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操心,既是教师日常教育生活的常态,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

内容简介

几乎每位中小学教师都在操心,也往往在不知不觉中陷入操心困境。如何理解这些难以名状的操心,又如何让教师在操心中生成出教育意义,是本书力求呈现的主旨。
《教师的操心》侧重于从存在论的视角为教师操心构建一个分析框架,通过探讨教师操心的存在依据、表现特征、内在结构、可能转变和人性追求,试图重建对教师操心存在方式的理解,形成教师如何操心才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教育原理,揭示教师操心的教育意义是发现与解放,进而指出教师走出操心困境的可能性和有限性。

目录

  • 第一章 作为研究问题的教师操心
  • 一、从“中小学教师最操心学生成绩”说起
  • (一)操心的教师在做什么
  • (二)操心的教师在想什么
  • (三)操错心、操碎心和瞎操心
  • (四)希望解决的研究问题
  • 二、什么是操心
  • (一)操心的主体:人
  • (二)操心的缘起:担心
  • (三)操心的表现:应对性反应
  • 三、如何研究教师操心
  • (一)寻找研究生长点
  • (二)确立研究思路
  • (三)选择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教师操心的存在根据
  • 一、操心是介入学生学习的基础
  • (一)介入的起点
  • (二)介入的前提
  • (三)介入的根本
  • 二、操心可以转化学生学习
  • (一)操心调节学习样态
  • (二)操心联结学习层级
  • (三)操心保留学习运算
  • 三、操心可能阻碍主动学习
  • (一)难以分辨的界域
  • (二)难以把握的间隙
  • (三)难以落实的松动
  • 第三章 教师操心的存在坐标
  • 一、教师操心的变量
  • (一)教师发展是操心的变量
  • (二)学生学习是操心的变量
  • (三)教师发展和学生学习的对应关系
  • 二、教师操心的坐标
  • (一)教师发展的正负两极
  • (二)学生学习的正负两极
  • (三)教师操心的四个象限
  • 三、教师操心的特征
  • (一)改变自己,主动学习
  • (二)改变学生,主动学习
  • (三)改变学生,被动学习
  • (四)改变自己,被动学习
  • 第四章 教师操心的内在结构
  • 一、教师操心的构成因素
  • (一)完整的担心
  • (二)明智的应对
  • (三)艺术的反应
  • 二、教师操心的运行机制
  • (一)感受机制
  • (二)筹划机制
  • (三)过渡机制
  • 三、教师操心的划分类型
  • (一)调节型操心
  • (二)适应型操心
  • (三)融合型操心
  • 第五章 教师操心的可能选择
  • 一、创生意义的临界点
  • (一)从显性到隐性
  • (二)从控制到妥协
  • (三)从替代到自主
  • 二、突破临界点的策略
  • (一)化虚为实
  • (二)以退为进
  • 三、突破临界点的动力源
  • (一)对人的不安心
  • (二)对己的不尽心
  • (三)对事的不甘心
  • 第六章 教师操心的人性追求
  • 一、教师向上心的边界
  • (一)不安心中要安心
  • (二)不尽心中要尽心
  • (三)不甘心中要甘心
  • 二、教师相与情的限度
  • (一)教师同情的条件
  • (二)教师期待的依据
  • (三)教师激情的平衡
  • 三、教师操心的黄金定律
  • (一)相信学生大于相信自己
  • (二)承认不完美,心灵才自由
  • (三)最好的打算,最坏的准备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 加载中...

出版方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全国最早的两家大学出版社之一,国内一流的专业教育出版机构。出版物涉及教育、教材、文学、社科、少儿、古籍等多个领域。2009年被新闻出版总署授予“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