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宗教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28千字
字数
2017-03-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哲学家探究幸福的双主线思考。
内容简介
什么是幸福?如何获得幸福?人人都在不断追问此类问题,哲学家们亦然。《西方幸福思想轨迹:价值观演进视角》正是西方哲学家们对此问题的探究。西方幸福思想的轨迹表现出了“双主线”特点:一则认为幸福是第1位的,道德属于第二位的,后者为前者服务,前者是目的,后者是手段;二则认为道德是第1位的,幸福是第二位的,道德为幸福立法,只有在道德法则之下,才配享幸福,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是也。沿此两条主线运行的轨迹,使得西方幸福观在一种强有力的张力中发展、前行,使得对幸福的体认和感知在时间与空间中得以展开和延伸。时间可以检验一切,空间可以裁量一切,过去的幸福观是否适合于今天的时代,其他国家和民族所在地域的幸福观是否能被我所用,同样需要从时间和空间出发,去加以评判甚至批判。可以这样下结论:幸福是时间与空间的统一,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历史与现时的统一,是普遍与特殊的统一。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简介
- 作者简介
- 导论西方幸福思想轨迹与价值观教育
- 一 幸福史是一面镜子
- 二 作为价值观的西方幸福观轨迹
- 第一章前苏格拉底幸福观
- 一 幸福的理想生活
- 1.梭伦的幸福论
- 2.伯利克里的幸福论
- 二 辩证的幸福
- 1.幸福是流变的
- 2.辩证地看待幸福
- 3.幸福在于和谐
- 4.幸福属于灵魂
- 三 原子式的幸福
- 1.原子运动的伦理学基础
- 2.灵魂的宁谧
- 3.德性与幸福
- 4.财富与幸福
- 四 普罗泰戈拉“人的尺度”
- 第二章德性与幸福的知识
- 一 探寻幸福的方法
- 二 认识幸福
- 1.灵魂的认识功能
- 2.德性即知识
- 3.“德性可教”是不是悖论
- 三 善生活的实现
- 四 实践智慧与幸福
- 第三章道德秩序与幸福
- 一 幸福的构成
- 二 幸福国家的政治理想
- 三 灵魂与幸福
- 四 理念与幸福
- 五 善与幸福
- 第四章至善与幸福的境界
- 一 亚里士多德“人的三性”
- 二 幸福的意旨
- 三 德性与幸福
- 四 沉思的生活与幸福
- 五 政治活动与幸福
- 第五章快乐主义幸福观
- 一 昔勒尼派的享乐主义幸福观
- 二 犬儒学派的个人主义幸福观
- 三 伊壁鸠鲁派的快乐主义幸福观
- 1.快乐即至善
- 2.德性与幸福
- 3.通过契约捍卫个人幸福
- 四 斯多亚派的德性幸福观
- 五 皮浪的享乐主义幸福观
- 第六章基督教幸福观
- 一 寻求永生的幸福
- 二 神学的德性与幸福
- 三 意志自由与幸福
- 四 对基督教幸福观的审视
- 第七章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幸福之争
- 一 理性与自由的幸福观
- 1.笛卡尔的理性幸福观
- 2.斯宾诺莎的理性幸福观
- 3.莱布尼茨的“完善”幸福观
- 二 洛克幸福论
- 1.情感主义幸福观
- 2.政治论的幸福观
- 三 利己主义向“整体”幸福观的转变
- 1.霍布斯的利己主义幸福观
- 2.沙甫慈伯利个人幸福与集体幸福的统一
- 3.哈奇森基于“内感觉”的“整体”幸福观
- 四 休谟幸福论
- 1.情感论幸福观
- 2.德性论幸福观
- 3.政治论幸福观
- 五 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的融合
- 第八章法国启蒙思想幸福观
- 一 人生幸福与痛苦的分配
- 二 返璞归真的幸福
- 三 同情心乃促进幸福的美德
- 四 善良意志的幸福
- 五 公意与公共幸福
- 六 霍尔巴赫的德行与幸福
- 第九章纯粹实践理性与幸福的法则
- 一 幸福属于经验范畴
- 二 责任与幸福
- 三 德性王国的幸福
- 四 目的王国的幸福
- 五 道德律与至善的结合
- 六 对康德幸福学说的审视
- 第十章功利主义幸福观
- 一 快乐的立法目的
- 二 幸福是否可以量化
- 三 幸福的质与量
- 四 功利主义幸福何以可能
- 五 功利主义与公正
- 第十一章前马克思幸福观
- 一 作为绝对精神的幸福
- 二 利己主义的幸福
- 三 政治正义对幸福的影响
- 四 人性与幸福
- 五 规章制度与幸福
- 第十二章新自由主义幸福观
- 一 正义感与幸福
- 二 最不利者的最大幸福
- 三 “资格”与个体幸福
- 四 最低限度国家与理想社会
- 五 新自由主义幸福观的局限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