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 用户推荐指数
文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862千字
字数
2019-10-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这套丛书是为有志于亲近经典和传统文化的人,为有意尝试以传统文化为内容的家庭教育、希望与儿女共同学习成长的朋友量身定做的。
内容简介
中华家训导读译注丛书”集合历史上代表性的家训著作十三种,十六册,将历代家训资料中的经典名著和名篇,加以精心校勘整理,再加以注释、白话翻译、导读、实践提示,形成一个完整的家训系列丛书。
本书最大的特色是从现代家风建设和家庭教育的实践需求出发,针对普通读者,加以注释、翻译的同时,指出传统家教的现代意义和可行性方法,对因社会生活的变迁而需要加以变通和创造性转化的部分亦给出提示和适当的建议。
本套丛书包括:《颜氏家训译注(全二册)》《女诫 闺范译注》《温公家范译注》《袁氏世范译注》《王阳明家训译注》《王心斋家训译注》《训儿俗说译注》《吕留良家训译注》《训子语译注》《陆陇其家训译注(全二册)》《曾国藩家训译注(全二册)》《左宗棠家训译注》《历代家训名篇译注》。
目录
- 颜氏家训译注(全二册)
- 版权信息
- 颜氏家训译注(上)
- “中华家训导读译注丛书”出版缘起
- 导读
- 卷一
- 卷二
- 卷三
- 颜氏家训译注(下)
- 卷四
- 卷五
- 卷六
- 卷七
- 女诫 闺范译注
- 版权信息
- “中华家训导读译注丛书”出版缘起
- 女诫
- 导读
- 序言
- 卑弱第一
- 夫妇第二
- 敬慎第三
- 妇行第四
- 专心第五
- 曲从第六
- 和叔妹第七
- 闺范
- 导读
- 序
- 凡例
- 卷一 嘉言
- 卷二 善行
- 卷三 善行
- 卷四 善行
- 温公家范译注
- 版权信息
- “中华家训导读译注丛书”出版缘起
- 一、家训与传统文化
- 二、读古书的障碍
- 三、家训怎么读
- 四、因缘时节
- 导读
- 卷一 引言 治家
- 卷二 祖
- 卷三 父母
- 卷四 子上
- 卷五 子下
- 卷六 女 孙 伯叔父 侄
- 卷七 兄弟 姑姊 夫
- 卷八 妻上
- 卷九 妻下
- 卷十 舅甥 舅姑 妇 妾 乳母
- 袁氏世范译注
- 版权信息
- “中华家训导读译注丛书”出版缘起
- 导读
- 卷一 睦亲
- 1.1 性不可以强合
- 1.2 人必贵于反思
- 1.3 父子贵慈孝
- 1.4 处家贵宽容
- 1.5 父兄不可辨曲直
- 1.6 人贵善处忍
- 1.7 亲戚不可失欢
- 1.8 家长尤当奉承
- 1.9 顺适老人意
- 1.10 孝行贵诚笃
- 1.11 人不可不孝
- 1.12 父母不可妄憎爱
- 1.13 子弟须使有业
- 1.14 子弟不可废学
- 1.15 教子当在幼
- 1.16 父母爱子贵均
- 1.17 父母常念子贫
- 1.18 子孙当爱惜
- 1.19 父母多爱幼子
- 1.20 祖父母多爱长孙
- 1.21 舅姑当奉承
- 1.22 同居贵怀公心
- 1.23 同居长幼贵和
- 1.24 兄弟贫富不齐
- 1.25 分析财产贵公当
- 1.26 同居不必私藏金宝
- 1.27 分业不必计较
- 1.28 兄弟当分宜早定
- 1.29 众事宜各尽心
- 1.30 同居相处贵宽
- 1.31 友爱弟侄
- 1.32 和兄弟教子善
- 1.33 背后之言不可听
- 1.34 同居不可相讥议
- 1.35 妇女之言寡恩义
- 1.36 婢仆之言多间斗
- 1.37 亲戚不宜频假贷
- 1.38 亲旧贫者随力周济
- 1.39 子弟常宜关防
- 1.40 子弟贪缪勿使仕宦
- 1.41 家业兴替系子弟
- 1.42 养子长幼异宜
- 1.43 子多不可轻与人
