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91千字
字数
2019-09-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对全球气候政治中的新兴大国群体化这一国际关系和世界政治新现象进行综合分析,从结构、进程与机制三个维度展开。
内容简介
作者对全球气候政治中的新兴大国群体化这一国际关系和世界政治新现象从结构、进程与机制三个维度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出新兴大国参与全球气候政治,是探寻气候变化应对这一集体行动难题化解之道的可贵尝试,有望重塑全球气候治理,争取全球气候公平正义,推动全球气候制度变迁。探究新兴大国气候政治群体化,在发展中国家阵营团结的维持、崛起中的中国与全球治理之间的相互关系、战略空间拓展上的选择困境等方面,对中国国家战略与外交政策具有重要启示。
目录
- 版权信息
- 文前辅文
- 绪论 全球气候政治与新兴大国崛起
- 第一节 气候变化与新兴大国:新议题+新行为体
- 一 问题的提出
- 二 理论基础与视角
- 三 现实意义与方法
- 第二节 新兴大国气候政治研究新进展:理论与实践
- 一 全球气候治理
- 二 新兴大国参与全球气候政治互动
- 三 对已有研究的简评
- 第三节 核心概念与分析框架
- 一 核心概念的界定
- 二 分析框架的构建
- 第一章 新兴大国气候政治群体化的结构分析
- 第一节 全球气候政治的参与主体
- 一 主权民族国家
- 二 非国家行为体
- 第二节 全球气候政治的核心议题
- 一 减缓
- 二 适应
- 三 资金
- 四 技术
- 第三节 全球气候政治的制度结构
- 一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 二 《京都议定书》
- 三 《巴黎协定》
- 四 全球气候制度结构的特点
- 小结
- 第二章 新兴大国气候政治群体化的进程分析
- 第一节 新兴大国气候政治群体化的背景(1992~2018)
- 第二节 新兴大国气候政治群体化的演进
- 一 “G77+中国”
- 二 基础四国(BASIC)
- 三 非正式国际机制下的气候政治互动
- 第三节 新兴大国气候政治群体化的特点
- 一 新兴大国协调作用突出
- 二 基础四国松散联合主导
- 三 多个群体之间相互重叠
- 第四节 新兴大国气候政治群体化进程中的分歧
- 一 主体间认知差异
- 二 具体议题之分歧
- 三 准集体身份迷思
- 小结
- 第三章 新兴大国气候政治群体化的内生机制分析
- 第一节 双层互动与新兴大国身份
- 一 双层互动
- 二 新兴大国身份
- 第二节 新兴大国气候政治变化
- 一 巴西的气候政治变化
- 二 俄罗斯的气候政治变化
- 三 印度的气候政治变化
- 四 中国的气候政治变化
- 五 南非的气候政治变化
- 第三节 新兴大国气候政治变化的动因分析
- 一 巴西气候政治变化的动因
- 二 俄罗斯气候政治变化的动因
- 三 印度气候政治变化的动因
- 四 中国气候政治变化的动因
- 五 南非气候政治变化的动因
- 第四节 新兴大国在全球气候政治群体化中的身份选择
- 一 巴西的身份选择
- 二 俄罗斯的身份选择
- 三 印度的身份选择
- 四 中国的身份选择
- 五 南非的身份选择
- 小结
- 第四章 新兴大国气候政治群体化的外部机制分析
- 第一节 伞形国家与新兴大国的气候政治互动:权力之争
- 一 伞形国家气候政治概况
- 二 伞形国家与新兴大国之间的气候政治权力之争
- 第二节 欧盟与新兴大国的气候政治互动:利益共容
- 一 欧盟气候政治概况
- 二 欧盟与新兴大国之间的气候政治利益共容
- 第三节 其他发展中国家与新兴大国的气候政治互动:南南合作
- 一 小岛国家气候政治概况
- 二 最不发达国家气候政治概况
- 三 其他发展中国家与新兴大国的气候政治南南合作
- 小结
- 第五章 新兴大国气候政治群体化的意义和前景
- 第一节 新兴大国气候政治群体化的国际政治意义
- 一 探寻集体行动难题的化解之道
- 二 重塑全球气候治理
- 三 争取全球气候政治公平正义
- 四 推动全球气候制度变迁
- 第二节 新兴大国气候政治群体化的上升困境
- 一 有效参与不足
- 二 国家发展与气候变化应对之间两难
- 三 大国合作有待深化
- 第三节 新兴大国气候政治群体化的前景展望
- 一 群体小众化或扩容
- 二 大国政治的回归
- 三 全球气候治理的谨慎希望
- 第四节 新兴大国气候合作与中国气候外交: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