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德鲁克思想的精髓,从德鲁克60年管理工作经历和作品中精心挑选、编写而成。

内容简介

本书由“管理篇”“个人篇”和“社会篇”三部分构成。

在“管理篇”中,德鲁克从回答管理的内涵入手,在对管理的维度、企业的宗旨和使命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论述了非营利组织给企业可能带来的影响及存在的社会问题、管理的新范式、管理人员需要获得的信息、目标管理与自我控制、选拔人才的原则等问题。同时,针对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提出了“企业家企业”和“新企业”等概念,指出了关注市场、建立高层管理团队、企业家战略的必要性。

在“个人篇”中,德鲁克将所关注问题的视角转向了管理者和知识工作者个人,指出卓有成效是务必要学会的,有效的管理者一定要把注意力放在“贡献”上,知识工作者不仅要了解自身的优势和价值观,而且还要学会“掌握自己的时间”、做“有效的决策”“发挥沟通的作用”、做一个具备领导能力的“领导”,并把握“创新的原则”。同时,为了应对“21世纪的管理挑战”,管理者也要学会“管理未来”。德鲁克预言,在当今社会向知识社会转变的过程中,*的变化将是知识领域的变化,包括知识的形式、内容、含义、责任以及关于做一个知识型人才内涵的变化。

在“社会篇”中,德鲁克进一步指出,由于知识工作者的出现,将会引领21世纪出现一场不同于以往社会的变革,当福利国家时代已成为往事之后,“企业家社会”可能就会到来。他同时又一次预见性地指出,在“后资本主义社会”,通过社会部门来获取公民权将越来越重要。同时,他用一定的篇幅论述了为面对即将出现的“新现实”,应该具备怎样的价值观。

总体而言,本书所囊括的三部分既浑然一体,又可以独立成文,读者可以根据兴趣和需要有选择性地阅读。在本书中,读者找不到“削足适履”的标准化条目,也找不到主流理论界所强调的“数理模型”和“实证分析”。

读者所能看到的是,大师融社会学、历史学、哲学和经济学等领域的知识为一体,把微观管理学置于宏观世界之中,对管理问题所做的根本性思考。其中所体现的“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 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的理念,正是管理经验学派的魅力所在。

目录

  • 版权信息
  • 推荐序一 功能正常的社会和博雅管理
  • 推荐序二 跨越时空的管理思想
  • 推荐序三
  • 译者序
  • 自序 编写本书的起因和目的
  • 第一部分 管理篇
  • 第1章 作为一种社会功能与人文艺术的管理
  • 第2章 管理的维度
  • 第3章 企业的宗旨和使命
  • 第4章 非营利组织带给商业界的启示
  • 第5章 社会影响和社会问题
  • 第6章 管理的新范式
  • 第7章 当今管理者需要的信息
  • 第8章 目标管理与自我控制
  • 第9章 选拔人才的基本原则
  • 第10章 企业家企业
  • 第11章 新企业
  • 第12章 企业家战略
  • 第二部分 个人篇
  • 第13章 务必要学会卓有成效
  • 第14章 注重贡献
  • 第15章 了解自身的优势和价值观
  • 第16章 掌握自己的时间
  • 第17章 有效的决策
  • 第18章 发挥沟通作用
  • 第19章 领导是一种工作
  • 第20章 创新的原则
  • 第21章 管理你的下半生
  • 第22章 知识型人才
  • 第三部分 社会篇
  • 第23章 社会变革的世纪:知识社会的兴起
  • 第24章 企业家社会的到来
  • 第25章 通过社会部门获取公民权
  • 第26章 从分析到感知:新的世界观
  • 后记 未来的挑战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6
3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根据得到听书对应的音频,整理内容如下:(一)知识管理者知识工作者的出现给商业社会提出新的挑战,因为知识管理者很难有效量化衡量劳动生产率,而且员工与管理者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并存在专家思维和管理者思维的冲突。如何提升知识管理者的成效:一是充分了解自己,采取重要行动前,先记下对结果的期望,在工作完成后将实际结果与预期进行对比,经过长时间的回顾和总结,你的优势和特长就一目了然了。二是做好时间管理,通过回馈分析法记录每天时间安排,然后不断进行分析调整提高。三是不要盯着自己的短板不放,把精力放在有较高能力和技能的领域。四是注重贡献与责任,朝向组织目标这个唯一的靶心。(二)目标管理目标管理就是把企业所有人员的努力凝聚到企业共同的目标上来的一种管理过程。实际上,目标管理是一种自下而上确定组织目标,并需要管理者通过自我控制来实现目标的管理方式。德鲁克认为目标管理的前提是人性本善,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求和自我控制的能力,要想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能力必须用人之长。如何运用目标管理制定目标:一是管理者的工作目标不应有上级拍板决定,而应是管理者本人制定,不但要自上而下分解,也要自下而上对齐,协助组织制定出更高层次的目标。二是目标确定要同时考虑组织目标、员工成就感和企业社会责任。依据这三个方向,目标的内容可以具体划分为市场营销目标、创新目标、资源目标、生产率目标、社会责任目标等。在认同企业目标的基础上,管理者位子生活自己所在部门审定的目标不一定要量化,但一定要清楚、明确、可衡量,并且有完成的期限和责任的具体分配安排。如何进行绩效考核:绩效评估的信息应该直接提供给管理者,而非他的上次,因为这类信息是自我控制的工具,而不是上级控制下属的工具。高层掌握测评结果,对反馈意见秘而不宣,这样的方式不但影响士气,也无法让美味管理者以自由人的身份自行纠偏。(三)企业社会责任当年社会达尔文主义思潮推崇优胜劣汰,但德鲁克认为:“所有的企业只有一个社会责任,就是在诚信经营的前提下,遵守商业规则,利用自己手中的资源从事一切增长其盈利的商业活动”。如何承担社会责任:不作恶、赚钱行善、行善赚钱。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547

