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俳圣”松尾芭蕉代表作,一窥娴雅、枯淡、纤细、空灵的蕉风俳谐。

内容简介

俳句是日本特有的文类,松尾芭蕉是把俳谐推向高峰的中心人物,在日本文学史上有“俳圣”之称。贵族气的“雅”趣,加上庶民性的“俗”味,创造了一种雅俗共赏的艺术形式。

芭蕉继承日本和歌与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提出枯淡、闲寂、轻妙等美学概念,融汇人生即旅、诸行无常的存在哲学。所创蕉门蕉风,影响深远,不仅在日本历久不衰,而且至今影响世界文坛。

本书收录芭蕉的纪行散文和精美俳句,引导读者领略这位日本伟大的俳句诗人的神采。芭蕉一生数次出行,凡有美景名胜处,无不留下他的影子和诗句。

目录

  • 版权信息
  • 纪行·日记编
  • 野曝纪行
  • 鹿岛纪行
  • 笈之小文
  • 更科纪行
  • 奥州小道
  • 嵯峨日记
  • 俳文编
  • 一 《合贝》序
  • 二 《十八番合句》跋
  • 三 《常盘屋合句》跋
  • 四 《柴门》辞
  • 五 《为我》辞
  • 六 独寝草之户(《芭蕉狂风》辞)
  • 七 乞食翁(《橹声打波》辞)
  • 八 雨笠
  • 九 寒夜辞(《橹声打波》辞)
  • 十 糊笠
  • 十一 夏野画赞(《信马由缰》辞)
  • 十二 《虚栗》跋
  • 十三 歌仙赞(《伊予之国松山……》)
  • 十四 士峰赞(《云雾》辞)
  • 十五 《寝马》辞
  • 十六 《兰之香屋》辞
  • 十七 《种植茑萝》辞
  • 十八 脱谷之音(《不知冬日》辞)
  • 十九 竹林里(《棉弓》辞)
  • 二十 《打砧》辞
  • 二十一 《狂句朔风》辞
  • 二十二 酒和梅(《初春》辞)
  • 二十三 一枝轩(《世上》辞)
  • 二十四 《牡丹分蕊》辞
  • 二十五 《欲持团扇》辞
  • 二十六 三名(《杯》辞)
  • 二十七 垣穗梅(《访人未遇》辞)
  • 二十八 《伊势纪行》跋
  • 二十九 四山之瓢
  • 三十 《初雪》辞
  • 三十一 团雪
  • 三十二 闲居之箴(《饮酒》辞)
  • 三十三 《野曝纪行绘卷》跋
  • 三十四 竹中梅(《归来》辞)
  • 三十五 《蓑虫之说》跋
  • 三十六 《续之原》合句跋
  • 三十七 保美之里(《梅花山茶》辞)
  • 三十八 示权七
  • 三十九 拄杖坂落马(《拄杖》辞)
  • 四十 岁暮(《故乡》辞)
  • 四十一 掘泥炭冈(《泥炭》辞)
  • 四十二 伊势参宫(《花木》辞)
  • 四十三 伊贺新大佛之记
  • 四十四 《犹见》辞
  • 四十五 《落花飘飘》辞
  • 四十六 翌桧(《翌桧》辞)
  • 四十七 参拜高野
  • 四十八 《夏访》辞
  • 四十九 湖仙亭记(《此宅》辞)
  • 五十 《留宿》句入画赞
  • 五十一 十八楼记
  • 五十二 鹈舟(《欢乐》辞)
  • 五十三 更科姨舍月之辩
  • 五十四 素堂亭十日菊
  • 五十五 芭蕉庵十三夜
  • 五十六 枯木杖(《枯木杖》辞)
  • 五十七 糊斗笠
  • 五十八 赠越人(《二人》辞)
  • 五十九 深川八贫
  • 六十 《阿罗野》序
  • 六十一 《草户》辞
  • 六十二 《负草》辞
  • 六十三 对秋鸭主人宅之佳景
  • 六十四 《啄木》辞
  • 六十五 夏日杜鹃(《田麦》辞)
  • 六十六 《横跨野原》辞
  • 六十七 高久宿馆之杜鹃(《杜鹃》辞)
  • 六十八 奥州插秧歌(《风流》辞)
  • 六十九 轩之栗(《栗下》辞)
  • 七十 石河瀑布(《五月雨》辞)
  • 七十一 染色石
  • 七十二 武隈松(《樱谢》辞)
  • 七十三 《笠岛》辞
  • 七十四 松岛
  • 七十五 天宥法印追悼文
  • 七十六 银河序
  • 七十七 《药栏》辞
  • 七十八 《烈日炎炎》辞
  • 七十九 温泉颂(《山中》辞)
  • 八十 《寂寥》辞
  • 八十一 在敦贺(桂下园家之花)
  • 八十二 纸衾记
  • 八十三 明智妻(《月光》辞)
  • 八十四 少将尼(《少将尼》辞)
  • 八十五 洒落堂记
  • 八十六 贺重子
  • 八十七 幻住庵记
  • 八十八 《道之记》草稿
  • 八十九 四条河原纳凉(《河风》辞)
  • 九十 《其后……》(《夏草》辞)
  • 九十一 云竹赞(《回首》辞)
  • 九十二 乌之赋
  • 九十三 卒塔婆小町赞
  • 九十四 断杵
  • 九十五 落柿舍记
  • 九十六 朗月
  • 九十七 成秀庭上松赞语
  • 九十八 阿弥陀僧
  • 九十九《忘梅》序
  • 一百 《脱稻谷》辞
  • 一百零一 宿明照寺李由子处
  • 一百零二 岛田的时雨
  • 一百零三 雪中枯尾花
  • 一百零四 龟子良才
  • 一百零五 去家之辩
  • 一百零六 移芭蕉辞
  • 一百零七 桌之铭
  • 一百零八 三圣图赞
  • 一百零九 僧专吟饯别之辞
  • 一百一十 别许六辞
  • 一百一十一 送许六辞
  • 一百一十二 吊初秋七日之雨星
  • 一百一十三 闭关之说
  • 一百一十四 悼松仓岚兰
  • 一百一十五 东顺传
  • 一百一十六 素堂菊园之游
  • 一百一十七 送别嗒山(《武藏野》辞)
  • 一百一十八 骸骨画赞(《闪电》辞)
  • 译后记
  • 新版寄语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偶然邂逅俳句

