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收录了作者陈建华近20年来的学术随笔。

内容简介

全书共收录24篇,既有针对中国近代思想史、都市文学与视觉文学等议题的讨论,涉及史料与理论、文学与诠释,以及文学文化跨学科的方法论问题,又有对国内外求学和研究经历的深情回顾。

“凌波微语”从曹植的《洛神赋》中“凌波微步,罗袜生尘”一句借用而来。正如书名所表明的那样,本书以“微语”讲述自己的求学之旅,轻巧生动,又不失严肃。

目录

  • 版权信息
  • 出版前言
  • 自序
  • “重写文学史”的方法论启迪——藤井省三《鲁迅〈故乡〉阅读史》
  • 国民党的文艺政策为何“失败”?——评倪伟《“民族想象”与国家统制》
  • “历史的幽魂”——读《李欧梵·季进对话录》
  • 女体与革命的历史诠释——评刘剑梅《革命加恋爱》
  • 一座沁人心脾的花园——读范伯群主编《周瘦鹃文集》
  • 侨易的交易之道——读叶隽《变创/与/渐常——侨易学的观念》
  • 追求真理,毋变初衷——章培恒先生《不京不海集》读后
  • “小说是一种文化”——《张兵小说论集》序
  • 古今贯通新探索——陈文辉《传统文化的影响与周作人的道路》序
  • 观侨取象,多点透视看中国——叶隽《北欧精神之格义立型》序
  • 在“现代”的夹缝里——张春田《革命与抒情——南社的文化政治与中国现代性(1903—1923)》序
  • 《古今与跨界——中国文学文化研究》自序
  • 漫谈中国文学的自我与时间意识——《帝制末与世纪末——中国文学文化考论》代序
  • 《紫罗兰的魅影——周瘦鹃与摩登上海,1911—1949》自序
  • 《从革命到共和》自序
  • 《革命·话语·文学》自序
  • 《“革命”的现代性——中国革命话语考论》后记
  • 《革命与形式——茅盾早期小说的现代性展开》后记
  • 《革命与形式——茅盾早期小说的现代性展开》台湾版后记
  • 在历史的复杂性中探究“文心”
  • 文心飞翔,阴晴圆缺
  • 凌波微语——双语书写甘苦谈
  • 中国近现代“革命”的“转型时期”——访谈张灏先生
  • 帝国、革命与共和的晚清民初想象——李欧梵教授访谈录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商务印书馆

商务印书馆是中国出版业中历史最悠久的出版机构。1897年创办于上海,1954年迁北京。与北京大学同时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双子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