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精选收录九册鲁迅代表作。

内容简介

他是教科书里的“匕首投枪”,也是深夜灯下的孤独者;他是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也是重构神话的叛逆者。

从小说到散文、从杂文到书信——读鲁迅,不是读历史,而是读当下;不是读答案,而是读问题。读鲁迅,是在以文学为镜,映照中国近代思想激荡的百年风云。

目录

  • 狂人日记
  • 版权信息
  • 狂人日记
  • 十一
  • 十二
  • 孔乙己
  • 故乡
  • 阿Q正传
  • 第一章 序
  • 第二章 优胜记略
  • 第三章 续优胜记略
  • 第四章 恋爱的悲剧
  • 第五章 生计问题
  • 第六章 从中兴到末路
  • 第七章 革命
  • 第八章 不准革命
  • 第九章 大团圆
  • 社戏
  • 祝福
  • 在酒楼上
  • 朝花夕拾
  • 版权信息
  • 朝花夕拾
  • 小引
  • 狗·猫·鼠
  • 阿长与《山海经》
  • 二十四孝图
  • 五猖会
  • 无常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 父亲的病
  • 琐记
  • 藤野先生
  • 范爱农
  • 后记
  • 野草/准风月谈/南腔北调
  • 夜颂
  • 秋夜纪游
  • 听说梦
  • 坟/华盖/而已集
  • 记念刘和珍君
  • 马上日记
  • 论雷峰塔的倒掉
  • 说胡须
  • 看镜有感
  • 春末闲谈
  • 论照相之类
  • 呐喊/且介亭杂文
  • 阿金
  • 我的第一个师父
  • 从孩子的照相说起
  • 这也是生活
  • 呐喊
  • 版权信息
  • 自序
  • 明天
  • 一件小事
  • 头发的故事
  • 风波
  • 端午节
  • 白光
  • 兔和猫
  • 鸭的喜剧
  • 读后记——阅读的记忆
  • 主要作品集
  • 野草
  • 版权信息
  • 野草
  • 题辞
  • 英文译本序
  • 秋夜
  • 影的告别
  • 求乞者
  • 我的失恋
  • 复仇
  • 复仇(其二)
  • 希望
  • 风筝
  • 好的故事
  • 过客
  • 死火
  • 狗的驳诘
  • 失掉的好地狱
  • 墓碣文
  • 颓败线的颤动
  • 立论
  • 死后
  • 这样的战士
  • 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 腊叶
  • 淡淡的血痕中
  • 一觉
  • 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坟/伪自由书
  • 一点比喻
  • 未有天才之前
  • 写在《坟》后面
  • 从讽刺到幽默
  • 从幽默到正经
  • 准风月谈/三闲集/热风
  • 别一个窃火者
  • 诗和豫言
  • 晨凉漫记
  • 中国的奇想
  • 豪语的折扣
  • “中国文坛的悲观”
  • “揩油”
  • 我们怎样教育儿童的
  • 由聋而哑
  • 文床秋梦
  • 电影的教训
  • 打听印象
  • 怎么写
  • 智识即罪恶
  • 随感录三十六
  • 五十六“来了”
  • 五十七 现在的屠杀者
  • 六十一 不满
  • 六十二 恨恨而死
  • 六十三“与幼者”
  • 六十四 有无相通
  • 六十五 暴君的臣民
  • 六十六 生命的路
  • 集外集/集外集拾遗 集外集拾遗补编/且介亭杂文附集
  • 自言自语
  • 自嘲
  • 题《呐喊》
  • 题《彷徨》
  • 答客诮
  • 惯于长夜过春时
  • 题三义塔
  • 桃花
  • 自题小像
  • 人与时
  • 他们的花园
  • 彷徨
  • 版权信息
  • 幸福的家庭
  • 肥皂
  • 长明灯
  • 示众
  • 高老夫子
  • 孤独者
  • 伤逝
  • 弟兄
  • 离婚
  • 读后记——阅读的记忆
  • 主要作品集
  • 故事新编
  • 版权信息
  • 故事新编
  • 序言
  • 补天
  • 奔月
  • 理水
  • 采薇
  • 铸剑
  • 出关
  • 非攻
  • 起死
  • 两地书
  • 版权信息
  • 序言
  • 第一集 北京 一九二五年三月至七月
  • 一〇
  • 一一
  • 一二
  • 一三
  • 一四
  • 一五
  • 一六
  • 一七
  • 一八
  • 一九
  • 二〇
  • 二一
  • 二二
  • 二三
  • 二四
  • 二五
  • 二六
  • 二七
  • 二八
  • 二九
  • 三〇
  • 三一
  • 三二
  • 三三
  • 三四
  • 三五
  • 第二集 厦门—广州 一九二六年九月至一九二七年一月
  • 三六
  • 三七
  • 三八
  • 三九
  • 四〇
  • 四一
  • 四二
  • 四三
  • 四四
  • 四五
  • 四六
  • 四七
  • 四八
  • 四九
