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部光刻机、半导体与工艺流程的物语。见证今天为人所津津乐道的日本制造业文化的兴起与衰落。

内容简介

从硬盘存储器到智能硬件,从晶体管到冲水马桶,日本的制造业做对了什么,又做错了什么?这对追赶工业互联网时代的中国企业又意味着什么?

战后日本制造因模仿创新与匠人精神而称雄于世界。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日本制造却与强势兴起的互联网与个人电脑硬件擦肩而过。

21世纪,日本制造面对蓬勃兴起的智能硬件市场望洋兴叹。

日立、东芝、索尼、夏普,在以往曾经强势的消费电子产品领域尽然一路溃败。

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在即将到来的智能家居与工业互联网时代,日本是否又将错失机会?

本书站在一个资深半导体从业人员的角度,展现一部日本半导体制造业的几十年荣辱史。

目录

  • 版权信息
  • 译者序
  • 前言
  • 专业术语的科普
  • 第1章 我的半导体技术人生
  • 首相真的理解制造业吗
  • 奥巴马总统突然造访AMAT
  • 奥巴马真心冀望美国回归制造业
  • 停留于考察、分析层面的“制造业白皮书”
  • 我于日本半导体产业高峰期入职日立
  • 借调尔必达,见证惊人现实
  • 国家项目“Asuka计划”的失败
  • “咎由自取”后仅拿到100万日元退休金
  • 我为何对技术实力抱有疑问
  • 第2章 何谓半导体
  • 对半导体制造的误解
  • 半导体到底是何方神圣
  • 摩尔法则与精密化
  • 如何制造半导体
  • 仅凭一个按钮无法制造半导体
  • 第3章 DRAM溃败与技术文化
  • 追求极限性能的技术文化的确立
  • 电脑界的更新换代
  • 陷入“创新窘境”的日本
  • 处于劣势的低成本制造技术
  • 尔必达的成立与经营破产
  • 2年内市场占有率锐减的原因
  • 统一性的NEC与一点突破的日立
  • 将工作细分化的NEC技术文化
  • NEC技术人员洁癖症似的工作状态
  • 对“技术开发”一词的不同理解
  • 日立的“万岁”,NEC的“失望”
  • 日立和NEC,技术实力孰优孰劣
  • 尔必达与三菱技术实力的差异
  • 身兼多职的三菱职员
  • 三菱、尔必达、晶圆代工厂的DRAM比较
  • 三菱的DRAM文化和技术实力
  • 为何三菱职员能够受到好评
  • 尔必达应有的姿态
  • 第4章 尔必达和三星电子的差异
  • 尔必达为何破产
  • 30年丝毫未变的DRAM制造技术
  • 功夫不负有心人,只是为时已晚
  • 三星电子技术力量的特征
  • 研发与批量生产并无明显分界线的组织体系
  • 设备不变,流程不变
  • 不以100%的成品率为目标
  • 230人规模的市场调研专员
  • 当机立断、出类拔萃的专务董事们
  • NEC再次陷入困境
  • 旧NEC电子工厂的将来
  • 为何NEC生产不出自主品牌的智能机
  • NEC曾领跑世界的辉煌历史
  • 半导体业务全部外迁,NEC开始萎靡不振
  • 洋葱剥完皮后还剩下什么
  • 前田和夫的入门系列
  • 第5章 一成不变的日本技术文化
  • DRAM衰败,日本半导体产业崩溃
  • 红瑞萨、蓝瑞萨
  • 瑞萨领导放话“不要写、不要说”
  • 日本半导体的“读杂志经营模式”
  • 转战SOC是否为明智之举
  • SOC是利基的集合
  • 强势启动国家级项目
  • 参与Selete和Asuka计划
  • 部长和社长都是温水里的青蛙
  • Selete成立15周年和Asuka计划结束
  • NHK节目:反攻的剧本Ⅱ
  • 官员们应自问:是否有点太推责
  • 为何不提Asuka计划
  • ASPLA的悲惨结局
  • 东日本大地震凸显了瑞萨的存在感
  • 对瑞萨那珂工厂的三点疑问
  • 丰田失算,不知不觉陷入单极集中
  • 为何不能找工厂进行替代生产
  • 世界市场占有率位居榜首的企业为何会出现赤字
  • 价格控制权掌握在汽车制造商手里
  • 不良率为零
  • 不良率为零的思想如同核电的安全神话
  • 对瑞萨新社长的期待
  • 前社长的话彰显瑞萨自主决策能力的欠缺
  • 瑞萨的社员们走在荆棘路上
  • 根源在于30多年前形成的技术文化
  • 第6章 日本电视产业崩溃的原因
  • “索尼派”丈夫和“瑞萨派”妻子之间的对话
  • 追求高画质、超薄是技术人员的自我安慰行为
  • 对创新的错误认识
  • 索尼技术人员的创新观
  • 创新一词越流行,创新越难实现
  • 电视和手机:一对加拉帕戈斯化的难兄难弟
