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 用户推荐指数
科技
类型
5.9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00千字
字数
2013-12-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适合智慧城市系统的规划人员、设计人员和开发人员。
内容简介
本书详细介绍了智慧城市大系统中的各个系统建设情况,提供了大量的试点例子,这些例子包括大数据平台、云平台、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社交媒体、云存储、智慧环境、智慧政务、智慧旅游、中小型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智慧教育等,以供读者研究。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
- 自序
- 第1章 智慧城市建设
- 1.1 智慧城市的定义
- 1.2 智慧城市的国际实践
- 1.3 中国智慧城市规划与建设情况
- 1.3.1 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3种模式
- 1.3.2 几个典型智慧城市的规划和建设情况
- 1.3.3 中国智慧城市的前景
- 1.4 智慧城市建设内容
- 1.5 建设智慧城市的重要意义
- 1.6 运营商和智慧城市建设
- 1.7 智慧城市实例
- 第2章 大数据分析
- 2.1 什么是大数据和大数据分析
- 2.2 大数据特征
- 2.3 大数据分析服务
- 2.4 大数据分析的价值
- 2.5 大数据分析的难点
- 2.6 数据即服务(data-as-a-service)
- 2.7 大数据分析实例
- 2.7.1 运营商大数据分析
- 2.7.2 江苏电视台微博分析系统
- 2.8 大数据采集平台
- 2.8.1 采集规则管理
- 2.8.2 数据源连接器
- 2.8.3 采集服务
- 2.8.4 大数据采集平台实例:智慧环境的采集中心
- 2.9 大数据分析所面临的问题
- 第3章 云平台
- 3.1 什么是云计算
- 3.1.1 IT人员的定义
- 3.1.2 云计算的体系结构
- 3.1.3 商务人员的定义
- 3.1.4 公共云计算、私有云计算和传统IT系统
- 3.1.5 云服务中心
- 3.2 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关系
- 3.2.1 分布式存储
- 3.2.2 非关系型数据库(NoSQL)
- 3.2.3 并行处理技术
- 3.3 国外云计算平台
- 3.3.1 国外云平台提供商
- 3.3.2 收费情况
- 3.4 云计算本身的挑战
- 3.5 云平台实例:云升科技的云平台
- 3.5.1 数据模型管理
- 3.5.2 工作流引擎
- 3.5.3 多维归类
- 3.5.4 虚拟存储管理
- 3.5.5 安全管理
- 3.5.6 监控管理
- 3.5.7 版本管理
- 3.5.8 数据的生命周期管理
- 3.5.9 协同管理
- 3.5.10 归档数据和只读数据管理
- 3.5.11 备份和恢复
- 3.5.12 平台数据的导入导出
- 3.5.13 系统维护和其他系统工具
- 3.5.14 文件夹模式
- 3.6 云数据中心
- 第4章 移动互联网
- 4.1 移动互联网规模
- 4.2 移动应用
- 4.3 移动互联网和运营商
- 4.4 移动支付
- 4.5 移动门户实例:中国移动苏州门户
- 4.6 移动云平台实例:云升科技的移动云
- 4.7 移动应用实例:移动办公系统
- 第5章 物联网
- 5.1 什么是物联网
- 5.1.1 物联网技术构架
- 5.1.2 物联网前端识别技术之比较
- 5.1.3 物联网的应用领域
- 5.1.4 物联网的应用前景
- 5.2 物联网与互联网的不同之处
- 5.3 物联网分类
- 5.4 云计算和物联网的结合
- 5.5 物联网实例
- 5.5.1 物联网实例一:肉类产品追溯平台
- 5.5.2 物联网实例二:智慧环境
- 5.5.3 物联网实例3:食品药品追溯
- 第6章 社交媒体
- 6.1 微博
- 6.1.1 企业微博管理系统
- 6.1.2 政府微博运营和管理系统
- 6.2 微博实例:江苏广电微博运营和管理系统
- 6.3 微信
- 6.4 微信实例:公安局微信公共账号
- 第7章 智慧城市系统的接口设计
- 7.1 云服务
- 7.1.1 云服务的层次
- 7.1.2 设计云服务的方法
- 7.1.3 云服务的特征
- 7.1.4 设计云服务的原则
- 7.1.5 云服务的组成部分
- 7.2 怎么描述云服务
- 7.2.1 什么是WSDL
- 7.2.2 WSDL文档结构
- 7.2.3 创建WSDL服务
- 7.3 为云服务建模
- 7.3.1 服务定义层次
- 7.3.2 统一建模语言(UML)
- 7.3.3 建模的步骤
- 7.4 服务注册表
- 7.4.1 查询和绑定服务
- 7.4.2 管理UDDI注册表
- 7.4.3 WSDL发布
- 7.5 云服务接口
- 7.5.1 调用云服务的方式
- 7.5.2 接口规范
- 7.6 消息传递接口
- 7.6.1 队列方式
- 7.6.2 发布-订阅方式
- 7.6.3 如何开发消息传递程序
- 7.6.4 消息接口实例
- 7.7 接口选型考虑
- 7.8 服务的集成
