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两位作者累计30多年经验总结,互动、落地、有针对性!

内容简介

课程设计是培训教学的关键。《好课程是设计出来的》总结作者多年的现场培训经验,提炼出了一套适合成人学习的课程设计路径图:聚焦问题,设定目标,搭建结构,细节设计,设计体验,美化课件,试讲验收。

《好课程是设计出来的》图文并茂,具有如下特色:

形式更互动,力图在书中跟读者互动起来,从而贯彻本书所认同的培训理念:体验是最好的老师。

内容更落地,本书内容没有要求大而全,从需要分析写到培训实施,每一模块都是蜻蜓点水,不够实用,而是只写如何设计和开发课程内容,手把手地教读者开发课程。

结果更有针对性,本书两位作者都是常年在讲台上授课的资深培训师,所以本书针对企业培训中真实存在的问题,尝试提出了解决方案。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课程开发的道与术
  • 上篇 基于认知的课程设计
  • 第一章 激发学习动机
  • 第一节 “三动”激发学习动机
  • 第二节 什么是动机
  • 第三节 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
  • 第四节 提升内在学习动机,寻找学习的“心流”状态
  • 第二章 旧知联结新知
  • 第一节 激活旧知
  • 第二节 激活旧知的三个维度
  • 第三节 示证新知
  • 第三章 基于认知规律的敏捷开发
  • 第一节 关于学习的三个事实
  • 慢就是多
  • 第二节 学习与记忆
  • 第三节 视听教学设计
  • 第四节 不是学习的学习时间
  • 下篇 课程设计路径图
  • 第四章 聚焦问题
  • 第一节 需求分析
  • 第二节 确定选题
  • 第三节 拟定标题
  • 第五章 设定目标
  • 第一节 分析学习内容
  • 第二节 撰写目标
  • 第六章 搭建结构
  • 第一节 收集素材
  • 第二节 搭建结构
  • 第三节 制作课程大纲
  • 第七章 细节设计
  • 第一节 教学流程创新
  • 第二节 教学方法设计
  • 第八章 设计体验
  • 第一节 体验式教学
  • 第二节 情境教学
  • 第九章 美化课件
  • 第一节 美化PPT
  • 第二节 形成课件包
  • 第十章 试讲验收
  • 第一节 安排试讲
  • 第二节 组织验收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3
27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设计内容以及形式

    来学习课程设计是为了设计自己的学习计划,学的东西都转化为自己的语言了,看起来有点繁杂,但是顺序是在的。        其中把目标分为小目标,并仔细拆分小目标怎么学习这部分内容让我进一步意识到学习任务的拆分方法。把学习内容要么按操作的顺序订目标,要么按组成要素订目标。        课程大纲的五线谱让我能进一步细化我的学习任务与跟踪清单。学习内容,时间安排,注意要点一步一步衔接好。       还有如何考核是否达到标准完成目标这部分内容,通过答题来巩固和检验学习内容,感觉不够尽兴。1. 什么是课程设计:弄清楚怎样才能把东西教会给别人 2. 怎么设计课程弄清楚要解决什么问题,讲什么内容,怎么讲清楚,之后制作出清晰的课程大纲        教什么:教什么东西?怎么知道要教这个东西,别人学了这个东西有没有用,能不能用,怎么用       教你会的,教大家想学的,能用的       确定要教的是什么,搞清楚学习者的水平在哪里,要教的东西在哪个水平,学习者要学多少东西最终才能学到要教的东西       重点就是要学多少东西才能学到要教的东西       要么,把要教的东西分好块块,让学生一块一块的开始学习       要么,按着做这个东西的顺序来教把要学的东西划分好小块,写清楚学习的每一个部分学什么,做什么,最后会什么能做到什么      怎么教:用什么办法讲这个东西别人才能听明白,从哪里开始讲这个东西才清楚       小块划分好了,怎么教会他们这小部分        怎么讲?先找以前的可能有的经验,引出要讲的内容,讲这个新的知识,最后让他们运用以熟练新的知识         怎么讲这小部分?先讲是什么东西,仔细说明,展示内容,举例子来说明。具体讲这个东西: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或者分好部分,挨个部分讲,或者按着他的顺序讲       制作大纲:        搞明白上面的内容,就可以怎么教的整个流程大纲写出来了大纲写清楚:内容:分好的每个内容以及其关键内容及细节;方法:此部分内容怎么讲时间:这部分内容要用时间情绪:讲这部分内容时,学员可能的情绪状态工具:讲这段内容,需要用到的工具或材料 3. 怎么跟踪课程设计结果         回顾与重复学习内容巩固知识         出一系列的测试题来检验学员学习成果,如实操题、选择题、配对题、视频题、是非题、填空题等。建议以 “情境化” 思维来设计检测方式,即根据在实际工作场景中的运用来测试学员的学习,而不是简单地回答知识点。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2.0
      课程?可能应该是“培训”

      和我理解的 “课程 “稍微有些差距,更像是如何做一场 “培训” 设计,如何做好现场培训的演讲。课程,是不是应该再广泛一些?有书本、视频等更多形式。也应该更系统、连续的。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在讲台上收起呼之欲出的自我

        观之大多数中国课堂,还是改不掉教师在讲台唾沫横飞的现状,讲台与学生之间三尺的高度,仿佛就是一堵高墙,老师的自我和学生的迷茫并存,就像是同一空间里的两个世界。拆掉 “三尺讲台”,不是把教师赶下 “神坛”,而是激发每个学生,使他们成为一个具体的人,本书介绍的方法,用设计的途径观照到学生,当学生是一个个具体的用户,以学生(用户)为中心,教师的自我自然而然就放下了。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7条书评

        出版方

        机械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

        机械工业出版社是全国优秀出版社,自1952年成立以来,坚持为科技、为教育服务,以向行业、向学校提供优质、权威的精神产品为宗旨,以“服务社会和人民群众需求,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己任,产业结构不断完善,已由传统的图书出版向着图书、期刊、电子出版物、音像制品、电子商务一体化延伸,现已发展为多领域、多学科的大型综合性出版社,涉及机械、电工电子、汽车、计算机、经济管理、建筑、ELT、科普以及教材、教辅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