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帮助你理解我们应该如何研究世界文学。

内容简介

自2000年始,世界文学这一学科有了长足的发展。本书是对当代世界文学理论的总结和回应,涉及翻译研究、诺贝尔文学奖、东方主义和汉学主义、中国诗歌外译、莫莱蒂的世界文学理论、大数据和数字人文等方面的内容。我们应如何理解和研究世界文学。本书在解答这一问题时,既提供了一系列的个案分析,也有进一步的理论反思。

本书是为一般读者而写的学术普及本,也可作为教材使用,对比较文学、跨文化研究、翻译研究、海外汉学研究等相关领域的读者是有益的参考。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简介
  • 作者简介
  • 第一章 什么是世界文学?
  • 一 肇始:一个事件、许多问题
  • (一)引言
  • (二)一个事件和许多问题
  • (三)向全球化前进:后拿破仑时代的欧洲
  • 二 歌德与世界文学
  • (一)“我愈来愈深信……”
  • (二)一个世界文学的案例
  • (三)歌德与世界文学
  • 三 作为思想观念的世界文学
  • 第二章 世界文学与翻译研究
  • 一 翻译转向与学科的重心
  • 二 世界文学与翻译研究
  • 三 本雅明《译作者的任务》及其启发
  • (一)原作与译作的关系
  • (二)何谓“纯语言”?
  • (三)(不)可译性
  • (四)对世界文学理论的启示
  • 四 什么样的世界,什么样的文学?
  • (一)什么样的世界?异质的想象共同体
  • (二)“本土剩余物”:意识形态与乌托邦
  • 第三章 诺贝尔文学奖与制造世界文学
  • 一 诺贝尔文学奖现象
  • 二 诺贝尔文学奖悖论
  • 三 制造并维持一套诗学标准
  • 四 纳入西方体系:普遍性与本土性
  • 五 小结
  • 附录 诺奖获奖作家使用的语言及其国籍统计(1901—2019)
  • 第四章 东方主义、汉学主义与世界文学
  • 一 引言:拜伦在中国
  • 二 东方主义:从拜伦到萨义德
  • 三 萨义德的东方主义
  • 四 毛姆的《面纱》及其东方主义想象
  • 五 《东方学》的洞见与不见
  • 六 汉学主义:一种替代性理论
  • 七 小结:旅行中的理论与文本
  • 第五章 全球化与本土焦虑:什么是世界诗歌?
  • 一 “世界诗歌”事件
  • 二 事件所涉的各项议题
  • (一)诗为谁而作?隐含的读者与写作的投机
  • (二)自足与他求:影响的焦虑和文化政治
  • (三)诺贝尔文学奖与世界文学
  • (四)诗可以译吗?
  • (五)民族性(独特性)与世界性(普遍性)
  • 三 全球化时代的世界性与民族性
  • (一)奚密的回应:中西二元论
  • (二)周蕾的回应:东方主义和弗洛依德的“失去的爱物”
  • 四 世界文学的“美食广场”之喻
  • (一)“世界诗歌”事件的启示
  • (二)世界文学更新了作品的生命
  • 第六章 进化论与世界体系:世界文学大猜想
  • 一 谁是莫莱蒂?
  • 二 问题而非对象:世界文学大猜想
  • 三 两种文化史隐喻:树和波浪
  • 四 小结
  • 第七章 大数据与世界文学
  • 一 大数据时代的文学写作和研究
  • (一)大数据
  • (二)案例1:制造格律诗词的“作诗机”
  • (三)案例2:神秘诗人“微软小冰”
  • 二 细读、大量未读、远读与不读
  • 三 小结
  • 第八章 数字人文与世界文学:重释“歌德与世界文学”一案
  • 一 引言
  • 二 “歌德与世界文学”事件重探
  • 三 莫莱蒂的图表和分析结果
  • 四 小结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