- 1.44 养异姓子有碍
- 1.45 立嗣择昭穆相顺
- 1.46 庶孽遗腹宜早辨
- 1.47 三代不可借人用
- 1.48 收养义子当绝争端
- 1.49 孤女财产随嫁分给
- 1.50 孤女宜早议亲
- 1.51 再娶宜择贤妇
- 1.52 妇人不预外事之可怜
- 1.53 寡妇治生难托人
- 1.54 男女不可幼议婚
- 1.55 议亲贵人物相当
- 1.56 嫁娶择配应适当
- 1.57 媒妁之言不可尽信
- 1.58 因亲结亲尤当尽礼
- 1.59 女子可怜宜加爱
- 1.60 妇人年老尤难处
- 1.61 收养亲戚当虑后患
- 1.62 分给财产务均平
- 1.63 遗嘱公平维后患
- 1.64 遗嘱之文宜预为
- 卷二 处己
- 2.1 人之智识有高下
- 2.2 处富贵不宜骄傲
- 2.3 礼不可因人轻重
- 2.4 操守与穷达自两途
- 2.5 世事更变皆天理
- 2.6 人生劳逸常相若
- 2.7 贫富定分任自然
- 2.8 忧患顺受则少安
- 2.9 谋事难成则永久
- 2.10 性有所偏在救失
- 2.11 人行有长短
- 2.12 人不可怀慢伪妒疑之心
- 2.13 人贵忠信笃敬
- 2.14 厚于责己而薄于责人
- 2.15 处事当无愧心
- 2.16 为恶祷神为无益
- 2.17 公平正直人之当然
- 2.18 悔心为善之几
- 2.19 恶事可戒而不可为
- 2.20 善恶报应难穷诘
- 2.21 人能忍事则无争心
- 2.22 小人当敬远
- 2.23 老成之言更事多
- 2.24 君子有过必思改
- 2.25 言语贵简寡
- 2.26 小人为恶不必谏
- 2.27 觉人不善知自警
- 2.28 不肖子弟有不必谏者
- 2.29 正己可以正人
- 2.30 浮言不足恤
- 2.31 谀巽之言多奸诈
- 2.32 凡事不为己甚
- 2.33 言语虑后则少怨尤
- 2.34 与人言语贵和颜
- 2.35 老人当敬重优容
- 2.36 与人交游贵和易
- 2.37 才行高人自服
- 2.38 小人作恶必天诛
- 2.39 君子小人有二等
- 2.40 居官居家本一理
- 2.41 小人难责以忠信
- 2.42 戒货假药
- 2.43 言貌重则有威
- 2.44 衣服不可侈异
- 2.45 居乡曲务平淡
- 2.46 妇女衣饰务洁净
- 2.47 礼义制欲之大闲
- 2.48 见得思义则无过
- 2.49 人为情惑则忘返
- 2.50 子弟当谨交游
- 2.51 家成于忧惧破于怠忽
- 2.52 兴废有定理
- 2.53 用度宜量入为出
- 2.54 起家守成宜为悠久计
- 2.55 节用有常理
- 2.56 事贵预谋后则时失
- 2.57 居官居家本一理
- 2.58 子弟当习儒业
- 2.59 荒怠淫逸之患
- 2.60 周急贵乎当理
- 2.61 不可轻受人恩
- 2.62 受人恩惠当记省
- 2.63 人情厚薄勿深较
- 2.64 报怨以直乃公心
- 2.65 讼不可长
- 2.66 暴吏害民必天诛
- 2.67 民俗淳顽当求其实
- 2.68 官有科付之弊
- 卷三 治家
- 3.1 宅舍关防贵周密
- 3.2 山居须置庄佃
- 3.3 夜间防盗宜警急
- 3.4 防盗宜巡逻
- 3.5 夜间逐盗宜详审
- 3.6 富家少蓄金帛免招盗
- 3.7 防盗宜多端
- 3.8 刻剥招盗之由
- 3.9 失物不可猜疑
- 3.10 睦邻里以防不虞
- 3.11 火起多从厨灶
- 3.12 焙物宿火宜儆戒
- 3.13 田家致火之由
- 3.14 致火不一类
- 3.15 小儿不可带金宝
- 3.16 小儿不可独游街市
- 3.17 小儿不可临深
- 3.18 亲宾不宜多强酒
- 3.19 婢仆奸盗宜深防
- 3.20 严内外之限
- 3.21 婢妾常宜防闲
- 3.22 侍婢不可不谨出入
- 3.23 婢妾不可供给
- 3.24 暮年不宜置宠妾
- 3.25 婢妾不可不谨防
