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是陈光中教授主编的三卷本《中国司法制度史》中的一卷。

内容简介

《中国现代司法制度》全书分为刑事司法制度、民事诉讼制度、行政诉讼制度三编。均对诉讼基本制度在本领域的发展历程作了梳理与分析,同时,行政诉讼制度部分重点研究行政诉讼的特有制度,行政审判适用民事诉讼制度部分不再重复论述。

目录

  • 版权信息
  • 《中国现代司法制度》序言
  • 本书作者
  • 第一编 司法组织与刑事诉讼制度
  • 第一章 萌芽与源流:1921—1949年
  • 一、工农民主政权的司法制度
  • 二、抗日民主政权的司法制度
  • 三、解放区人民民主政权的司法制度
  • 第二章 废除与创建:1949—1957年
  • 一、废除国民党“伪法统”和“六法全书”
  • 二、第一届全国司法工作会议召开
  • 三、司法机关的创建
  • 四、诉讼制度的初创
  • 五、司法改革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司法改革
  • 六、第二届全国司法工作会议和检察工作会议召开
  • 七、第一部《宪法》规定的人民司法制度
  • 八、法院制度的发展
  • 九、检察制度的发展
  • 十、诉讼制度的健全
  • 十一、中共八大与刑事司法制度的第一个“黄金时期”
  • 十二、首部刑事诉讼法草案的拟订
  • 第三章 挫折与灾难:1957—1976年
  • 一、法律界的“整风反右”
  • 二、司法“大跃进”
  • 三、第四届全国司法工作会议和第四次全国检察工作会议召开
  • 四、“三少”政策的出台与司法机关的贯彻执行
  • 五、党领导司法的体制确立
  • 六、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法制和司法的再认识
  • 七、法院工作的复苏
  • 八、检察工作“中兴小高潮”
  • 九、《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草案(初稿)》的拟订
  • 十、“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刑事司法
  • 第四章 转折与发展:1976—1996年
  • 一、《刑事诉讼法》的诞生
  • 二、中共中央1979年第64号文件
  • 三、复查和纠正“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冤假错案
  • 四、“两案”审判
  • 五、“严打”期间的刑事司法制度
  • 六、部分死刑案件核准权的下放
  • 七、《刑事诉讼法》第一次修改(1996年)
  • 八、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的制定
  • 第五章 深化与进步:1996—2012年
  • 一、《律师法》的修改
  • 二、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完善
  • 三、司法鉴定管理制度的完善
  • 四、死刑核准权的收回
  • 五、刑事证据制度的发展
  • 六、《刑事诉讼法》第二次修改(2012年)
  • 七、刑事诉讼法立法和司法解释的颁布
  • 第六章 新征程与新成就:2012—2018年
  • 一、概述
  • 二、司法组织改革
  • 三、保障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
  • 四、司法责任制
  • 五、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
  • 六、加强人权司法保障,构建阳光司法机制
  • 七、审判、执行若干程序改革
  • 八、强化司法公开,加强司法民主
  • 九、健全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制度
  • 十、《刑事诉讼法》第三次修改(2018年)
  • 第二编 民事诉讼制度
  • 第一章 早期摸索:1921—1949年
  • 一、集体审判与合议制初现端倪
  • 二、中国特色人民陪审制度奠基
  • 三、多元化纠纷调解机制的摸索
  • 四、公开审判的早期实践
  • 五、回避制度的萌芽
  • 六、中国特色审级制度的摸索
  • 七、马锡五审判方式的形成
  • 第二章 起步与探索:1949—1991年
  • 一、民事审判基本方针的探索
  • 二、“客观真实”的诉讼真实观开始形成
  • 三、法院调解制度的探索
  • 四、方便当事人诉讼的制度探索
  • 五、当事人制度的探索
  • 六、起诉条件的制度探索与发展
  • 七、管辖制度的探索
  • 八、就地审判和巡回审判制度的继承与发扬
  • 九、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的起步与探索
  • 十、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诉讼的制度探索
  • 十一、民事再审制度的探索
  • 十二、保全和先予执行制度的起步
  • 十三、民事执行制度的起步与探索
  • 十四、《民事诉讼法(试行)》的主要内容
  • 第三章 转型与发展:1991—2007年
  • 一、法典结构和内容的重大变化
  • 二、民事诉讼模式开始转型
  • 三、民事经济审判方式改革
  • 四、诉讼调解制度的转型
  • 五、民事诉讼管辖制度的发展
  • 六、回避制度的发展
  • 七、民事诉讼当事人制度的发展
  • 八、民事诉讼证据制度的转型与发展
  • 九、民事诉讼保障制度的发展
  • 十、第一审普通程序制度的转型与发展
  • 十一、第二审程序制度的转型与发展
  • 十二、特别程序制度的发展
  • 十三、审判监督程序制度的转型与发展
  • 十四、民事执行制度的转型与发展
  • 第四章 改革与完善:2007—2014年
  • 一、确立民事诉讼诚实信用原则
  • 二、回避制度的完善
  • 三、民事诉讼检察监督制度改革
  • 四、设立民事公益诉讼制度
  • 五、设立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
  • 六、民事诉讼证据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 七、送达制度的完善
  • 八、诉讼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 九、诉讼调解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 十、第一审程序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 十一、第二审程序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 十二、特别程序制度的改革
  • 十三、审判监督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 十四、督促程序制度的改革
  • 十五、民事执行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 第五章 深化改革:2014—2018年
  • 一、审执分离体制改革
  • 二、深化立案制度改革
  • 三、深化民事公益诉讼制度改革
  • 四、深化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
  • 五、家事审判方式改革
  • 六、深化民事送达制度改革
  • 七、深化民事执行制度改革
  • 第三编 行政诉讼制度
  • 第一章 分散立法起步阶段:1949—1989年
  • 一、1949年至1989年行政诉讼单行立法概况
  • 二、行政审判组织建设概况
  • 三、单行法确立的有限行政案件范围
  • 四、单行法建构的零星行政诉讼程序制度
  • 第二章 统一行政诉讼制度初步形成阶段:1989—2000年
  • 一、《行政诉讼法》出台背景
  • 二、行政审判体制采用普通法院体制
  • 三、《行政诉讼法》确立的基本原则与基本制度
  • 四、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
  • 第三章 司法解释完善行政诉讼制度阶段:2000—2014年
  • 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对行政诉讼制度进行细化与调整
  • 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完善行政诉讼证据制度
  • 第四章 修法完善行政诉讼制度阶段:2014—2018年
  • 一、2014年《行政诉讼法》修法背景与出台过程
  • 二、立法目的之重大修改
  • 三、修法对受案范围的扩展与完善
  • 四、管辖制度
  • 五、诉讼主体制度出现较大变化
  • 六、行政诉讼证据制度的完善
  • 七、行政诉讼程序制度的完善
  • 八、行政诉讼判决类型及其适用条件的完善
  • 九、《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解释》进一步完善行政诉讼制度
  • 第五章 检察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初步形成阶段:2015—2018年
  • 一、制度形成过程
  • 二、检察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主要内容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这本书总体来说,还是很有价值的。它将司法组织与刑事诉讼制度、民事诉讼制度、行政诉讼制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从中有很大收获。一是任何一种司法制度的存在都需与该国的历史、传统和地理相适应。二是任何一种司法制度的设立、完善和修改调整都需以公正效率为出发点,没有了公正效率的司法制度,司法机关存在的意义就无。三是任何一种司法制度的制订都需符合司法规律。那么什么是司法规律?司法规律的特征是什么?本书中没作正面回应,但在内容上已经是有论述矣。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