  • 五〇
  • 五一
  • 五二
  • 五三
  • 五四
  • 五五
  • 五六
  • 五七
  • 五八
  • 五九
  • 六〇
  • 六一
  • 六二
  • 六三
  • 六四
  • 六五
  • 六六
  • 六七
  • 六八
  • 六九
  • 七〇
  • 七一
  • 七二
  • 七三
  • 七四
  • 七五
  • 七六
  • 七七
  • 七八
  • 七九
  • 八〇
  • 八一
  • 八二
  • 八三
  • 八四
  • 八五
  • 八六
  • 八七
  • 八八
  • 八九
  • 九〇
  • 九一
  • 九二
  • 九三
  • 九四
  • 九五
  • 九六
  • 九七
  • 九八
  • 九九
  • 一〇〇
  • 一〇一
  • 一〇二
  • 一〇三
  • 一〇四
  • 一〇五
  • 一〇六
  • 一〇七
  • 一〇八
  • 一〇九
  • 一一〇
  • 一一一
  • 一一二
  • 一一三
  • 第三集 北平—上海 一九二九年五月至六月
  • 一一四
  • 一一五
  • 一一六
  • 一一七
  • 一一八
  • 一一九
  • 一二〇
  • 一二一
  • 一二二
  • 一二三
  • 一二四
  • 一二五
  • 一二六
  • 一二七
  • 一二八
  • 一二九
  • 一三〇
  • 一三一
  • 一三二
  • 一三三
  • 一三四
  • 一三五
  • 唐宋传奇集
  • 版权信息
  • 序例
  • 卷一
  • 古镜记
  • 补江总白猿传
  • 离魂记
  • 枕中记
  • 任氏传
  • 卷二
  • 编次郑钦悦辨大同古铭论
  • 柳氏传
  • 柳毅传
  • 李章武传
  • 霍小玉传
  • 卷三
  • 古岳渎经
  • 南柯太守传
  • 庐江冯媪传
  • 谢小娥传
  • 李娃传
  • 三梦记
  • 长恨传
  • 东城老父传
  • 开元升平源
  • 卷四
  • 莺莺传
  • 周秦行纪
  • 湘中怨辞并序
  • 异梦录
  • 秦梦记
  • 无双传
  • 上清传
  • 杨娼传
  • 飞烟传
  • 虬髯客传
  • 卷五
  • 冥音录
  • 东阳夜怪录
  • 灵应传
  • 卷六
  • 隋遗录上
  • 隋遗录下
  • 隋炀帝海山记上
  • 隋炀帝海山记下
  • 迷楼记
  • 开河记
  • 卷七
  • 绿珠传
  • 杨太真外传上
  • 杨太真外传下
  • 卷八
  • 流红记
  • 赵飞燕别传
  • 谭意歌传
  • 王幼玉记
  • 王榭传
  • 梅妃传
  • 李师师外传
  • 卷末:稗边小缀
  • 附录:新译唐传奇
  • 聂隐娘
  • 昆仑奴
  • 红线
  • 鲁迅杂文集
  • 版权信息
  • 世道
  •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 随感录三十五
  • 忽然想到(五至六)
  • 导师
  • 学界的三魂
  • 送灶日漫笔
  • 无花的蔷薇
  • 略论中国人的脸
  • 流氓的变迁
  • 宣传与做戏
  • 言论自由的界限
  • 二丑艺术
  • 难得糊涂
  • “京派”与“海派”
  • 北人与南人
  • 骂杀与捧杀
  • 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
  • 人心
  • 灯下漫笔
  • 论“他妈的!”
  • 随感录三十八
  • 随感录五十九“圣武”
  • 论辩的魂灵
  • 战士和苍蝇
  • 杂感
  • 这个与那个
  • 谈皇帝
  • 小杂感
  • 《吾国征俄战史之一页》
  • 观斗
  • 文学上的折扣
  • 为了忘却的记念
  • 谈金圣叹
  • 世故三昧
  • 捣鬼心传
  • 爬和撞
  • 男人的进化
  • 算账
  • 中秋二愿
  • 忆刘半农君
  • 病后杂谈
  • 隐士
  • 论“人言可畏”
  • “题未定”草(六至九)
  • 半夏小集
  • 学问
  • 革命时代的文学——四月八日在黄埔军官学校讲
  • 读书杂谈——七月十六日在广州知用中学讲
  •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九月间在广州夏期学术演讲会讲
  • 无声的中国——二月十六日在香港青年会讲
  • 现今的新文学的概观——五月二十二日在燕京大学国文学会讲
  • 我怎么做起小说来
  • 作文秘诀
  • 看书琐记(一)
  • 看书琐记(三)
  • 汉字和拉丁化
  • 门外文谈
  • 六朝小说和唐代传奇文有怎样的区别?——答文学社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 加载中...

出版方

果麦文化

果麦文化传媒成立于2012年7月。面向城市新兴中产阶层,提供图书、电影、互联网文化产品等“更好的精神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