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透过13项对儿童发展心理学产生深远影响的经典实验,了解孩子的心理成长规律,读懂孩子的世界。

内容简介

我们如何解释儿童成长阶段的各种变化?导致这些变化的依据又是什么?

本书选取了13项经典的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实验,如波波玩偶实验、棉花糖实验、罗伯斯山洞实验、新生儿模仿实验、错误信念实验、客体恒存性实验、情绪识别实验等,几乎涵盖了儿童心理最重要的方面,不仅涉及儿童间的合作与冲突关系、儿童的观察与模仿学习,还涉及儿童对父母或成人的依恋情结、儿童的专注力与共情行为、理性活动与善恶判断的起源等问题。

书中的13项经典实验就如同13副药方,即便不能完全对症下药,也足以让家长及教育工作者获得诸多启示。

目录

  • 版权信息
  • 译者序
  • 前言
  • 第1章 儿童间的敌意:罗伯斯山洞实验
  • 第2章 榜样对孩子的影响有多重要:班杜拉波波玩偶实验
  • 第3章 婴儿惊人的模仿本领:新生儿模仿实验
  • 第4章 孩子是如何学会理解他人的想法的:错误信念实验
  • 第5章 宝宝为什么对啥都感到新奇:客体恒存性实验
  • 第6章 孩子早期的依恋类型:婴儿陌生情境实验
  • 第7章 自控力与延迟满足:棉花糖实验
  • 第8章 为什么有些婴儿看到其他婴儿哭,自己也会哭:情绪识别实验
  • 第9章 婴儿是如何做到快速掌握一种语言的:婴儿统计学习能力实验
  • 第10章 婴儿如何准确地感知和处理他人的行为:泰迪熊和小皮球实验
  • 第11章 婴儿会不会“理性地模仿”:用额头开灯实验
  • 第12章 婴儿能分辨善恶吗:“帮助者”与“阻碍者”选择实验
  • 第13章 亲子间的手势交流有多重要:亲子手势互动与儿童词汇量实验
  • 参考文献及扩展阅读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7
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项研究的重点是,儿童从什么年龄开始能够理解他人对世界有着和他们截然不同的看法的(或者按照认知心理学的概念,有着不同的心理表征的)?此外,还进一步研究了儿童从几岁开始能够理解和预测错误信念的?这两个问题是相互关联着的,理解 “错误信念” 的前提是,别人可以用不同于自己的方式看待整个世界。这种对他人思维和意识活动的假定,在广义层面上被称为心理理论。为此,佩纳对 3~9 岁的儿童进行了四个实验。其中第一个是经典的马克西与他的巧克力的实验。在这个故事中,孩子们看到马克西把他的巧克力藏在了蓝色的盒子里。当他离开后,这块巧克力又被他妈妈放到其他的盒子里。马克西回来后,他想要拿回他的巧克力。这时,研究人员会询问观看的被试儿童:“马克西可能会去哪个盒子里找他的巧克力呢?” 根据心理理论,我们可以预测,马克西会到他之前藏巧克力的蓝色盒子里找。而这一实验得到的结果都表明,3~4 岁的儿童不具备心理理论能力,对于错误信念也没有认知,孩子的这些认知要到 4~6 岁才会发展起来。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国建立后成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时光在文字与光阴中驻足,我们在积聚书香与赓续文脉之时,也有一点小小的向往,在徜徉中拢住自我与他者的目光,给天下读书人一点点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