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看现代新儒学思潮的哲学奠基人、一代开宗大师熊十力如何让传统儒家思想焕发新生。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熊十力,原名熊继智,其融贯儒释道,博通经史,并充分吸收西方学术资源,终成现代新儒家的开宗大师。其学说影响深远,后来以新儒家名世的牟宗三、唐君毅、徐复观等,皆为熊门高足。

《十力丛书》共14册,除少量与学问无关的零散文字未收以外,实为熊十力作品全集。

从内容上可以分成三类:

第一类是以《新唯识论》《体用论》为代表的,系统地表达熊十力哲学思想的著作,此外还包括《新唯识论》出版之后,熊十力跟学界教界的反对者论战的《破破新唯识论》《摧惑显宗记》。

第二类是熊十力用现代读者容易了解的方式,阐述和阐发传统学问的著作。如《读经示要》《乾坤衍》《与友人论张江陵》《韩非子评论》,又如《佛家名相通释》《唯识学概论》《因明大疏删注》。

第三类则是熊十力的书信、札记、谈话的结集,包括熊十力生前自定的《十力语要》《十力语要初续》《存斋随笔》,还有我们新编的《熊十力论学书札》。后一种主要以熊十力晚年论学书信为主,搜集他书未收和新近发现的信札。这类作品的特点是活泼易读,可充分领略率真剀切、元气淋漓的熊氏风格。