    去年的疫情让我重新回到得到平台学习。连原本不碰的电子书,都买了会员。有段时间为了刷书而刷书,按现在我们兴趣群里的黑话,有一种书叫 “KPI” 书,意思就是:字数很少,花很短的时间就能刷完的书。松尾芭蕉的俳句就是这类书,去年看到的一本字数更少,刷起来几乎是一目十行。这些 KPI 书让我产生了刷书大神的幻觉,直到后来认识了更多真正的大神,这种虚幻的自我陶醉感才算退去。说到俳句,我之前一点都不知道,连听都没听过。百科上这么说:俳句也叫发句。日本诗体的一种。一般由三句十七音组成,首句五音,次句七音,末句五音,故又名十七音诗。俳句原为俳谐连歌的首句,17 世纪日本诗人松尾芭蕉提倡后始成一种诗体。俳句是由中国古代绝句演化而成。松尾芭蕉被称为俳圣。我看这些俳句,其实很难理解日本人对于古汉语的审美。虽然有的句子也很美,但毕竟那和中国诗词还有很大差距(或者应该叫差别)。总之是不太懂。推荐俳句给大家,也希望专业人士有机会指点一二。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说实话,不是很喜欢译者把 17 世纪的日本俳文俳句强行翻译成文言文或者古汉语,且不说和现代语言方式区别甚大,非常不利于阅读,至少除了专业出身的文人学者,对普通民众来说吸引力实在有限。或许是年代太过久远,作者这些个所到之处的有感而发并没有打动我的地方和特点,当然,书本的封面还是不错的。😅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全国最早的两家大学出版社之一,国内一流的专业教育出版机构。出版物涉及教育、教材、文学、社科、少儿、古籍等多个领域。2009年被新闻出版总署授予“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