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为“现代传播文丛”之一。高端、前沿、专业——年度对话,精英会诊传媒图景,学科、学理、学术——名家访谈,学者纵论传媒经纬。

内容简介

本土化:走符合中国传媒学术与传媒实践要求的本土化道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国际化:在广阔的国际视野中,确立自己的历史与时代方位,关注国际潮流,关注世界大事。

人文化:将文、史、哲、经、法、教等多学科的理论成果进行充分的吸纳,以此丰富和深化传媒学术的内蕴。

专业化: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表达方式上,不断在专业领域达到新的高度和水平。

目录

  • 版权信息
  • 作者介绍
  • 总序
  • 会诊中国电视——关于中国电视现状及问题的对话
  • 中国电视的“逢三变革”
  • 本土化新闻与民生电视的生长
  • 电视传媒本体意识的回归
  • 收视率迷信与贵族化误区
  • 电视改革的体制困局
  • 中国电视的“冬天”还远吗?
  • 公共声音的诞生与电视的“失语”
  • 电视走进“竞合”时代
  • 传媒教育正面对市场的挑战
  • 结束语:未雨绸缪,在深化改革中开拓进取
  • 2004:中国电视关键词
  • 一、剥离与整合
  • 二、目标与路径
  • 三、版权与经营
  • 四、媒介活动与“选秀”
  • 五、付费电视
  • 六、广电政策
  • 七、网络电视
  • 八、省级卫视
  • 九、民营电视
  • 十、频道改造与栏目改版
  • 结束语: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 2005:中国电视备忘录——关于中国电视现状及问题的对话
  • 央视改革:无缝链接,稳步推进
  • 频道制:走向“绿色收视率”
  • 省级卫视:定位求突围
  • 份额时代:不是PK,是竞合
  • “超女”:本土化的“真人秀”
  • 电视剧市场:火爆有余,火候不足
  • 直播·民生新闻·新媒体
  • 结束语:态度·细节·诗意·智慧
  • 2006:中国电视忧思录
  • 收视率·收视份额·专业频道品牌化
  • 电视市场化·行业安全
  • 电视新闻·动画·纪录片
  • 点评2006·展望2007
  • 十字路口的中国电视
  • 重塑中国电视的尊严
  • 中国电视失去尊严了吗?
  • 电视的尊严从何而来?
  • 纪录片创作应有战略规划和政策扶持
  • “新影”的新探索
  • 明天向何处去?
  • 结语:获得尊严要靠自身努力
  • 电视艺术生态环境的忧思与净化——访中国文联副主席仲呈祥
  • 时代艺术·利润化倾向
  • 观赏性·观众是上帝
  • 收视率·炒作制胜·娱乐化
  • 环境净化·哲学思维
  • 学理·学科·学风
  • 民族化:影视艺术的现实路径与未来目标——访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黄会林教授
  • 民族化:中国影视本土化的新理念
  • 民族化:通古约今,横贯中西
  • 民族化:现实路径与未来目标
  • 民族化:全球化·现代化·文化保守主义
  • 结语:文化守望
  • 电视艺术美学:自由言说自己的美学时代——访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高鑫教授
  • 自由言说的历史语境·学理路径
  • 理念嬗变·学院派
  • 高科技艺术·创造潜能·电视化
  • 娱乐化·艺术本质·审美价值
  • 基础与前沿·教与学
  • 结语
  • 高科技语境中电视艺术的文化生存——访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张凤铸教授
  • 高科技语境:技术本体·技术崇拜
  • 文化生存:价值导向·文化语境
  • 电视艺术走向:精品战略
  • 结语
  • 守望电视剧的精神家园:作为一种学术品格和文化立场——访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曾庆瑞教授
  • 以世俗关注的名义:平面化、庸俗化、低俗化
  • 解构主义的理念反叛:从艺术伤害到精神消解
  • 恶性娱乐化:从艺术碎片到流行趣味
  • 电视剧艺术批评:走出弱智和弱势困境
  • 结语
  • 大戏剧:作为视听艺术的电视剧发展观——访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周华斌教授
  • 大戏剧:艺术本体与载体
  • 大戏剧:影视合流
  • 大戏剧:视听特性和艺术个性
  • 大戏剧:视听艺术的未来
  • 中国电视剧三题:市场化·审美化·影像化——访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王伟国教授
  • 市场化:四种力量和四种影响
  • 现实主义:2005年电视剧的重要转向和回归