- 3.26 美妾不可蓄
- 3.27 赌博非闺门所宜有
- 3.28 仆厮当取勤朴
- 3.29 轻诈之仆不可蓄
- 3.30 待奴仆当宽恕
- 3.31 奴仆不可深委任
- 3.32 顽很婢仆宜善遣
- 3.33 婢仆不可自鞭挞
- 3.34 教治婢仆有时
- 3.35 婢仆横逆宜详审
- 3.36 婢仆疾病当防备
- 3.37 婢仆当令饱暖
- 3.38 凡物各宜得所
- 3.39 人物之性皆贪生
- 3.40 求乳母令食失恩
- 3.41 雇女使年满当送还
- 3.42 婢仆得土人最善
- 3.43 雇婢仆要牙保分明
- 3.44 买婢妾当询来历
- 3.45 买婢妾当审可否
- 3.46 狡狯子弟不可用
- 3.47 淳谨干人可付托
- 3.48 存恤佃客
- 3.49 佃仆不宜私假借
- 3.50 外人不宜入宅舍
- 3.51 溉田陂塘宜修治
- 3.52 修治陂塘其利博
- 3.53 桑木因时种植
- 3.54 邻里贵和同
- 3.55 田产界至宜分明
- 3.56 分析阄书宜详具
- 3.57 寄产避役多后患
- 3.58 冒户避役起争之端
- 3.59 析户宜早印阄书
- 3.60 田产宜早印契割产
- 3.61 邻近田产宜增价买
- 3.62 违法田产不可置
- 3.63 交易宜著法绝后患
- 3.64 富家置产当存仁心
- 3.65 假贷取息贵得中
- 3.66 兼并用术非悠久计
- 3.67 钱谷不可多借人
- 3.68 债不可轻举
- 3.69 赋税宜预办
- 3.70 赋税早纳为上
- 3.71 造桥修路宜助财力
- 3.72 营运先存心近厚
- 3.73 起造宜以渐经营
- 附录 序跋提要
- 《袁氏世范》序
- 《袁氏世范》后序
- 重刊《袁氏世范》序
- 《袁氏世范》跋语(一)
- 《袁氏世范》跋语(二)
- 《袁氏世范》跋语(三)
-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袁氏世范》
- 王阳明家训译注
- 版权信息
- “中华家训导读译注丛书”出版缘起
- 导读 王阳明的门风与家教
- 王阳明家训
- 示宪儿
- 书正宪扇
- 岭南寄正宪男
- 寄正宪男手墨
- 客座私祝
- 赣州书示四侄正思等
- 寄诸弟
- 示弟立志说
- 与弟伯显
- 与弟伯显札
- 与弟书
- 寄伯敬弟手札
- 与徐仲仁
- 示徐曰仁应试
- 附一 王畿家训
- 自讼长语示儿辈
- 北行训语付应吉儿
- 遗言付应斌应吉儿
- 附二 邹守益家训
- 书壁诫子妇
- 家约
- 附三 黄绾家训
- 家诫
- 劝子侄为学文
- 戒子侄求田宅文
- 附四 薛侃家训
- 中离公祠训
- 与诸子弟书
- 后记
- 王心斋家训译注
- 版权信息
- “中华家训导读译注丛书”出版缘起
- 导读 王心斋生平与家学
- 第一章 良知为自然天则
- 一、天理者,天然自有之理也,才欲安排如何,便是人欲。
- 第二章 百姓日用即道
- 一、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凡有异者,皆谓之异端。
- 第三章 学乐
- 一、
- 第四章 看书先得头脑
- 一、学者初得头脑,不可便讨闻见支撑,正须养微致盛,则天德王道在此矣。六经、四书所以印证者也。若功夫得力,然后看书,所谓“温故而知新”也。不然,放下书本便没功夫做。
- 第五章 格“物有本末”之物
- 一、《大学》是经世完书,吃紧处只在“止于至善”。格物却正是止至善。
- 第六章 修中以立本
- 一、《中庸》“中”字,《大学》“止”字,本文自有明解,不消训释。“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是分明解出“中”字来。“于止,知其所止”,止仁、止敬、止慈、止孝、止信,是分明解出“止”字来。
- 第七章 修身以立本