目录

  • 唯识学概论 因明大疏删注
  • 版权信息
  • “十力丛书”出版缘起
  • 唯识学概论
  • 题记
  • 绪言
  • 部甲境论识相篇
  • 因明大疏删注
  • 题记
  • 揭旨
  • 凡例
  • 因明大疏删注
  • 新唯识论
  • 版权信息
  • “十力丛书”出版缘起
  • 新唯识论 (文言文本)
  • 题记
  • 绪言
  • 部甲(境论)
  • 新唯识论 (语体文删定本)
  • 题记
  • 赘语
  • 新唯识论语体文本壬辰删定记
  • 节录印存上中卷初稿记
  • 卷上
  • 卷中
  • 卷下之一
  • 卷下之二
  • 附录
  • 破破新唯识论 摧惑显宗记
  • 版权信息
  • “十力丛书”出版缘起
  • 破破新唯识论
  • 题记
  • 破征宗
  • 破破计
  • 破释难
  • 附:破新唯识论
  • 摧惑显宗记
  • 题记
  • 卷端小识
  • 申述新论旨要平章儒佛摧惑显宗记
  • 附录 熊十力先生语要二则
  • 附:评熊十力的新唯识论
  • 佛家名相通释(外一种)
  • 版权信息
  • “十力丛书”出版缘起
  • 佛家名相通释
  • 题记
  • 撰述大意
  • 卷上
  • 卷下
  • 读智论抄
  • 题记
  • 读经示要
  • 版权信息
  • “十力丛书”出版缘起
  • 读经示要
  • 题记
  • 读经示要印行记
  • 自序
  • 读经示要卷一
  • 读经示要卷二
  • 读经示要卷三
  • 十力语要
  • 版权信息
  • “十力丛书”出版缘起
  • 十力语要
  • 题记
  • 增订十力语要缘起
  • 十力语要卷一
  • 十力语要卷二
  • 十力语要卷三
  • 十力语要卷四
  • 十力语要初续
  • 版权信息
  • “十力丛书”出版缘起
  • 十力语要初续
  • 题记
  • 卷头语
  • 十力语要初续
  • 附:困学记
  • 中国历史讲话(外三种)
  • 版权信息
  • “十力丛书”出版缘起
  • 中国历史讲话
  • 题记
  • 缘起
  • 一、 种族推原
  • 二、 关于修中国通史的意见
  • 中国历史纲要
  • 题记
  • 中国历史应注意之点
  • 中国哲学与西洋科学 ——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附设哲学研究部特辑
  • 题记
  • 一、 缘起
  • 二、 讲词 (又题:中国哲学与西洋科学)
  • 三、 哲学研究部简章
  • 四、 哲学研究部理事会简章
  • 论六经
  • 题记
  • 赘语
  • 与友人论六经
  • 韩非子评论 与友人论张江陵
  • 版权信息
  • “十力丛书”出版缘起
  • 韩非子评论
  • 题记
  • 原书序言
  • 韩非子评论 原题《正韩》
  • 与友人论张江陵
  • 题记
  • 卷头增语
  • 与友人论张江陵
  • 原儒
  • 版权信息
  • “十力丛书”出版缘起
  • 题记
  • 原儒再印记
  • 原儒序
  • 上卷
  • 绪言第一
  • 原学统第二
  • 原外王第三
  • 下卷
  • 原内圣第四
  • 附录
  • 六经是孔子晚年定论
  • 汉书艺文志尚书古文经四十六卷
  • 答友人
  • 答友人
  • 答谷神老人
  • 答田慕周
  • 答刘公纯
  • 体用论(外一种)
  • 版权信息
  • “十力丛书”出版缘起
  • 体用论
  • 题记
  • 韩序
  • 赘语
  • 第一章 明变
  • 第二章 佛法上
  • 第三章 佛法下
  • 第四章 成物
  • 明心篇
  • 题记
  • 自序
  • 篇上
  • 附录
  • 乾坤衍
  • 版权信息
  • “十力丛书”出版缘起
  • 乾坤衍
  • 题记
  • 自序
  • 第一分 辨伪
  • 第二分 广义
  • 存斋随笔
  • 版权信息
  • “十力丛书”出版缘起
  • 存斋随笔
  • 题记
  • 自序
  • 存斋随笔卷一
  • 熊十力论学书札(增订本)
  • 版权信息
  • “十力丛书”出版缘起
  • 编选说明
  • 增订本补记
  • 论学书札
  • 与梁漱溟 (1925年3月29日)
  • 答黄艮庸等 (1925年4月23日)
  • 答黄艮庸等 (1925年4月24日)
  • 答张晴麓 (1926年8月4日)
  • 复蔡元湛 (1930或1931年10月26日)
  • 复马一浮 (1931年1月2日)
  • 致锺泰 (1932年8月15日)
  • 复马一浮 (约1932年9、10月间)
  • 熊逸翁先生语 (约1930年至1933年)
  • 答王星贤 (1935年4月23日)
  • 致胡适 (约1935年11月21日)
  • 答王星贤 (1937年3月17日)
  • 复居浩然论本体 (1938年3月19日)
  • 答龚海雏 (1939年8月)
  • 答王守素 (1939年8月)
  • 与友人 (约1940年)
  • 复黄本初 (1941年7月17日)
  • 复黄本初 (1941年9月12日)
  • 致叶石荪、朱孟实 (1942年3月31日)
  • 复黄焯 (1942年4月28日)
  • 致吕澂并附与梁漱溟论宜黄大师 (1943年3月10日)
  • 致吕澂 (1943年3月16日)
  • 附:吕澂复熊十力 (1943年4月2日)
  • 致吕澂 (1943年4月7日)
  • 附:吕澂复熊十力 (1943年4月12日)
  • 附:吕澂致熊十力 (1943年4月13日)
  • 致吕澂 (1943年4月17日)
  • 复吕澂 (1943年4月18日)
  • 附:吕澂致熊十力 (1943年4月22日)
  • 复吕澂 (1943年5月21日)