- 7.8.1 处理流程
- 7.8.2 非自动服务流程
- 7.8.3 自动服务流程
- 7.9 Web服务
- 第8章 云存储
- 8.1 Apache Hadoop
- 8.1.1 Hadoop历史和特点
- 8.1.2 Hadoop的组成
- 8.1.3 MapReduce
- 8.1.4 Hive
- 8.1.5 HDFS 在Web 开发中的应用
- 8.2 虚拟存储管理器
- 8.3 硬件虚拟化
- 第9章 智慧环境
- 9.1 智慧环境总体结构
- 9.1.1 感知互动层(监控设备层)
- 9.1.2 网络传输层
- 9.1.3 云计算平台
- 9.1.4 智慧环境与传统环保应用的区别
- 9.1.5 分布式配置和平台内外网
- 9.1.6 同现有系统的集成
- 9.1.7 物联和反控
- 9.2 智慧环境的数据中心
- 9.2.1 数据模型和自动归类
- 9.2.2 数据标准化
- 9.3 智慧环境实例:云升科技的智慧环境系统
- 9.4 智慧环境的服务中心
- 9.4.1 服务目录
- 9.4.2 在线监控服务
- 9.4.3 在线设备管理服务
- 9.4.4 统计分析服务
- 9.4.5 查询服务
- 9.4.6 视频服务
- 9.4.7 报警监控服务
- 9.4.8 预警服务
- 9.4.9 应急服务
- 9.4.10 地理信息服务(GIS)
- 9.4.11 电子政务服务
- 9.4.12 智慧环境手机客户端
- 9.4.13 文档管理服务
- 9.4.14 数据挖掘服务
- 9.5 智慧环境系统总结
- 第10章 智慧政务
- 10.1 系统总体框架
- 10.2 系统总体功能概述
- 10.3 公安云平台
- 10.4 网上办事大厅系统
- 10.5 警民互动民意分析系统
- 10.6 统一用户身份认证系统
- 10.7 门户网站群系统
- 10.8 公安移动APP
- 10.9 短信群发系统
- 第11章 智慧旅游
- 11.1 智慧旅游的概况
- 11.2 智慧旅游的构架
- 11.3 智慧旅游的功能
- 11.3.1 游客服务功能
- 11.3.2 旅游管理功能
- 11.3.3 旅游营销功能
- 11.4 智慧旅游的系统
- 11.4.1 旅游信息系统
- 11.4.2 停车管理系统
- 11.4.3 手机票务系统
- 11.4.4 景区一卡通系统
- 11.4.5 景区监控系统
- 11.4.6 游客流量引导系统
- 11.4.7 手机导游系统
- 11.4.8 广告投放系统
- 11.4.9 应急管理指挥系统
- 11.5 智慧旅游的产业链
- 11.6 智慧旅游的意义
- 11.7 智慧旅游实例1:常熟智慧旅游
- 11.8 智慧旅游实例2:北青旅智慧旅游
- 第12章 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
- 12.1 智慧企业的平台结构
- 12.2 企业云服务的功能
- 12.2.1 企业进销存服务
- 12.2.2 客户管理服务
- 12.2.3 员工在线培训服务
- 12.2.4 企业文档管理和协作系统
- 12.2.5 企业手机网
- 12.2.6 企业报销管理系统
- 12.2.7 企业二维码服务
- 12.3 智慧电子商务
- 12.3.1 订单管理
- 12.3.2 发货单管理
- 12.3.3 入库单管理
- 12.3.4 付款单管理
- 12.3.5 收款单管理
- 12.3.6 销售单和退货单管理
- 12.3.7 期初建账
- 12.3.8 商品管理
- 12.3.9 库存管理
- 12.3.10 销售和库存分析
- 12.4 客户管理系统
- 12.4.1 管理员角色
- 12.4.2 客服人员
- 12.4.3 销售经理(业务员)
- 12.5 员工在线培训系统
- 12.6 企业文档管理和协作系统
- 第13章 智慧教育
- 13.1 智慧教育的前景
- 13.2 智慧教育的功能构成
- 13.3 课程中心
- 13.3.1 课程内容管理
- 13.3.2 课程搜索
- 13.3.3 课程分类管理
- 13.4 上课中心
- 13.5 老师门户
- 13.6 学生门户
- 13.7 学校机构门户
- 13.8 同步学堂
- 第14章 智慧医疗
- 14.1 电子病历
- 14.2 电子健康档案
- 14.3 远程诊断
- 14.4 智慧医疗实例
- 附录1 新浪微博API
- 附录2 2013中国智慧城市发展九大趋势
- 附录3 智慧城市评估指标体系
- 附录4 2013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
展开全部
出版方
清华大学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80年6月,是由教育部主管、清华大学主办的综合出版单位。植根于“清华”这座久负盛名的高等学府,秉承清华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文精神,清华大学出版社在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里,迅速成长起来。清华大学出版社始终坚持弘扬科技文化产业、服务科教兴国战略的出版方向,把出版高等学校教学用书和科技图书作为主要任务,并为促进学术交流、繁荣出版事业设立了多项出版基金,逐渐形成了以出版高水平的教材和学术专著为主的鲜明特色,在教育出版领域树立了强势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