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非个人化诗学对文学界影响深远。

内容简介

作为20世纪现代主义和女性主义的先锋派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毕生关注非个人化诗学问题,然而国内外鲜有专著系统地探讨伍尔夫非个人化诗学的观点及其影响等。

本书以伍尔夫文本的原创性研读为出发点,研究伍尔夫关于小说创作的非个人化诗学,剖析其关键要素及其相互关联,探究伍尔夫非个人化诗学对莎士比亚等作家非个人化诗学的继承与创新,挖掘其与艾略特等同时代作家非个人化诗学的区别,探讨伍尔夫非个人化创作理念在其小说中的实践,以及分析其对陈染等中国当代女作家的深刻影响。

本书认为伍尔夫的辩证式非个人化诗学同时包含非个人化和作家个性特质,这集中体现在其鲜明的性别意识中。在伍尔夫看来,只有当作家在创作过程中保持非个人化和超然的状态,才可能创造出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意义的人物,且将作家自身的个性和性别特质完全融入文本中。

目录

  • 版权信息
  •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出版说明
  • 前言
  • 第一章 伍尔夫与非个人化诗学
  • 一、伍尔夫非个人化诗学批评传统
  • 二、对伍尔夫非个人化诗学的剖析
  • 三、伍尔夫与艾略特非个人化诗学
  • 四、本书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二章 创作主体:雌雄同体
  • 一、对雌雄同体的解剖
  • 二、伍尔夫提议雌雄同体的背景
  • 三、伍尔夫和雌雄同体
  • 四、莎士比亚的白炽状态(incandescence)与伍尔夫
  • 五、柯勒律治对伍尔夫雌雄同体观的影响
  • 六、伍尔夫作品中的雌雄同体典范
  • 七、《奥兰多》和雌雄同体
  • 第三章 创作主题:普遍性
  • 一、作者隐身
  • 二、反对艺术政治化
  • 三、诗意精神
  • 四、伍尔夫与希腊文学的非个人化
  • 五、《到灯塔去》和普遍性
  • 第四章 叙述语式:意识流
  • 一、意识流小说
  • 二、伍尔夫与意识流小说
  • 三、伍尔夫与自由间接引语
  • 四、《达洛维夫人》和意识流
  • 第五章 女性语句
  • 一、男性语句
  • 二、女性语句
  • 三、西方女性主义与伍尔夫的女性语句
  • 第六章 伍尔夫非个人化诗学与中国当代作家陈染
  • 一、伍尔夫《一间自己的房间》和陈染的“一间自己的屋子”
  • 二、伍尔夫的雌雄同体观和陈染的超性别意识
  • 三、伍尔夫的书写女性观与陈染的“姐妹情谊”及“超性别意识”
  • 结语
  • 参考书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