  • “卖掉生产出的东西”是错误观念
  • 对市场调研也存在错误认识
  • 市场营销的本质
  • 用模块方式生产电视成为可能
  • 第7章 英特尔危机与晶圆代工业霸权之争
  • 半导体行业企业排名变迁启示
  • 产品更新换代导致技术陷入无用之地
  • 英特尔CEO突然宣布辞职
  • 英特尔陷入“技术革新所带来的困境”
  • 潜伏于英特尔发展历史中的困境
  • 英特尔史无前例的误判
  • 英特尔放跑大鱼,三星捡了便宜
  • 如果英特尔把握良机,历史是否因此改变
  • 半导体企业三巨头转战晶圆代工业
  • 英特尔的晶圆代工业务能否获得成功
  • 肥水不流外人田,新CEO依旧来自公司内部
  • 三星来势汹涌,矛头直指中国台湾企业
  • 第8章 日本过人的技术实力究竟在何处
  • 面对更新换代,技术力量显得苍白无力
  • 日本人究竟擅长什么
  • 两个现象:共同进化和共同退化
  • 主要设备及其生产制造龙头企业
  • 日本强势产业的共同点和弱势产业的共同点
  • 衰弱的日本制造设备的代表:曝光设备
  • ASML为什么能跃居第一
  • ASML提高吞吐量的秘诀:减少机器误差
  • 日本半导体业的另一特点:从设备引进到投入生产周期过长
  • 日本制造设备绝对强项的代表:清洗设备
  • 聚焦日本最强技术能力
  • 第9章 成为创新的弄潮儿
  • 为何日本能成为世界第一
  • 新概念:创新型模仿者
  • 模仿使人类进化,模仿使文明发展
  • 模仿者坐享其成
  • 半导体产业是典型的模仿产业
  • DRAM产业的发展就是一种彻底的模仿
  • “模仿就能成功”不是绝对真理
  • 模仿的能力和步骤
  • 日本半导体及电器产业应重拾模仿优势
  • 新市场究竟身在何处
  • 开辟新市场不需要任何技术研发
  • “发明大王”爱迪生手中的“漏网之鱼”
  • 你想怎样改变世界
  • 经营者和技术者都要亲力亲为、奔向海外
  • 后记
  •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2
1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汤之上隆认为,日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制造工艺,而短板在于市场营销;日本人擅长对技术的持续改进,而不适应技术的频繁变更;日本人擅长在生产中积累隐性知识,而不擅长标准化、平台化、模块化的竞争。隐性知识指的是无法用文字和公式来表达的默会知识。在半导体产业链中,像清洗、干燥设备和匀胶显影机这样涉及液体材料处理的环节,日本企业仍然占据垄断优势。因为这些环节要对设备和液体进行极细致的整合,整个过程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必须依靠长年积累的隐性知识,这就让竞争对手很难追赶。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本书作者身处日本半导体第一线,深知日本半导体只追求技术极端,忽略市场的需求,导致日本半导体的溃败。日本各个部门的投入的人员有限,不像韩国三星部门投入人数巨大。日本半导体没有理解创新的本质,就是产品要广泛运用。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进入 21 世纪,日本制造的两大支柱产业出现了不同的发展轨迹:日本汽车产业仍然牢牢占据业界领先地位,而电子产业却相对衰落了,索尼、东芝、日立、富士通、NEC 等一大批企业走下神坛,陷入巨额亏损。这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这本书就是试图回答这个问题。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4条书评

        出版方

        机械工业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是全国优秀出版社,自1952年成立以来,坚持为科技、为教育服务,以向行业、向学校提供优质、权威的精神产品为宗旨,以“服务社会和人民群众需求,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己任,产业结构不断完善,已由传统的图书出版向着图书、期刊、电子出版物、音像制品、电子商务一体化延伸,现已发展为多领域、多学科的大型综合性出版社,涉及机械、电工电子、汽车、计算机、经济管理、建筑、ELT、科普以及教材、教辅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