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稻盛和夫对世界可持续发展的深远关怀。人类如何战胜一次次自然灾害和社会危机?

内容简介

回顾漫长的人类文明史,没有永不消逝的文明。特别是一味掠夺自然的文明,其历程更为短暂。掠夺规模越大,文明发展越繁荣,但同时也崩塌得越彻底。现代文明对自然大规模的掠夺与破坏是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因此人们对于现代文明即将迎来终结的猜测也是合乎情理的。

现代文明何时将以何种形式崩塌?未来,等待我们的将是怎样的世界?为了探明这些问题,为人类敲响应对这些危机的警钟,稻盛和夫认为很有必要提出对策与见解,以采取措施渡过这些看似不可避免的危机。

那么,过去的文明在地球环境的变化中经历了怎样的兴亡呢?在此,本书将首先通过文明兴亡与气候变化及森林破坏等环境史的关系,对文明兴亡的实际情况进行探究。除此之外,环境变化会对人类的生理、心理和行为方式产生怎样的影响?它与政治、经济活动的变化又有着怎样的关联?对于上述问题,本书也进行了探讨。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第1章 地球系统中接近极限的“人类圈”
  • 宇宙视角下的“人类圈”
  • 基于地球科学的人类观思考“何为人类”
  • 加速扩大的人类圈问题
  • 人类圈内部系统开始瓦解
  • 讨论|围绕第1章
  • 只有宗教能拯救文明与环境的危机吗
  • 如何确立地球伦理——与地球系统和谐共存的人类观
  • 农耕畜牧文明是一种致死性的系统
  • 人类为何而存续
  • “小船的警笛”与“我关联,故我在”
  • 第2章 预示地球文明未来的非洲的惨状
  • 环境与文明的关系
  • 对于“文明”与“未开化”的认识
  • 文明内部的普遍性、合理性和功能性
  • 欲望无限扩大衍生的悲剧
  • 因人类欲望膨胀而恶化的地球环境
  • 遭受持续性破坏的生态系统
  • 非洲的现状预示着地球文明的未来
  • 人类毁灭的过程
  • 人类活动原理三法则限制了地球环境对策的制定
  • 讨论|围绕第2章
  • 非洲已经进入崩塌的进程之中
  • 为何各类严峻的问题会同时出现在非洲
  • 全球化的趋势是否无法阻挡
  • 只有重新定位现代文明,才能催生新文明
  • 一个人代谢的能量相当于一头大象的能量
  • 我们能否提出改变社会的具体方案
  • 控制欲望是否会使遗传基因恶化
  • 受欲望牵引的近代文明
  • 第3章 从脑科学的角度审视人类、文明与环境
  • 大脑在宇宙史中的位置
  • 文明的发展与大脑的进化
  • 抑制文明失控发展的因素
  • 尊重多样性是未来发展的关键
  • 讨论|围绕第3章
  • 人类的内心意识由脑而生,其定义是什么
  • 只有晚期智人的大脑才能扩大认知的时空范围
  • 语言研究与脑科学
  • 尼安德特人与晚期智人对于石器使用的时空认知差异
  • “大脑”与“内心意识”的先后问题
  • 大象的反击与脑科学必须分辨的情况
  • 第4章 构筑利他性遗传基因优越性的生命文明
  • 通过对生命科学的研究,解读文明的含义
  • 遗传信息开启按钮的发现
  • “原本”作为“适应”的前提不可或缺
  • 控制生命的三大模式
  • 地球生命中被程序化的自我解体机制
  • 利他性遗传基因的优越性
  • 人类原本的生存环境——热带雨林
  • 人类原本的生存模式——狩猎采集
  • 作为必要信息的“热带雨林之声”
  • 从生命科学的世界观研究文明的含义
  • 原本性文明与适应性文明
  • 分栖共存型社会与非分栖共存型社会
  • 实现群体控制与自组织化的行为控制机制
  • 行为控制系统的层级结构
  • 奖赏脑系统主导型社会与惩罚脑系统主导型社会的对比
  • 奖赏脑系统高度活跃状态下巴厘岛居民的祭祀活动
  • 信息环境的“原本指向”
  • 讨论|围绕第4章
  • “祖母”的出现与走出非洲和农耕生活紧密相关
  • 农耕畜牧文明是不是人类灭亡的一个过程
  • 农耕畜牧文明与稻作渔捞文明之间不同的崩塌方式
  • 人口问题、气候变暖和语言的发展孕育了农耕畜牧文明
  • 何为“后农耕畜牧文明”
  • 拒绝自我解体的现代文明的崩塌
  • 对于利他性稻作渔捞文明的研究
  • 只重视人类生命的基督教思想的局限性
  • 尝试重新复活俾格米人的生存方式
  • 我们能否对抗日渐庞大的“人类圈”
  • 从“利己性快感”向“利他性快感”转变
  • 参考文献
  • 第5章 现代文明是否会因科学技术的发展而灭亡
  • “机械论自然观”的实质性瓦解
  • 从“机械论自然观”到“创发自组织系统的自然观”
  • 宇宙的自组织
  • “对称性自发破缺”与宇宙的形成
  • 生命的诞生与进化
  • 人类是否会因为科学技术的发展而灭亡
  • 科学有“绿色科学”和“黑色科学”之分
  • 从超加速社会到稳定社会的大转变
  • 讨论|围绕第5章
  • 神的力量推动“创发自组织系统”不断发展
  • 日本人传统的“自组织系统”的思考方式
  • 以利他之心为基础创立新文明的时代已到来
  • “慈悲”是21世纪新文明的关键词
  • 对于利他之爱的无限自我满足感
  • 第6章 危机时代促使新的文明原理诞生
  • 能否创建新的文明原理
  • 危机时代将催生新的文明原理
  • 人类能否构筑新的文明原理
  • 人类能否避免重大纷争
  • 地球上是否会发生超级纷争
  • 参考文献
  • 结束语 从“增长的极限”到“生存的极限”
  • 撰稿人简介
  • 关于稻盛财团
  • 京都奖
  • 历届京都奖获奖者
  • 盛和塾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 加载中...

出版方

机械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

机械工业出版社是全国优秀出版社,自1952年成立以来,坚持为科技、为教育服务,以向行业、向学校提供优质、权威的精神产品为宗旨,以“服务社会和人民群众需求,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己任,产业结构不断完善,已由传统的图书出版向着图书、期刊、电子出版物、音像制品、电子商务一体化延伸,现已发展为多领域、多学科的大型综合性出版社,涉及机械、电工电子、汽车、计算机、经济管理、建筑、ELT、科普以及教材、教辅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