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03千字
字数
2006-04-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探讨了在国际协调背景下进行会计制度及战略管理方面的理论创新。
内容简介
本书力主打造体现本土价值观的会计发展理论。
全书从分析税收监管的现实需要和税务会计的理论分歧入手,引入“会计制度的三因素说”和“会计发展的四阶段理论”,在此基础上论述国际会计趋同的不可能性,指出目前流行的会计概念结构不适合中国的法律、金融和财政环境。
本书认为会计制度的性质,是民商经济法律制度、财税制度与会计技术融合生成的企业收益分享规则,其功能是提供稳定合理的企业收益分享预期。作者提出,我国需要以法律原则为基础自主地设计更为适用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和会计制度体系;会计制度与税收法规应当进一步融合而不是分离;数理统计分析只是用统计概率提供可能解释,因此不能用于确证会计制度改革的成效,但可以从实用主义的角度出发用于经济监管的判别分析。
本书通过审视欧盟会计协调和法国会计发展状态,说明了自主建设会计法制的可行性。作者认为,面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我国需要在国际趋同路径已经取得借鉴成效的基础上,采取会计制度与民商经济法的同步优化路径来继续深化会计改革,以期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建设良好的市场法制和稳定的会计制度。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第1章 本土化与国际化:中国会计改革的成就与困境
- 1.0 引言
- 1.1 会计学与国际会计:研究范围的界定
- 1.1.1 会计的学科分类及语义界定
- 1.1.2 国际会计概览
- 1.1.3 两大法系及其对应的会计制度体系
- 1.2 中国会计的演进与问题:经济改革中的会计制度变迁
- 1.2.1 对中国会计百年变革的简要回顾
- 1.2.2 中国会计发展的潜在问题与困境:理论层面的讨论
- 1.3 国际协调?
- 第2章 会计发展理论:三因素分析框架
- 2.1 会计造假与税收监管:问题的引入
- 2.2 会计制度演进的总体分析框架
- 2.3 法律制度、财税制度与会计技术的融合:历史制度分析
- 2.3.1 官厅会计对财政收支管理的支持作用促进了会计早期阶段的发展
- 2.3.2 债法和借贷资本的兴起促进会计从单式簿记向复式簿记转变
- 2.3.3 工商管理实践推动会计体系自我完善
- 2.3.4 会计与民商法律制度建立联系
- 2.3.5 会计制度与财税制度的联姻:复式簿记向会计的演变
- 2.4 会计的跨学科属性的形成
- 2.5 会计制度的性质
- 2.6 会计行为分析:会计造假的根源与会计制度的改进
- 2.7 会计造假的制度根源:现状评价与政策含义
- 2.8 聚焦现实问题:税收监管的困境与会计制度的改进
- 2.9 改进税务会计:制度优化与国际协调
- 第3章 会计制度的决定定律
- 3.1 财税制度与会计制度的联结关系
- 3.1.1 企业融资渠道的拓展与现代会计的诞生
- 3.1.2 行会制度的没落与工商阶级利益诉求的转变
- 3.1.3 民族国家的兴起与工商管理权的转移
- 3.1.4 会计与财税管理的结合
- 3.1.5 企业收益分享制度之形成
- 3.1.6 税制演变与税务会计制度的同步演进
- 3.2 民商经济法律制度、财税制度对会计制度的决定作用
- 3.2.1 民商经济法律制度概览
- 3.2.2 民商经济法的特色与会计制度的决定:美国
- 3.2.3 民商经济法的特色与会计制度的决定:德国
- 3.2.4 民商经济法的特色与会计制度的决定:法国
- 3.2.5 民商经济法的特色与会计制度的决定:日本
- 3.2.6 民商经济法的特色与会计制度的决定:英国
- 3.2.7 会计自由度的厘定与会计制度的决定定律
- 3.3 会计模式多样性的必然性和发展趋势
- 第4章 中国企业会计制度改革的优化路径
- 4.1 国际会计趋同的不可能性:对国际会计协调趋势的初步判断
- 4.1.1 引言
- 4.1.2 会计制度的性质决定了国际会计趋同的不可能性
- 4.1.3 国际会计准则的单一目标导向不值得引进或效仿
- 4.1.4 对于货币经济的理解偏差导致我们过度重视美国经验
- 4.1.5 缺乏传统根基的学术研究放大了国际会计准则的光环效应
- 4.1.6 会计规则没有先进落后之分——如何评价会计制度的质量
- 4.1.7 国际会计协调的现状和前景
- 4.2 国际协调的危机:长期采取国际趋同路径的可能危害
- 4.2.1 会计国际协调的危机
- 4.2.2 全球化的反思:会计准则国际化是否不可避免?
- 4.3 会计改革理论导向的再定位:怎样的企业会计概念框架更适合中国现实?
