谱综合评判技术
  • 一、图谱综合评判技术的概念
  • 二、图谱综合评判的方法
  • 三、图谱综合评判应注意的事项
  • 第六节 测后谈话与讯问技术
  • 一、测后谈话与讯问技术的概念
  • 二、测后谈话与讯问技术的要点及注意事项
  • 第六章 心理测试技术应用的条件及实际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与鉴定分析报告的制作
  • 第一节 心理测试技术应用的条件
  • 一、环境条件
  • 二、被测人条件
  • 三、测试室的设置
  • 第二节 心理测试技术实际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 一、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应用的最佳时机
  • 二、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应用中应注意的其他问题
  • 第三节 心理测试技术鉴定分析报告的制作
  • 一、要符合一般刑事科学技术鉴定报告(意见)的有关要求
  • 二、应根据测试目的、任务及案件情况和测试效果进行相应表述
  • 三、心理测试技术鉴定分析报告(意见)样本
  • 第七章 认知综合测试法的实验室研究
  • 第一节 认知综合测试法自我认知测试题的评估与开发
  • 一、实验一:自我认知测试题的评估与开发(王昊,2016)
  • 二、实验二:自我认知测试题对知情无辜者的检测
  • 三、总讨论
  • 四、总结论
  • 第二节 认知综合测试法区分涉案与无辜知情者的效度研究
  • 一、研究假设
  • 二、实验方法
  • 三、结果与分析
  • 四、讨论
  • 五、结论
  • 第三节 认知综合测试法检测不同情况无辜知情者的效度研究
  • 一、模拟盗窃实验
  • 二、模拟行受贿实验
  • 三、总讨论
  • 四、总结论
  • 第四节 认知综合测试法对不同类型案件测试效度的研究
  • 一、实验一:模拟盗窃范式下认知综合测试法区分案件不同角色的效度研究
  • 二、实验二:模拟行受贿条件下认知综合测试法区分案件不同角色的效度研究
  • 三、结果与讨论
  • 四、结论
  • 第五节 认知综合测试法在涉恐人员甄别中的应用研究
  • 一、实验一:模拟极端宗教讲经情境下测试效度研究
  • 二、实验二:模拟恐怖主义爆炸情境下的测试效度研究
  • 三、总讨论
  • 四、总结论
  • 五、不足与展望
  • 第六节 逃避动机对认知综合测试法效度影响的研究
  • 一、实验研究(余军,2018):逃避动机对认知综合测试法效度影响的研究
  • 二、不足与展望
  • 第七节 认知综合测试法中皮肤电反应的实质内容探究
  • 一、概况
  • 二、实验研究(杜佳燕,2018)
  • 第八章 不同测试方法比较研究
  • 第一节 准绳问题测试法、系统测试法、认知综合测试法准确性比较研究
  • 一、实验一:模拟盗窃情境下三种测试方法的测试准确率
  • 二、实验二:模拟行受贿情境下三种测试方法的测试准确率
  • 三、总讨论
  • 四、总结论
  • 第二节 认知综合测试法与犯罪情节测试法测试效度的比较研究
  • 第三节 不同测试方法测试效果的分析与总结
  • 一、与认知综合测试法的测试理论及其所编制问题的性质、类型和特点有关
  • 二、与测试题目的数量有关
  • 三、与是否遵循心理活动的规律有关
  • 四、与编题的工作基础有关
  • 第九章 心理测试技术的相关问题研究
  • 第一节 心理测试中气质类型与皮肤电反应差异的实验研究
  • 一、被试
  • 二、研究工具
  • 三、实验设计
  • 四、实验程序
  • 五、评图方法
  • 六、结果及分析
  • 七、讨论
  • 八、结论
  • 第二节 人格特质对心理生理测试效度的影响研究
  • 一、研究假设
  • 二、研究方法
  • 三、结果与分析
  • 四、讨论
  • 五、总讨论
  • 六、总结论
  • 七、启示
  • 第三节 自主神经指标在隐藏信息测试(CIT)中的应用研究
  • 一、皮肤电指标
  • 二、呼吸指标
  • 三、心血管指标
  • 四、自主神经指标的综合
  • 五、小结与展望
  • 第四节 隐藏信息测试法在日本的应用研究
  • 一、日本心理测试技术简史
  • 二、日本CIT简述
  • 三、CIT在日本的具体应用
  • 四、CIT在实案应用中的潜在问题及日本实案应用中的应对措施
  • 五、总结
  • 第五节 案情泄露对隐藏信息测试法的影响及其解决措施
  • 一、案情泄露的途径及其对测试的影响
  • 二、如何避免案情泄露造成的影响
  • 三、总结
  • 第六节 基于神经影像学方法对谎言检测的研究及其对心理测试技术科学应用的启示
  • 一、神经影像学方法对谎言检测研究的现状
  • 二、欺骗研究的主要范式及相关指标
  • 三、谎言检测各范式与检测指标的讨论
  • 四、神经影像学方法对谎言检测作用的评估
  • 五、神经影像学方法对心理测试技术科学应用的启示
  • 第七节 PPT理论:关于心理测试机制的讨论与研究
  • 一、PPT理论的研究背景
  • 二、PPT理论的主要内容——定向反应
  • 三、讨论与总结
  • 第十章 心理测试技术研究与应用应注意和解决的问题
  • 第一节 坚持科学态度对心理测试技术予以正确的研究与应用
  • 一、以心理科学理论为指导,选择科学方法
  • 二、充分认识影响测试因素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 三、尊重科学技术发展规律,承认心理测试技术发展的阶段性及其存在的问题
  • 四、慎重应用,全面评判,客观结论
  • 第二节 科学求是推进理论与应用水平的整体提高
  • 一、深入研究,揭示和把握心理测试技术的科学规律
  • 二、加强心理学的研究和指导
  • 三、做好从业人员的学习培训以及该技术使用的规范管理工作
  • 四、重视和加强心理测试技术的专门研究工作,并坚持研究与应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 第十一章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主测人应具备的条件及主测人的培养
  • 第一节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主测人应具备的素质
  • 第二节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主测人应具备的资质
  • 一、主测人学历、培训经历与专业知识技能要求
  • 二、主测人应具备的专业知识技能
  • 第三节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主测人的培养
  • 一、教学内容
  • 二、课程设置
  • 参考资料
  • 一、日本CIT主测人员的学历和知识背景
  • 二、日本的CIT测试培训体系
  • 三、美国心理测试技术学院课程介绍
  • 四、美国心理测试技术人员培养模式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中国法制出版社

中国法制出版社是中央级法律类图书专业出版社,成立于1989年6月,隶属于国务院法制办公室。中国法制出版社每年出版新书品种1000种左右,出版物主要包括:1、法律法规的国家标准版本;2、法律、法规的权威性中外文对照文本;3、中外法学著作;4、研究生、大学本科、专科法学教科书;5、法律工具书;6、解释、宣传、介绍法律、法规的普及性读物;7、法律、法规中文及中外文对照文本的电子出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