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将以我国现行民事法律为基础,并参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学说、立法,对信赖保护原则在民法各个组成中的具体构造给予详细探讨。

内容简介

本书从两个视角探讨信赖保护的正当性依据:一是外部视角,即在民法之外,在信任是社会交往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的认识下,分析人类信任机制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重大变迁。二是内部视角,即在民法之内,在个人自由主义的现代私法理念下,通过剖析近现代民法的构造特点与方法,分析信赖保护原则为何会成为与私人自治相伴生的一种重要私法原则。

目录

  • 版权信息
  •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出版说明
  • 序言
  • 引言
  • 第一章 信任的意义
  • 一、信任的社会意义
  • 二、信任的含义
  • 三、信任与信赖的词义辨析
  • 第二章 信任机制的社会变迁
  • 一、传统社会的信任机制
  • 二、现代社会的信任机制
  • 第三章 信任与法律
  • 一、法律对信任前提条件的保障
  • 二、交易风险的法律界定
  • 三、交往媒介与专家系统的法律强化
  • 四、系统信任的法律维护机制
  • 第四章 信赖保护与民法的内在关联
  • 一、近现代民法的构造特点和方法
  • 二、近现代民法的风险制造
  • 三、近现代民法与交往安全
  • 四、交易安全与信赖保护
  • 第五章 信赖保护原则在民法上的地位
  • 一、信赖保护原则的内在规定性
  • 二、信赖保护与私人自治
  • 三、信赖保护与诚实信用
  • 第六章 民事主体制度构造中的信赖保护
  • 一、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制度构造中的信赖保护
  • 二、法人登记与信赖保护
  • 三、越权代表与信赖保护
  • 第七章 法律行为制度中的信赖保护
  • 一、意思与表示故意不一致
  • 二、意思错误之撤销与信赖保护
  • 三、第三人欺诈、胁迫与信赖保护
  • 四、意定代理与信赖保护
  • 第八章 物权法上的信赖保护机制
  • 一、善意取得制度的正当性依据
  • 二、不动产登记簿与占有的权利表征概率
  • 三、动产善意取得制度的妥当性及信赖保护的局限性
  • 四、构造方法迥异的二元信赖保护机制
  • 五、名同实异的善意取得效果
  • 六、广义善意取得制度的缺陷及解决办法
  • 七、推定力与公信力
  • 第九章 信赖保护原则在债权法中的构造
  • 一、缔约责任构造中的信赖保护
  • 二、信赖保护在要约规则构造中的作用
  • 三、信赖保护在债权表见让与中的作用
  • 四、信赖保护在债务清偿制度中的作用
  • 关键词索引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国建立后成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时光在文字与光阴中驻足,我们在积聚书香与赓续文脉之时,也有一点小小的向往,在徜徉中拢住自我与他者的目光,给天下读书人一点点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