- 4.3.1 美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制度基础
- 4.3.2 美国一般公认会计原则拟采取的目标导向准则形式:评价及借鉴
- 4.3.3 中国会计制度的结构设计及其概念基础
- 4.4 会计改革路径:会计制度、法律制度、财税制度的一体化
- 4.4.1 会计制度的目标导向和概念框架之发展趋势:同步优化的必要性
- 4.4.2 金融至上的谬误与会计改革的价值取向
- 4.4.3 历史检讨:缺乏文化传承的中国会计发展之路
- 4.4.4 改革转向:着力构建稳定合理的企业收益分享机制
- 4.5 坚持中国特色的会计改革道路:应对全球化的挑战
- 4.5.1 保留国际协调的有益成分——调整会计制度的立法导向
- 4.5.2 全球化与会计发展:前瞻性的理论探讨
- 4.5.3 调整会计改革路径的可能问题及其可能解
- 第5章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有用性之悖论:整体偏移假说
- 5.1 会计改革成就的判断基准问题:理论与现实
- 5.2 以市场秩序的规范状态作为会计制度质量的检验基准
- 5.3 会计数据判别价值的稳定性:审慎分析会计数据
- 5.4 会计数据分析的可用领域
- 5.5 会计数据分析与会计制度安排对经济监管的支持作用:孰轻孰重?
- 第6章 会计数据分析对会计制度和经济监管的可能作用:判别分析方法论
- 6.1 数理统计分析方法论:简要评介
- 6.1.1 统计方法的选择是个实用主义的经验问题
- 6.1.2 寻求简洁实用的数据分析方法是大势所趋
- 6.1.3 研究方法的评论:计量经济分析、实证研究还是统计分析?
- 6.2 会计数据判别分析:经济监管领域的适用方法
- 6.2.1 判别分析
- 6.2.2 广义回归分析用于会计数据判别:离散选择模型
- 6.2.3 判别效果的评价:计算误判概率
- 6.2.4 判别分析的关键问题
- 6.3 认知统计方法的局限性:关于研究方法论的一般讨论
- 6.3.1 在方法论的指导下使用数理统计技术
- 6.3.2 统计分析中的常见谬误
- 6.3.3 将会计制度建设和会计数据分析结合起来为制度优化服务
- 第7章 会计制度与税收法规的协作问题:一个可能解
- 7.1 英美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中的税务会计规则:演化路径与现实启示
- 7.1.1 应付税款法(当期计列法)
- 7.1.2 递延法
- 7.1.3 债务法
- 7.2 两大会计模式关于税务会计制度的分歧的深层原因
- 7.2.1 税制结构的差异决定着对所得税的重视程度
- 7.2.2 税法原则与会计原则之间的分歧
- 7.3 英-美模式税务会计规则为什么能够存在?
- 7.4 不宜过度宣扬会计制度与税收法规的分离模式
- 7.5 我国税务会计制度的沿革
- 7.6 税务会计的代表性立场:文献评介
- 7.7 会计制度与税收法规的协作:采用会计制度与税收法规的同一化模式
- 7.7.1 调整会计发展观,着力规范中国的市场经济秩序
- 7.7.2 结论:会计制度与税收法规的同一化模式
- 第8章 欧洲联盟与国际会计趋同:事实及其解说
- 8.1 国际会计的宏观背景
- 8.1.1 近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概况
- 8.1.2 近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经济政策
- 8.2 欧盟会计协调与国际趋同
- 8.2.1 欧盟的概况、机构与法律渊源
- 8.2.2 欧盟的会计协调及会计趋同:1968-2006
- 8.3 对欧盟会计协调及趋同战略的评论与借鉴
- 第9章 继续深化会计改革:会计制度与民商经济法的同步优化
- 9.1 耐心营造自主学术传统:关于会计理论的反思
- 9.1.1 不必克隆国外的会计原则
- 9.1.2 “真实和公允”观念并不是十分先进的会计理念
- 9.1.3 “委托-代理理论”不适合作为会计学的理论基础
- 9.1.4 会计制度建设不可依赖于国际协调路径
- 9.1.5 会计制度与民商经济法的互补关系
- 9.1.6 经济全球化、民族化与自主学术传统
- 9.2 经济全球化、欧洲一体化与法国会计法规的应对策略:会计发展的一个范例
- 9.2.1 法国近现代经济、法制与会计概览
- 9.2.2 《会计总方案》的立法程序与立法导向
- 9.2.3 《会计总方案》的法律渊源及其决定
- 9.2.4 经济全球化与《会计总方案》的演进
- 9.3 政策含义
- 附录 国际会计大事年表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国建立后成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时光在文字与光阴中驻足,我们在积聚书香与赓续文脉之时,也有一点小小的向往,在徜徉中拢住自我与他者的目光,给天下读书人一点点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