      德鲁克的思想到现在依旧没有过时,很多东西到现在依旧还在被许多人重复重复再重复。其实管理学,或者领导学,一直以来发展的都很缓慢,因为相对于整个社会,没有结构性的变化之前,这些学问并没有太多的进步余地,而最有效的管理思想和领导力,都来自于最简单的日常,而人性里的东西才是管理最需要追问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德鲁克管理思想精要阅读梗概

        作者彼得・德鲁克是现代管理学的开创者,被誉为 “现代管理学之父”“管理大师中的大师”,其一生在一边教书、一边写作、一边做咨询中,不断深化对管理的理解和认识。本书于 2001 年在德鲁克本人的支持下,由他两位管理界的朋友从其经典著作中进行挑选、浓缩、编辑而成,从管理、个人和社会三个角度呈现了德鲁克 60 年来 30 余本经典著作的思想精华,是后人了解、学习德鲁克管理思想的纲领式文本。匆匆翻完,主要有以下四方面的感受。一是管理者的定义。一般认为,管理者是那些身居高位、手握重权的人,再不济也得是那些手上有钱财物、嘴里有话语权的人。德鲁克对管理者的理解则不同,他认为,管理者泛指泛指知识工作者、经理人员和专业人员等,只要是在工作中能作出影响整体绩效和最终成果决策的人,就都是管理者。德鲁克甚至指出,在知识社会中,个人角色不再受组织层级限制,每个人都可以是管理者,所有人都应修炼管理者的基本素养。德鲁克对管理者的定义很具有颠覆性,管理者不再受阶层、级别、岗位等所束缚与局限,管理者甚至都不是一种身份,而是一种能力素养、一种适时角色,这极大丰富和开拓了我们对管理者的认识。二是管理者的本分。管理者最大的本分就是着力提高管理效率,推动实现使命任务。对此,德鲁克提出了目标管理理念。所谓目标管理,简单来说就是团结带领全体人员把精力集中投入到共同目标上,实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管理过程。对于实际操作,德鲁克认为,目标制定要战队正确、尊重民意、凝聚共识,任务执行要动态管控、有效考核、及时反馈。可以说,目标管理不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管控手段,而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共赢理念。因为尊重人性、遵从共赢,所以汇聚民意、凝聚力量。三是管理者的格局。真正的管理者、伟大的管理者不能只把眼光放在自身成长、目标实现、企业发展上,而应该胸怀大局、脚随大势,义无反顾推动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德鲁克认为,任何企业得以生存,都是因为它满足了社会某一方面的需要,或是实现了某种特殊的社会目的;只有在社会和经济允许的条件下,企业才会存在并发展。社会责任关乎企业的生死存亡,企业不能将盈利作为唯一目标,还要兼顾对员工、消费者、环境和社会的责任。至于如何承担社会责任,德鲁克提出了具体原则,一是不作恶,既不能通过作恶赚钱也不能因赚钱而作恶;二是要行善,既要通过赚钱来行善也要通过行善来赚钱;总的来说,极力行善去恶便是承担社会责任。四是管理者的修养。在德鲁克心中,管理者是既能高效做好手上工作又能温情呵护身边环境、既能精准谋取私利又能无私维护公义的人。对于大管理者的修炼路径,德鲁克认为,先了解自己、后提升自己;先找到自身优劣、后精准扬长避短。

          1
          2
        • 查看全部9条书评

        出版方

        机械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

        机械工业出版社是全国优秀出版社,自1952年成立以来,坚持为科技、为教育服务,以向行业、向学校提供优质、权威的精神产品为宗旨,以“服务社会和人民群众需求,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己任,产业结构不断完善,已由传统的图书出版向着图书、期刊、电子出版物、音像制品、电子商务一体化延伸,现已发展为多领域、多学科的大型综合性出版社,涉及机械、电工电子、汽车、计算机、经济管理、建筑、ELT、科普以及教材、教辅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