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揭示县域高质量发展规律。

内容简介

县域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射阳作为一个县域经济体,经济社会在短时期内经历了较大的跌宕起伏,最终却走上了绿色、协调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这一现象的背后,也必定隐藏着许多深刻的经验和教训。将之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典型样本进行深入剖析和阐释,并通过理论上的总结和提炼来探索县域经济发展的可能规律,使之成为全国县域经济发展的指导和借鉴,无疑也是一项非常重要而有意义的工作。

本书就是对这一工作的有益尝试。该书对“射阳现象”的表现、特征和本质进行了深刻总结,并对射阳的主要经验和典型做法给予了生动剖析,为我们完整地展现了一个高质量发展典型样本的形象。

目录

  • 目录
  • 第一章 沧海桑田:今昔射阳的变与迁
  • 一 射阳的历史变迁
  • 二 奋进中的射阳
  • 三 射阳的内在基因
  • (一)独特优越的自然生态
  • (二)开放创新的移民文化
  • (三)艰苦奋进的红色基因
  • 第二章 射阳现象:绿色崛起与协调发展
  • 一 走近射阳:由射阳初印象到“射阳现象”
  • 二 “射阳现象”的发生:“V”形之变
  • (一)由辉煌到低谷——射阳怪现象
  • (二)由低谷到辉煌——不一样的轮回
  • (三)由乱而治——政治生态基础的重筑
  • 二 “射阳现象”的表现:绿色崛起和协调发展
  • (一)绿色崛起与“射阳现象”
  • (二)协调发展与“射阳现象”
  • 三 “射阳现象”的特征:速度之箭上的高质量
  • (一)“射阳现象”特征之一:增速高
  • (二)“射阳现象”特征之二:转型快
  • (三)“射阳现象”特征之三:质量好
  • 四 “射阳现象”的本质:高质量发展的典型样本
  • 五 “射阳现象”的启示:为何是射阳?
  • (一)发展理念的正确引导是地方加快发展的基本前提
  • (二)健康的政治生态是地方社会稳定和经济突破的根本保障
  • (三)改革创新精神是地方寻求有效发展路径的重要法宝
  • (四)经营机制完善的国有企业是地方有序城镇化的助力器
  • (五)民生关怀是地方协调发展的原动力和扩大内需的新引领
  • 第三章 绿色城市:绘就生态宜居新港城
  • 一 稳固的发展基础
  • 二 绿色的生态环境
  • (一)适宜的气候和生物多样性
  • (二)面积广袤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三)优良的空气和纯净的水源
  • (四)绿色城市的护航者——“263”行动
  • 三 健康的医养环境
  • (一)公共医疗和卫生日益改善
  • (二)“健康射阳”覆盖面不断扩展
  • (三)康养保障体系逐渐形成
  • 四 优质的教育环境
  • 五 舒适的居住环境
  • (一)充足的休憩之所:公园和景点
  • (二)增收机会:不断增强的获得感
  • (三)国家卫生县城:干净整洁的家
  • 第四章 绿色产业:培育低碳发展的新动能
  • 一 发展新动能的新探寻
  • (一)基础稳固,蓄势待发
  • (二)再认形势,确立目标
  • (三)绿色引领,后发崛起
  • (四)紧扣高质量,开启新征程
  • 二 绿色农业:富民之基
  • (一)绿色高效农业渐成主流
  • (二)新型农民更多培育涌现
  • (三)“联耕联种”广获民心
  • (四)“产自射阳”逐年叫响
  • 三 绿色工业:强县之源
  • (一)绿色能源开动生态马力
  • (二)传统工业整装转型发展
  • (三)新兴产业引领两化融合
  • 四 现代服务业:再添新活力
  • (一)全域旅游尽显海风河韵
  • (二)特色服务业拉伸富民杠杆
  • (三)体系健全力保增产惠民
  • 第五章 绿色交通:勾勒外通内畅的新格局
  • 一 “公水铁空”搭建现代化综合交通主筋骨
  • (一)高等级公路提增射阳发展新速度
  • (二)绿色干线扮靓美丽新射阳
  • (三)通江达海扩宽开放发展新空间
  • (四)水清河畅书写低碳港航新篇章
  • (五)航空和铁路助力射阳新发展
  • 二 市政交通低碳化为城市发展舒筋活络
  • (一)城市路网通畅便捷
  • (二)减排和绿化刷靓城市风光
  • 三 农村交通便利化疏通全面小康的毛细血管
  • (一)四好农村路惠民畅心
  • (二)农村公交驶向同步小康
  • 第六章 美丽乡村:奏响城乡协调的新旋律
  • 一 农村经济基础筑牢美丽乡村根基
  • (一)农业稳产增收,种养结构优化
  • (二)耕种模式创新,机械作业高效
  • (三)农民增收提速,城乡差距收窄
  • (四)特色农业兴旺,重点基地涌现
  • 二 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先行”
  • (一)建设示范点树立美丽标杆
  • (二)分类施策推进康居工程
  • (三)健全机制力推环境综治
  • (四)特色小镇要求射阳特色
  • 三 “五好”镇村阐释乡村内在之美
  • (一)产业兴旺:特色农业彰显射阳魅力
  • (二)生态宜居:农村环境整治扮靓乡村“容颜”
  • (三)乡风文明:乡风文明浸润最美鹤乡
  • (四)治理有效:基层治理夯实平安乡村
  • (五)生活富足:兴业富民织就乡村新画卷
  • 四 美丽乡村建设经验
  • (一)产业结构升级壮大特色农业,建设宜农乡村
  • (二)大力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宜居乡村
  • (三)大力推进兴业富民,建设宜业乡村
  • (四)大力发展休闲乡村旅游,建设宜游乡村
  • (五)弘扬农村文明乡风,建设文化为魂的人文乡村