- 一、“大人者,正己而物正者也。”故立吾身以为天下国家之本,则位育有不袭时位者。
- 第八章 大人造命
- 一、孔子之不遇于春秋之君,亦命也。而周流天下,明道以淑斯人,不谓命也。若天民则听命矣。故曰:“大人造命”。
- 第九章 求万物一体之志
- 一、“隐居以求其志”,求万物一体之志也。
- 第十章 修身讲学以见于世
- 第十一章 善教
- 一、“教不倦,仁也。”须善教,乃有济。故又曰:“成物,智也。”
- 第十二章 安身
- 一、(1)问“止至善”之旨。
- 第十三章 进不失本,退不遗末
- 一、大丈夫存不忍人之心,而以天地万物依于己,故出则必为帝者师,处则必为天下万世师。出不为帝者师,失其本矣;处不为天下万世师,遗其末矣。进不失本,退不遗末,止至善之道也。
- 第十四章 学术宗源在出处大节
- 一、“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忠恕,学之准则也,便是“一以贯之”。孔子以前无人说忠恕,孟子以后无人识忠恕。
- 训儿俗说译注
- 版权信息
- “中华家训导读译注丛书”出版缘起
- 一、家训与传统文化
- 二、读古书的障碍
- 三、家训怎么读
- 四、因缘时节
- 导读
- 一
- 二
- 三
- 四
- 训儿俗说
- 原序
- 立志第一
- 敦伦第二
- 事师第三
- 处众第四
- 修业第五
- 崇礼第六
- 报本第七
- 治家第八
- 附录一 了凡四训
- 立命之学
- 改过之法
- 积善之方
- 谦德之效
- 附录二 庭帏杂录
- 序
- 上卷
- 下卷
- 跋
- 附录三 袁了凡年表事略
- 吕留良家训译注
- 版权信息
- “中华家训导读译注丛书”出版缘起
- 一、家训与传统文化
- 二、读古书的障碍
- 三、家训怎么读
- 四、因缘时节
- 导读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卷一
- 梅花阁斋规
- 壬子除夕谕
- 戊午一日示诸子
- 遗令
- 卷二
- 谕大火帖(二十四)
- 卷三
- 谕大火辟恶帖(七)
- 谕辟恶帖(六)
- 谕降娄帖(五)
- 卷四
- 与侄帖(五)
- 谕家人帖
- 与侄孙帖(二)
- 与甥朱望子帖(二)
- 卷五
- 得山阴祁氏澹生堂[1]藏书三千余本示大火
- 东坡洗儿诗牧斋作转语和韵皆讥言也因作正解和之示儿辈
- 井田砚铭与大火
- 哭阿彗文
- 补编
- 与董方白书
- 答柯寓匏、曹彝士书
- 与柯寓匏书
- 与吴玉章书
- 与吴玉章第一书
- 与吴玉章第二书
- 与陈大始书
- 《程墨观略》论文三则选一
- 书西樵兄遗命后
- 力行堂文约
- 客坐私告
- 甲寅乡居偶书
- 癸亥初夏书风雨庵
- 附录
- 《吕晚村先生家训》跋
- 丁未得锡山王氏所藏《吕晚村家训真迹》付石印,因题三绝
- 行略
- 训子语译注
- 版权信息
- “中华家训导读译注丛书”出版缘起
- 一、家训与传统文化
- 二、读古书的障碍
- 三、家训怎么读
- 四、因缘时节
- 导读
- 一
- 二
- 三
- 四
- 训子语
- 训子语自序
- 衔恤鸣序
- 启诸同志先生暨伯兄
- 祖宗传贻积善二字 凡六条
- 子孙固守农士家风 凡九条
- 立身四要:曰爱,曰敬,曰勤,曰俭 凡十一条
- 居家四要:曰亲亲,曰尊贤,曰敦本,曰尚实 凡十七条
- 正伦理 凡二十七条
- 笃恩谊 凡十七条
- 远邪慝 凡八条
- 重世业 凡十七条
- 承式微之运,当如祁寒之木,坚凝葆固,以候春阳之回。处荣盛之后,当如既华之树,益加栽培,无令本实先拨 凡八条
- 平世以谨礼义、畏法度为难,乱世以保子姓、敦里俗为难。若恭敬、撙节、退让,则无治乱一也 凡八条
- 恂恂笃行是贤子孙,佻薄险巧、侮慢虚夸是不肖子孙 凡七条
- 要以守身为本,继述为大 凡八条
- 训子语自跋
- 训子语跋
- 训子语补编语
- 先考事略
- 先世遗事
- 示儿一
- 示儿二
- 与何商隐论教子弟书
- 答颜孝嘉论学十二则
