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深化对汉语宏事件语义类型的认识。

内容简介

宏事件由美国语言学家Leonard Talmy提出,涵盖运动、体相、状态变化、行动关联及实现五个子类。既往研究存在“内容失衡”和“方法论失当”两大缺憾,导致现代汉语的类型归属问题悬而未决。

本书严格遵循Talmy对方法论的要求,逐一分析五个子类的语义类型。研究结论基本支持现代汉语属于动词框架与卫星框架混合型语言,全面修正了Talmy关于“现代汉语是典型的卫星框架语言”的论断。

本书是李福印教授指导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事件语法”研究团队的第一部著作,是该团队基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现代汉语宏事件语义类型学实证研究”(13BYY012)的最新研究成果。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简介
  • 前言
  • 作者简介
  • 第一部分 理论基础
  • 第1章 Leonard Talmy的语言哲学思想
  • 第2章 再论Leonard Talmy的语言哲学思想
  • 第3章 宏事件研究中的两大系统性误区
  • 第4章 语言研究中的“概括”和“类比”方法
  • 第5章 事件的多学科多视角研究
  • 第二部分 运动事件
  • 第6章 汉语框架卫星语素探析
  • 第7章 典型位移运动事件表征中的路径要素
  • 第8章 静态事件的词汇化模式
  • 第9章 现代汉语运动事件切分的语义类型实证研究
  • 第10章 汉语隐喻运动事件词汇化类型探究
  • 第11章 现代汉语与均衡框架语言
  • 第三部分 体相事件
  • 第12章 体相事件的语义结构及概念化
  • 第13章 现代汉语体相事件的词汇化模式
  • 第四部分 状态变化事件
  • 第14章 施事性状态变化事件的词汇化模式
  • 第15章 施事性状态变化事件概念构建的认知机制
  • 第16章 存在性状态变化事件的词汇化模式
  • 第17章 现代汉语双及物动结式的状态变化事件探究
  • 第五部分 行动关联事件
  • 第18章 “行动关联”语域及“行动关联事件”的词汇化模式
  • 第六部分 实现事件
  • 第19章 状态变化事件与实现事件的概念界定
  • 第20章 汉语实现事件的词汇化模式及认知动因:以“抓”类动词为例
  • 第七部分 事件语义类型学的重要启示
  • 第21章 事件语义类型学的重要启示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