  • 第七章 十大策略:射阳绿色发展的主要经验
  • 一 化危机为契机,秉“断代思维”创塑全新印象
  • 二 变劣势为优势,循“绿色理念”奋力后发崛起
  • 三 融盐城接上海,重构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
  • 四 三大突破并施,勾勒有爱小城发展大空间
  • 五 调整转型同步,筑实生态立县的产业基础
  • 六 城乡深度融合,彰显新型城镇化的乡土色彩
  • 七 打破路径依赖,“无中生有”培育蓝色经济增长极
  • 八 聚焦民本民生,持续提升城乡精细化管理水平
  • 九 借力国有资本,激发城市经营财政增收潜力
  • 十 笃行改革创新,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能
  • 第八章 改革创新:射阳绿色发展的典型做法
  • 一 城市经营:夯实地方发展的财政基础
  • 二 “一全员四托底”:扶贫攻坚的破解之道
  • 三 全域旅游:绿色发展开启新征程
  • (一)全域旅游,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径
  • (二)持续发力,创塑多元化旅游品牌
  • (三)精心打造,叫响特色发展新名片
  • 四 “厕所革命”:有爱小城绽放出文明之花
  • 五 国企风采:城镇化进程中的国有企业新担当
  • 六 公共服务:民生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根基
  • (一)兴办人民满意卫生事业
  • (二)兴办人民满意教育事业
  • 第九章 生态港城:射阳的发展愿景与定位
  • 一 发展愿景
  • (一)宜居宜业的江淮生态港城
  • (二)江苏沿海地区的重要节点城市
  • (三)长三角区域重要的商旅城市
  • 二 功能定位
  • (一)全国新能源装备制造及应用中心
  • (二)全国品牌农业生产示范基地
  • (三)长三角区域新兴产业转移承接基地
  • (四)江苏沿海地区现代海洋经济示范区
  • (五)江淮地区生态优美的绿色家园
  • 三 城市形象
  • (一)形象定位:浪漫风光,鹤乡射阳
  • (二)形象标识:有爱小城
  • (三)形象要素:十大要素
  • 第十章 绿色崛起:射阳的发展战略与目标
  • 一 总体战略
  • 二 战略目标
  • (一)经济增长
  • (二)产业集聚
  • (三)收入提高
  • (四)生态宜居
  • 三 战略重点
  • (一)推动苏鲁沪等沿海地区合作,打造东部沿海经济带示范区
  • (二)实施有限融入市区战略,建设具有独立发展能力的卫星城
  • (三)加强海陆产业联动,构建完善的蓝绿结合的现代产业体系
  • (四)加快新兴战略产业集群发展,促进创新要素不断汇聚
  • (五)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塑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城市品牌
  • (六)对外招商和内拓发展双轮驱动,适度提高本地民营经济的比重
  • 第十一章 沿海开发:射阳海域的发展与规划
  • 一 射阳沿海经济发展面临的客观形势
  • (一)沿海经济的发展基础薄弱,沿海第三产业有待提升
  • (二)沿海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沿海新兴产业发展速度缓慢
  • (三)港口基础设施薄弱,临港工业发展滞后
  • (四)沿海环境保护压力与日俱增,沿海灾害与突发事件频发
  • 二 射阳沿海经济发展的优势和机遇
  • (一)有利的政策优势
  • (二)较强的基础设施配套
  • (三)丰富的沿海资源
  • 三 射阳沿海经济发展战略的总体要求
  • (一)坚持产业合理布局,促进海陆协调发展
  • (二)重视自主创新,促进市场化运作
  • (三)强化沿海环境管理,促进可持续发展
  • 四 射阳沿海产业的空间发展布局
  • (一)重点工程引领沿海开发
  • (二)推动射阳港口扩容升级
  • (三)打造黄沙港国家中心渔港
  • (四)建设重点沿海开发园区
  • (五)创新发展沿海百里现代渔业经济带
  • 五 射阳沿海的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
  • (一)资源开发利用
  • (二)沿海生态环境保护
  • (三)岸线和滩涂的开发保护
  • (四)防灾减灾能力的提高
  • 六 实现射阳沿海经济战略的保障措施
  • (一)创新沿海开发机制,构建沿海开放型经济体系
  • (二)完善集疏运体系,提升港镇服务功能
  • (三)提高沿海经济创新能力,统筹沿海经济发展
  • (四)强化沿海管理,切实保护沿海资源环境
  • 第十二章 蓝绿协同:射阳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
  • 一 射阳的产业基础
  • 二 射阳现代产业体系的选择
  • 三 射阳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
  • (一)新兴战略产业发展体系
  • (二)传统支柱产业发展体系
  • (三)现代服务业发展体系
  • (四)现代农业发展体系
  • 四 射阳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战略要点
  • (一)发展“六大经济”,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
  • (二)打造“六高”功能区,构建开放开发新格局
  • (三)营造“六优”营商环境,展现和谐有序新形象
  • (四)深化五项改革,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