- 澉湖塾约
- 东庄约语
- 困勉斋记
- 始学斋记
- 自箴并说
- 辛丑元旦春联
- 《补农书》总论选二
- 附录语
- 张杨园先生传
- 张履祥传
- 陆陇其家训译注(全二册)
- 版权信息
- 陆陇其家训译注(上)
- “中华家训导读译注丛书”出版缘起
- 导读
- 治嘉格言
- 陆陇其家训译注(下)
- 家书选录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曾国藩家训译注(全二册)
- 版权信息
- 曾国藩家训译注(上)
- “中华家训导读译注丛书”出版缘起
- 导读
- 咸丰六年
- 咸丰八年
- 咸丰九年
- 咸丰十年
- 咸丰十一年
- 同治元年
- 同治二年
- 曾国藩家训译注(下)
- 同治三年
- 同治四年
- 同治五年
- 同治六年
- 同治七年
- 同治八年
- 同治九年
- 同治十年
- 附录
- 左宗棠家训译注
- 版权信息
- “中华家训导读译注丛书”出版缘起
- 导读
- 道光十七年
- 与周夫人(先从“寡言”“养静”二条做起,实下工夫)
- 与周夫人(与陶澍纵论古今,至于达旦,竟订忘年之交)
- 道光十八年
- 与周夫人(从此款段出都,不复再踏软红)
- 道光二十一年
- 与周夫人(谈教育之法与读书之乐)
- 道光二十七年
- 与周夫人(措大生涯,荆布亦非容易)
- 咸丰二年
- 与孝威(读《小学》,领悟事父母、事君、事兄长之道)
- 咸丰六年
- 与癸叟侄(务实学之君子必敦实行,丈夫事业非刚莫济)
- 咸丰七年
- 与周夫人(有不虞之誉,斯有求全之毁)
- 咸丰十年
- 与孝威孝宽(读书要目到、口到、心到)
- 与孝威(大一岁须立一岁志气长一岁学问)
- 与孝威(读书亦可以养身)
- 咸丰十一年
- 与孝威(品端学优之君子,即不得科第亦自尊贵)
- 与孝威(尔今年小试,原可不必)
- 与孝威(家中除尔母药饵、先生饮馔之外,一切均从简省,断不可浪用)
- 与周夫人(《小学》《女诫》可令诸姊勤为讲明也)
- 与周夫人(世事日艰,责寄日重)
- 与孝威(潦草即是不敬,虽小节必宜慎之)
- 与孝威(谈兵燹之酷,接仗不过如入场就试耳)
- 与孝威(无论是何贴,细心学之,自有长进)
- 与孝威(写字看人终身,切宜深自敛抑)
- 与孝威(当翻刻《小学》《孝经》《四书》《近思录》四种以惠吾湘士人)
- 与孝威(读书可以养性,亦可养身)
- 同治元年
- 与孝威(尽瘁报国,望思父苦心)
- 与孝威(世事方艰,各宜努力学好)
- 与孝威(目睹浙民流离颠沛的惨状,无泪可挥一刻难安)
- 与孝威(世胄之致身易于寒酸)
- 与孝威(苦心力学,无坠门风)
- 与孝威(早成者必早毁,以其气未厚积而先泄也)
- 与孝威(请二伯来城专课尔读)
- 与孝威(宗、潘之留意正人,见义之勇,亦非寻常可及矣)
- 同治二年
- 与孝威(真作八股者必体玩书理)
- 与孝威孝宽(惟崇俭乃可广惠)
- 与孝威(天下事不难办,总是得人为难尔)
- 与孝威(亏体辱亲,不孝之大者)
- 与孝威(浙民凋耗已极,当为谋及长久,以尽此心)
- 同治三年
- 与孝威(读书之宜预也,待兄弟总要尽其亲爱之意)
- 与孝威(少云光景原可不必作官)
- 与孝威(带兵五年,不私一钱;任疆圻三年,所余养廉不过一万数千金)
- 与孝威(天道非翕聚不能发舒,人事非历练不能通晓)
- 与周夫人(督饬诸儿及家人妇子,格外谨严)
- 同治四年
- 与孝威(惧家族由盛转衰)
- 与孝威(少交游,内重外轻则寡过)
- 与孝威(给长辈写信应注意礼节)
- 与孝威(不可轻言时政得失和人物臧否)
- 与孝威(不以仕宦望子弟,望诗书世泽引之弗替)
- 同治六年
- 与周夫人(家下事一切以谨厚朴俭为主)
- 与孝威(读书增其识解,治事长其阅历)
- 同治七年
- 与孝威(屡饬尔家居奉母课弟,毋急求仕进,何竟忘之)
- 与孝威(天下有父履危地、母病在床,而其子犹从容就试者乎)
