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两晋时期思想多元、崇尚人的个性、文艺至上的精神是如何形成的?

内容简介

两晋陆机、王羲之、顾恺之分别在文学、书法、绘画上成为我国文艺史上的精神象征。两晋文艺的自觉、繁盛及两晋独特的政治、哲学催生出鲜明的精神与美学风格。

西晋文艺主要从堕入卑俗、回归凡俗方面第一次熔铸成世俗精神和普遍的华美之风。东晋文艺从超越形式、尘俗和功利方面第一次凝塑成超越精神和明显的“清”、“淡”、“雅”美。两晋许多典型的文艺现象既促成又彰显两晋文艺的精神和美学风格。人伦日用精神缺失而关怀人性精神张扬的两晋文艺在文艺品格、思想、美学风格等方面给后世文艺以鉴戒。灵光频现的东晋文艺在文艺的哲理、山水审美、无功利的文艺及“清”、“淡”、“雅”美方面为后世文艺奠定根基、揭开序幕。

目录

  • 版权信息
  • 《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成果文库》编委会
  • 《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成果文库》编辑说明
  • 两晋文艺精神的一次整体探究
  • 前言
  • 第一章 “文艺至上时代”中的两晋文艺及其精神象征
  • 第一节 “文艺至上时代”中的两晋文艺
  • 第二节 陆机:两晋文学精神的象征
  • 第三节 王羲之:两晋书法精神的象征
  • 第四节 顾恺之:两晋绘画精神的象征
  • 第五节 两晋文艺精神初论
  • 第二章 西晋文艺的世俗精神
  • 第一节 西晋文艺的基本状况
  • 第二节 西晋文艺的世俗精神
  • 一 堕入卑俗
  • 二 回归凡俗
  • 第三节 西晋文艺世俗精神的成因
  • 一 非正义性的政权
  • 二 前治后乱的政局
  • 三 不成功的分封制
  • 四 儒学的庸俗化
  • 五 玄学的功利化
  • 第三章 西晋文艺世俗精神的美学显现:华美
  • 第一节 尚丽的西晋世风
  • 第二节 华美的西晋文艺
  • 第四章 东晋文艺的超越精神
  • 第一节 东晋文艺的基本状况
  • 第二节 东晋文艺的超越精神
  • 一 超越形式
  • 二 超越尘俗
  • 三 超越功利
  • 第三节 东晋文艺超越精神的成因
  • 一 “王与马,共天下”的门阀政治
  • 二 回归儒家原始精神的东晋儒学
  • 三 玄学对东晋士人的全面影响
  • 四 东晋佛学的兴盛
  • 第五章 东晋文艺超越精神的美学显现:“清”“淡”“雅”之美
  • 第一节 东晋文艺的“清”之美
  • 第二节 东晋文艺的“淡”之美
  • 第三节 东晋文艺的“雅”之美
  • 第六章 两晋文艺精神个案考察
  • 第一节 陶渊明对东晋文艺精神的平衡
  • 一 平衡的可能性
  • 二 陶渊明的文艺精神
  • 三 陶渊明对东晋文艺精神的平衡
  • 第二节 从西晋“金谷园”的世俗到东晋“兰亭”的超越
  • 一 “士当身名俱泰,何至瓮牖哉”
  • 二 “我卒当以乐死”
  • 三 从世俗封闭走向超越开放
  • 第三节 两晋音乐赋的新变与两晋文艺精神
  • 一 汉魏音乐赋的嬗变
  • 二 两晋音乐赋的新变
  • 三 简远之趣与“嵇阮”情结
  • 第四节 诗书画结合的初步成型与东晋文艺精神
  • 一 诗与画的结合
  • 二 诗与书的结合
  • 三 书与画的结合
  • 第五节 两晋文论的文艺精神
  • 一 实用文艺精神
  • 二 审美文艺精神
  • 三 超越文艺精神
  • 第七章 两晋文艺精神的文艺史意义
  • 第一节 两晋文艺精神总论
  • 一 两晋文艺精神之演变
  • 二 关怀人伦日用文艺精神的缺失与关怀人性文艺精神的张扬
  • 三 两晋文艺的艺术精神
  • 第二节 西晋文艺世俗精神的文艺史意义
  • 一 对人品与文品关系的启示
  • 二 思想的多元
  • 三 文艺的华美之风
  • 第三节 东晋文艺超越精神的文艺史意义
  • 一 诗含哲理
  • 二 自然山水审美意识的觉醒
  • 三 无功利的文艺观
  • 四 “清”“淡”“雅”美的肇端
  • 附录一 西晋文学三题
  • 一 西晋文学对愤慨、灾难的抒写
  • 二 西晋“绮靡”文学观
  • 三 西晋文学的意义
  • 附录二 魏晋文学“失眠”场景的原因及文学史意义
  • 一 魏晋文学经典“失眠”场景
  • 二 魏晋文学“失眠”场景频繁出现的原因
  • 三 魏晋文学“失眠”场景的文学史意义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