  • 附:吕澂致熊十力 (1943年5月25日)
  • 复吕澂 (1943年6月3日)
  • 附:吕澂致熊十力 (1943年6月12日)
  • 复吕澂 (1943年6月21日)
  • 附:吕澂致熊十力 (1943年7月2日)
  • 答徐复观 (1943年7月5日)
  • 复张北海 (约1943年7月9日)
  • 复吕澂 (1943年7月19日)
  • 与朱孟实、叶石荪 (1943年8月3日)
  • 答徐复观 (1943年)
  • 答徐复观 (约1943年10月15日)
  • 答徐复观 (1944年1月13日)
  • 答徐复观 (1944年9月28日)
  • 答徐复观 (1944年10月5日)
  • 答王星贤 (1945年2月25日)
  • 与王孟荪、徐复观 (1946年6月7日)
  • 与谈壮飞 (1947年1月6日)
  • 复锺泰 (1947年1月17日)
  • 答黄焯 (1947年5月1日)
  • 答黄焯 (1947年5月22日)
  • 论湖湘诸老之学书
  • 论治学不当囿于一孔书
  • 论本体书与说理书
  • 致胡适 (约1947年7月29日)
  • 答徐复观、牟宗三 (约1947年9、10月间)
  • 印行十力丛书记阅后函示刘虎生等 (约1947年10月)
  • 致叶石荪 (1947年11月24日)
  • 致柯莘麓 (约1948年5月10日)
  • 致胡适并附读谭子《化书》 (1948年7月13日)
  • 钞寄刘公纯等 (1948年11月10日)
  • 与徐复观 (约1948年末)
  • 就良知主宰问题答唐君毅 (1948年12月26日)
  • 致牟宗三转唐君毅 (1948年12月31日)
  • 复牟宗三 (1949年1月13日)
  • 嘱牟宗三转唐君毅 (约1949年元月)
  • 答张其昀 (约1949年2、3月间)
  • 与徐复观、陈雪屏 (1949年3月28日)
  • 与徐复观 (1949年4月10日)
  • 与徐复观、颂乔并附徐复观名字说 (约1949年4月中下旬)
  • 与唐君毅、唐至中 (约1949年6月)
  • 答陶子钦 (1949年6月16日)
  • 复唐君毅 (1949年8月13日)
  • 答徐复观 (1949年8月20日)
  • 与王世高 (1949年8月20日)
  • 与王世高 (1949年8月20日)
  • 致柯树平 (1949年8月27日)
  • 与徐复观 (1949年9月3日)
  • 致唐君毅 (1949年9月5日)
  • 复叶石荪 (1949年9月5日)
  • 致梁漱溟 (1949年9月5日)
  • 与张丕介、徐复观、唐君毅、钱穆、牟宗三 (1949年9月7日)
  • 与张丕介、徐复观 (1949年9月15日)
  • 与徐复观 (1949年9月15日)
  • 与徐复观、张丕介、钱穆、牟宗三 (1949年9月16日)
  • 与唐君毅、钱穆、徐复观、胡秋原、牟宗三、张丕介 (1949年9月19日)
  • 致柯树平 (1949年9月22日)
  • 致张丕介、胡秋原、唐君毅、钱穆 (1949年9月24日)
  • 致唐君毅 (约1949年9月30日)
  • 致张丕介、唐君毅、胡秋原 (1949年10月8日)
  • 复唐君毅 (1949年11月29日)
  • 答黄焯 (1950年1月30日)
  • 复张难先 (约1950年1月底至2月间)
  • 答黄艮庸 (1950年4月)
  • 致叶石荪 (1950年5月4日)
  • 与梁漱溟 (1950年)
  • 与梁漱溟 (1950年5月22日)
  • 与梁漱溟 (1950年5月24日)
  • 与梁漱溟 (1950年7月27日)
  • 致蒙文通 (1951年6月30日)
  • 致巨赞法师 (1950年10月27日)
  • 致巨赞法师 (1951年3月25日)
  • 附:刘静窗致熊十力 (1951年8月20日)
  • 与刘静窗 (1951年8月26日)
  • 致刘静窗 (1951年9月9日)
  • 致巨赞法师 (1951年5月1日)
  • 致巨赞法师 (1951年8月4日)
  • 附:刘静窗复熊十力 (1951年9月13日)
  • 附:刘静窗致熊十力 (1951年9月21日)
  • 附:刘静窗致熊十力 (1951年9月24日)
  • 复柳诒徵 (1951年9月10日)
  • 复刘静窗 (1951年9月25日)
  • 附:刘静窗复熊十力 (1951年9月29日)
  • 致刘静窗 (1951年10月3日)
  • 附:刘静窗致熊十力 (1951年10月6日)
  • 与刘静窗 (1951年10月9日)
  • 附:刘静窗复熊十力 (1951年10月12日)
  • 附:刘静窗致熊十力 (1951年11月12日)
  • 复刘静窗 (1951年11月16日)
  • 附:刘静窗复熊十力 (1951年11月20日)
  • 复刘静窗 (1951年11月24日)
  • 附:刘静窗复熊十力 (1951年11月27日)
  • 致刘静窗 (1951年12月2日)
  • 附:刘静窗复熊十力 (1951年12月8日)
  • 致刘静窗 (1953年)
  • 熊十力先生来函 (1953年4月24日)
  • 附:刘静窗致熊十力 (1953年4月27日)
  • 致刘静窗 (1953年10月23日)
  • 致锺泰 (1953年11月5日)
  • 附:刘静窗致熊十力 (1953年11月15日)
  • 致刘静窗 (1954年3月18日)
  • 附:刘静窗复熊十力 (1954年3月26日)
  • 附:刘静窗致熊十力 (1954年11月3日)
  • 附:刘静窗致熊十力 (1954年11月7日)
  • 复刘静窗 (1954年11月)
  • 附:刘静窗复熊十力 (1954年11月10日)
  • 致锺泰 (1954年11月7日)
  • 复刘静窗 (1954年11月20日)
  • 附:刘静窗复熊十力 (1954年11月22日)