- 与孝威(读书非求高中进士,谢麟伯学行可为尔师)
- 与孝威(儿之志趣异于寻常纨绔)
- 与孝威(不即归省视知尔之忍于忘亲也)
- 与孝宽(侥幸青衿,切勿沾沾自满)
- 同治八年
- 与孝威(时时存一覆巢之想,存一籍没之想,庶受祸不至太酷耳)
- 与孝威(欲受尽苦楚,留点福泽与儿孙,留点榜样在人世间耳)
- 与孝威(捐廉万两助赈不敢以之为功)
- 同治九年
- 与威宽勋同(周夫人去世,左宗棠写墓志铭寄托哀思)
- 与孝威(丧礼、祭礼当于此时讲明切究)
- 与孝威(告诫子孙,俭朴持家)
- 与诸子(募勇劝捐,从我做起)
- 同治十年
- 与孝威孝宽(母仪淑慎,家道以成)
- 同治十一年
- 与孝威(反对家中铺张浪费,养口体不如养心志)
- 与孝威(慎爱其身,庶免数千里老人牵挂)
- 与孝威(谈曾国藩去世及君臣朋友之道)
- 与威宽勋同(凡可博老人欢者极力为之,兄弟相为师友勿比匪人)
- 与孝威(须时常在意服内兄弟子侄)
- 与威宽勋同(以近名为耻)
- 与威宽勋同(名之传不传,声称之美不美,何足计较)
- 与威宽勋同(世泽之兴隆要多出勤耕苦读子弟)
- 同治十二年
- 与孝威(不以廉俸多寄尔曹)
- 光绪元年
- 与宽勋同(将葬事放在心上、不草率了事即可)
- 光绪二年
- 与孝宽(耕读务本,读书宜有恒无间)
- 与宽勋同(告诫儿孙,毋过于注重科名)
- 光绪三年
- 与孝勋孝同(不欲其俊达多能,亦不望其能文章取科第)
- 光绪四年
- 与孝勋孝同(诸孙之贤不肖,则尔兄弟夫妇之贤不肖也)
- 与孝宽(以廉项买田分家,周济孤侄)
- 与孝宽(解囊赠金,资助故交儿子)
- 光绪五年
- 与孝宽孝勋(七八个月不寄家信是何心肝)
- 与孝同(不可沾染官场习气、少爷排场)
- 光绪六年
- 与孝同(多读书则义理不隔,肯用心则题蕴毕宣)
- 与孝同(不失寒素佳子弟规模)
- 与孝同(世延处以千金与之)
- 历代家训名篇译注
- 版权信息
- “中华家训导读译注丛书”出版缘起
- 导读
- 孔臧 与子琳书
- 司马谈 命子迁
- 刘向 诫子歆书
- 马援 诫兄子严、敦书
- 张奂 诫兄子书
- 郑玄 戒子益恩书
- 王修 诫子书
- 司马徽 诫子书
- 诸葛亮 诫子书
- 诸葛亮 诫外甥书
- 王祥 训子孙遗令
- 王肃 家诫
- 王昶 诫兄子及子书
- 羊祜 诫子书
- 嵇康 家诫
- 陶渊明 与子俨等疏
- 颜延之 庭诰文
- 源贺 遗令敕诸子
- 杨椿 诫子孙
- 徐勉 诫子崧书
- 王筠 与诸儿书论家世集
- 魏收 枕中篇
- 魏长贤 复亲故书
- 王褒 幼训
- 李翱 寄从弟正辞书
- 元稹 诲侄等书
- 舒元舆 贻诸弟砥石命
- 柳玭 戒子弟书
- 范仲淹 告诸子及弟侄
- 邵雍 诫子孙
- 黄庭坚 家诫
- 叶梦得 石林治生家训要略
- 陆游 放翁家训序
- 朱熹 与长子受之
- 陆九韶 居家正本
- 陆九渊 与侄孙浚书
- 方孝孺 家人箴
- 霍韬 蒙规
- 蒙规一
- 蒙规二
- 蒙规三
- 高攀龙 家训二十一条
- 傅山 傅山仕训
- 朱用纯 朱柏庐治家格言
- 王夫之 示子侄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成立于1956年11月,其前身为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6月改组为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78年1月改名为上海古籍出版社。设有七个编辑室、编审室、美编室、出版科、校对科、发行一、二科、宣传信息科及办公室、人事科、行政科、储运部等部门。该社以出版古典文学、历史、哲学、语言、科学技术、医学、军事、工具书、画册、大专教材等古籍的整理和学术研究著作为主,兼及普及传统文化的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