  • 审美化:思想性通往观赏性的桥梁
  • 影像化:从叙事手段到美学风格
  • 结语
  • 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电视艺术生产战略与创新之路——访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席杨伟光教授
  • 目标:建设世界一流大台
  • 策略:经典文化的国际化传播
  • 路径:优秀节目为王·精品意识·大制作
  • 品牌: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
  • 体制创新:制播分离
  • 理论创新: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电视理论
  • 组织创新:电视艺术家协会
  • 结语
  • 中国电视频道化生存的理论构想及其营销策略——访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彭吉象教授
  • 兴起背景的四种必然:媒介·技术·受众·市场
  • 频道定位:分众化·频道细分
  • 品牌塑造:差异性·必视性
  • 内容生产:频道总监·生产模式·欣赏指数
  • 电视节目分销系统:辛迪加模式·制播分离
  • 营销策略:整合营销传播
  • 结语
  • 本体变化·目标确认·思维创新:透视中国影视艺术教育——访中央戏剧学院博士生导师路海波教授
  • 繁荣·泡沫:中国影视艺术教育的现状考察
  • 技能本体·素质本体:中国影视艺术教育的本体变化
  • 目标确认·思维创新:中国影视艺术教育的人才培养
  • 结语
  • 视觉文化传播:一种传播形态和文化生产的理论构建——访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孟建教授
  • 视觉文化传播:一个学术新领域的拓展
  • 视觉文化传播的语境与表征
  • 读图时代·景象社会·景观影视
  • 视觉文化传播的生产与消费
  • 合理的文化构成·视觉文化产业
  • 结语
  • “电视秀”:从媒介景观到文化表征——访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周星教授
  • 媒介景观·文化语境
  • 文化表征·媒介文化的实践
  • 规则失范·媒介自律
  • 精神超越·文化自觉
  • 结语
  • 文化·创意·产业:中国电视的三维空间——访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尹鸿教授
  • 电视媒介的定位与功能:三位一体·公共责任·媒介服务
  • 文化的一元与多元:媒介霸权·文化生态
  • 创意的瓶颈与突破:选秀风·差异性传播·大片时代
  • 产业的梦想与困境:传媒集团·资本运营·内容为王
  • 突围与出路
  • 结语
  • 差异与融通:全球化视野中的中外电视艺术比较——访中国传媒大学苗棣教授
  • 全球化的视野与表征:广告盈利·收视率·制播分离
  • 类型的复制与创意:核心竞争力·本土化·创意机制
  • 电视体制的差异与融通:商业电视·公共电视·中国特色
  • 结语
  • 本土化:中国特色电视理论的建构与创新——访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胡智锋教授
  • 美学论:电视美学框架的初步建构
  • 影视文化论:从美学研究到文化研究
  • 观念论:五种新观念·五种视角·三品五时
  • 传播艺术论:从电视策划到中国电视的道路选择
  • 创新论:三种方法与两种思维
  • 结语
  •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电视批评理论体系——访四川大学新闻传播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欧阳宏生教授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出版方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的前身是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成立于1985年,是改革开放后最早成立的大学出版社之一。其上级主管单位是中国传媒大学,业务上受国家教育部社科司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指导。2004年9月改称现名。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现有播音主持、语言艺术、新闻传播、影视艺术、媒体管理、编校译中心等六个编辑部,以及市场中心、出版部、行政与总编办公室、财务部、数字出版部、经营中心等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