  • 致刘静窗 (1954年11月23日)
  • 附:刘静窗复熊十力 (1954年11月24日)
  • 附:刘静窗致熊十力 (1954年11月28日)
  • 致刘静窗 (1954年11月)
  • 致刘静窗 (1954年)
  • 致刘静窗 (1954年12月1日)
  • 与刘静窗 (1954年)
  • 附:刘静窗复熊十力 (1954年12月2日)
  • 复刘静窗 (1954年12月4日)
  • 与刘静窗 (1954年12月7日)
  • 附:刘静窗复熊十力 (1954年12月8日)
  • 复刘静窗 (1954年12月)
  • 与郭沫若 (1954年12月15日)
  • 与林宰平及黄艮庸 (1954年12月)
  • 复刘静窗 (1955年2月18日)
  • 附:刘静窗致熊十力 (1955年2月28日)
  • 与刘静窗 (1955年3月3日)
  • 附:刘静窗复熊十力 (1955年3月7日)
  • 与刘静窗 (1955年4月4日)
  • 与林宰平 (1955年4月22日)
  • 与刘静窗 (1955年5月4日)
  • 附:刘静窗复熊十力 (1955年5月5日)
  • 致刘述周 (1955年5月18日)
  • 致管易文 (1955年5月18日)
  • 复刘静窗 (1955年6月18日)
  • 致刘静窗 (1955年10月1日)
  • 复刘静窗 (1955年10月10日)
  • 致唐至中 (1955年12月10日)
  • 致唐至中 (约1955年12月至1956年4月间)
  • 与唐至中并唐君毅、牟宗三 (1955年)
  • 与梁漱溟 (1956年7月16日)
  • 附:刘静窗致熊十力 (1956年9月20日)
  • 致刘述周 (1957年6月9日)
  • 复锺泰 (1957年6月20日)
  • 与科学出版社编辑部 (1958年1月7日)
  • 与刘静窗 (1958年1月22日)
  • 附:刘静窗致熊十力 (1958年1月24日)
  • 复刘静窗 (1958年1月25日)
  • 与刘静窗 (1958年1月26日)
  • 复刘静窗 (1958年1月28日)
  • 致刘静窗 (1958年2月2日)
  • 与刘静窗 (1958年2月9日)
  • 致蒙文通 (1958年4月21日)
  • 致刘静窗 (1958年5月20日)
  • 与林宰平 (1958年6月25日)
  • 与梁漱溟 (1958年6月25日)
  • 与梁漱溟、林宰平 (1958年6月)
  • 答黄焯 (1958年7月12日)
  • 与林宰平、梁漱溟 (1958年7月22日)
  • 与刘静窗 (1958年10月15日)
  • 复刘静窗 (1959年1月2日)
  • 与梁漱溟、林宰平 (1959年1月)
  • 致王致中 (约1959年5月17日)
  • 复陈亚三 (1959年7月2日)
  • 复刘静窗 (1960年3月9日)
  • 与刘静窗 (1960年3月16日)
  • 与刘静窗 (1961年2月14日)
  • 复刘静窗 (1961年3月1日)
  • 与刘静窗 (1961年3月26日)
  • 与刘静窗 (1961年7月28日)
  • 致葛正慧 (1961年)
  • 与刘静窗 (1961年9月18日)
  • 致刘静窗 (1961年9月20日)
  • 致刘任先 (1961年9月26日)
  • 与刘静窗 (1961年10月7日)
  • 与刘静窗 (1961年10月16日)
  • 复刘静窗 (1961年11月23日)
  • 与友人 (约1960年代初)
  • 致唐至中并转唐君毅、牟宗三 (1962年5月29日)
  • 致唐至中转唐君毅、牟宗三 (1962年6月5日)
  • 致张清和 (1962年6月14日)
  • 答王星贤 (1962年7月15日)
  • 勉刘任先、刘震先兄弟 (1962年8月9日)
  • 再勉刘任先、刘震先兄弟 (1962年8月11日)
  • 与董必武 (1963年3月29日)
  • 致唐至中 (1964年4月10日)
  • 致董必武等 (1964年12月29日)
  • 致锺泰 (1964年7月29日)
  • 与或人 (约1960年代中)
  • 附录
  • 鸠摩罗什赠慧远偈略释
  • 哲学与史学 (悼张荫麟先生)
  • 孔子内圣外王之学
  • 研穷孔学宜注重《易》《春秋》《周礼》三经
  • 与人论执中
  • 论汉学
  • 为青年申两大义——公诚与自由
  • 与友论新唯识论
  • 谈百家争鸣
  • 唐世佛学旧派反对玄奘之暗潮
  • 熊氏创修族谱序
  • 居正著辛亥札记序
  • 谢幼伟著现代哲学名著述评序
  • 读汪大绅绳荀
  • 清闻斋诗稿序
  • 黄梅冯府君墓志
  • 为卞孝萱之母李夫人题辞
  • 胡佩九先生小传
  • 哀文
  • 贞节夫人何母杜氏墓志
  • 记陈营长癸丑德安就义事
  • 先世述要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2个评分

出版方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成立于1956年11月,其前身为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6月改组为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78年1月改名为上海古籍出版社。设有七个编辑室、编审室、美编室、出版科、校对科、发行一、二科、宣传信息科及办公室、人事科、行政科、储运部等部门。该社以出版古典文学、历史、哲学、语言、科学技术、医学、军事、工具书、画册、大专教材等古籍的整理和学术研究著作为主,兼及普及传统文化的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