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7.1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76千字
字数
2009-01-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历史必然有大量“空白”,明了历史的进退曲折,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当下的是非正误。
内容简介
继《历史的裂缝》之后,中国知识人雷颐的又一部深具影响力的随笔集,收入发表于《经济观察报》《南方周末》诸媒体的专栏文字。
全书分为帝国斜阳、今昔人物、不是故事、公共空间四辑,作者一如既往,以强烈的问题意识,串联起历史与现实。《历史的进退:晚近旧事与集体记忆(插图版)》尤为关注集体记忆的形成,着力填充历史的空白。清政府如何“制造”革命党,李鸿章垂暮之年怎样东山再起,历次群众运动的种种荒诞不经,矿难与工会的关系……
作者一如既往,以强烈的问题意识,串联起历史与现实。沉入历史,乃是为从历史中寻求智慧,从历史中找寻解决当下问题的钥匙;横议时事,因为多了一分历史的维度与眼光,分析问题免了就事论事,层次随之丰富。作者尤其关注集体记忆的形成,着力从文本历史的宏大叙事中,留存个体鲜活的私历史,填补历史的空白。
目录
- 版权信息
- 帝国斜阳
- 同文馆之争 ——“特殊性”与“普适性”的初次激辩
- “柔远”与普世价值
- 为清廷打工的美国外交官
- 被打出来的“海军司令部”
- 天津教案的隐喻
- 晚清的两次“行政改革”
- 何以“激进”
- 清廷“制造”革命党
- 今昔人物
- 李鸿章的最后时光
- 吾爱孔子,吾尤爱真理
- 梁启超与哈耶克
- 莫把讽刺当赞扬 ——李大钊曾赞扬辜鸿铭?
- “不采蘋花即自由”的意义
- “还我头来”陈虞孙
- “疑”重于“信”张中行
- 一身跨两代 ——阅读陈乐民
- 不是故事
- 公园故事
- “万岁”故事
- “声音”故事
- 麻雀故事
- 层层剥笋法
- 可如实回答
- 早请示,晚汇报
- 曾经这样“表演”
- 轰动全国的“芦苇”
- “军”、“队”的命运
- 避免体制性荒诞
- “突出政治”变形记
- “文革”三震与汶川之震
- 通海地震与刘心武的“亏心事”
- 真正属于自己的歌
- 电子音乐小风波
- 后现代批评与中国国情
- 公共空间
- 最怕无社会
- 矿难与工会
- “社会”与“社会和谐”
- 交通拥堵与公共空间分配
- 从恒和的信用说起
- “帝国民主”的结局
- 西南联大传奇的生成与接续
- 大学的学术标准与自主性
- 尽管言“汉”,未可称“国”
- 漂亮的脸蛋与大米
- 《越狱》背后
- 语言冲突与社会鸿沟
- “和平大战”与“和平崛起”
- 刘翔退赛与体育话语的转变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理想国
“理想国”一直致力于人文、思想、艺术类图书的出版,并从事文化活动的策划组织,以及文创产品的开发,是活跃而富影响力的文化机构。 “理想国”每年出品图书超过一百种。代表作品包括:陈丹青《退步集》、梁文道《常识》、柴静《看见》、龙应台《目送》、木心《文学回忆录》,温故系列,电影馆系列、讲谈社中国的历史、理想国译丛,以及白先勇、许倬云、林青霞、杨奎松、张大春、唐诺、蒋方舟等逾百位作者的作品。 “理想国”每年举办各类文化活动百余场,两届“理想国年度文化沙龙”,结合展览、演出等形式,面向青年,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