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讲述隋唐时期科举制度的创立与发展,为你展示隋唐时期科举考场上的风起云涌。

内容简介

《隋唐科场风云》全书27讲,从隋文帝杨坚为何改革传统选官制度讲起,以历史为线索结合具体案例,生动系统讲述隋唐时期科举制度的创立与发展,展示了隋唐时期科举考场上的风起云涌。

书中既有对科举诞生与改革的分析,又有对科举贡献与弊端的揭露,更有对科举背景下文人心态的揭示。

《隋唐科场风云》既能让你感受到科场上成功者的喜悦,亦能让你品尝到苦战文场者的辛酸,更能让你体味到科场案的惊心动魄,而这些共同表现出了科举在唐代政治生活和文人生活中的地位。

目录

  • 版权信息
  • 第一讲 科举来了
  • 什么是科举
  • 科举的影响
  • 一、改革传统官制
  • 二、塑造文人品格
  • 三、具有世界影响
  • 四、具有当代意义
  • 科举制度始于何时
  • 隋文帝为何改革选官方法
  • 一、世族弊端
  • 二、举荐造假
  • 三、大权旁落
  • 隋代的秀才很难当
  • 一、推荐的官员怕受连累
  • 二、主管的官员刁难人
  • 第二讲 进士科的勃兴
  • 隋炀帝也有贡献
  • 一、丰富考试科目
  • 二、创设进士科
  • 隋炀帝创设进士科的原因
  • 进士科究竟始于哪年
  • 进士科为何在唐初受到重视
  • 一、推行王道政治的需要
  • 二、进士科介于难易之间
  • 三、有利官员仕途发展
  • 进士科行市看好
  • 一、报考人数
  • 二、录取人数
  • 第三讲 武则天推进进士科
  • 武则天如何推进进士科
  • 一、扩大招考范围
  • 二、增加录取指标
  • 三、亲自策问进士
  • 四、重视进士官员
  • 武则天为什么关注进士科
  • 一、反对乱伦
  • 二、提防心机
  • 三、担心应谶
  • 薛元超的遗憾
  • 第四讲 科场案导致考试改革
  • 惊天科场案
  • 一、卖题受贿
  • 二、东窗事发
  • 三、从严惩处
  • 四、绝处逢生
  • 刘思立奏请改革
  • 一、缺乏硬性标准
  • 二、存在人情因素
  • 为何建议考杂文
  • 一、传统认识
  • 二、帝王喜好
  • 三、便于考察
  • 第五讲 诗赋受青睐的原因
  • 诗歌的魅力
  • 一、历史源远流长
  • 二、具有教化功能
  • 三、外交赋《诗》言志
  • 四、采诗以观民风
  • 汉赋天下
  • 一、司马相如
  • 二、枚皋
  • 赋能显才
  • 一、曹植
  • 二、左思
  • 三、魏收
  • 第六讲 科场有规范
  • 有关文体规定
  • 一、限题
  • 二、限韵
  • 三、限字
  • 考场上也有规定
  • 一、严设兵卫
  • 二、许用书策
  • 三、烧烛三条
  • 第七讲 诗仙李白的科考之痛
  • 诗仙印象
  • 一、谜团重重
  • 二、思想驳杂
  • 三、心雄万夫
  • 学界的“三不”之说
  • 一、不屑
  • 二、不敢
  • 三、不能
  • 尴尬的身份
  • 一、刑家之子,难求谱牒
  • 二、工贾异类,难预仕进
  • 第八讲 别以为考官好当
  • 考官和考生斗上了
  • 一、约法三章
  • 二、好心惹祸
  • 三、二李开战
  • 四、矛盾升级
  • 五、权归礼部
  • 六、案情回故
  • 深陷干扰的考官
  • 一、来自权势的胁迫
  • 二、揭发舞弊反而遭贬
  • 三、来自家人的干预
  • 第九讲 推荐是公开的秘密
  • 王维寻求推荐的经历
  • 一、身怀四绝
  • 二、绘画神妙
  • 三、因才获举
  • 杜牧真的很幸运
  • 一、一赋名天下
  • 二、吴太学强力推荐
  • 三、疏野放荡的个性
  • 荐举美谈
  • 一、榜成龙虎
  • 二、如此双簧
  • 第十讲 伯乐在哪里
  • 行卷的用意
  • 一、什么是行卷
  • 二、先声夺人
  • 白居易行卷那些事儿
  • 一、乐天其人
  • 二、行卷顾况
  • 三、考后忐忑
  • 陈子昂一摔成名
  • 一、陈子昂其人
  • 二、智摔胡琴
  • 遇到贵人了
  • 一、初访获誉
  • 二、回访未遇
  • 第十一讲 激烈的解元之争
  • 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 一、令狐楚其人
  • 二、解试改革
  • 三、卢宏正应举
  • 四、马植爆冷
  • 一决胜负
  • 一、走近才子
  • 二、因花相识
  • 三、张祜力争
  • 四、一决高下
  • 第十二讲 成功者的好处
  • 改换门庭
  • 一、商贾入宦
  • 二、诗笼碧纱
  • 一群势利眼
  • 一、羞夫下第
  • 二、扫地出门
  • 三、彭伉落驴
  • 四、李余及第
  • 第十三讲 却喜抱得美人归
  • 戏里戏外是人生
  • 一、进士狎妓
  • 二、奇妓李娃
  • 慧眼识得状元郎
  • 一、女识大魁
  • 二、李翱提婚
  • 三、卢储催妆
  • 幸福与门第无关
  • 一、陆畅娶妻丞相府
  • 二、郑颢高攀帝王家
  • 三、不幸福的幸运儿
  • 第十四讲 才气与运气竟成反比
  • 才高运差的孟浩然
  • 一、考场失利
  • 二、又失良机
  • 三、潇洒爽约
  • 躺枪的杜甫
  • 一、两度落榜
  • 二、献赋求官
  • 困顿科场的温庭筠
  • 一、卷入宫廷斗争
  • 二、行为不检挨打
  • 三、轻薄无人相助
  • 四、考场救人误己
  • 第十五讲 黯然销魂的科场“英雄”
  • 屡败屡战的举子
  • 一、韩昌黎四举及第
  • 二、公乘亿不识发妻
  • 三、顾非熊蹭蹬三十
  • 科场中的悲惨世界
  • 一、乐极生悲
  • 二、死去活来
  • 三、客死他乡
  • 无缘科场的“诗鬼”李贺
  • 一、名人延誉
  • 二、拒交元稹
  • 三、麻烦来了
  • 四、韩愈辩讳
  • 第十六讲 孟郊悲催的科举人生
  • 别样的《游子吟》
  • 悲催复悲催
  • 一日看尽长安花
  • 考上之后也艰难
  • 第十七讲 命运多舛的李商隐
  • 不幸的童年
  • 一、没落贵族
  • 二、打击连连
  • 数次应举
  • 一、发奋苦读
  • 二、屡试不第
  • 三、终登捷径
  • 四、党争惹祸
  • 江湖飘零
  • 一、命如流莺
  • 二、辗转幕府
  • 三、诗成大名
  • 第十八讲 一篇佳作定乾坤
  • 才高遮貌丑
  • 一、试而后惊
  • 二、学养深厚
  • 三、见识高远
  • 起死回生的李程
  • 一、意外落榜
  • 二、於陵相助
  • 三、吕渭改错
  • 四、破题精警
  • 一诗定状元
  • 一、诗歌绝佳
  • 二、出身高贵
  • 第十九讲 录取状元一定严肃吗
  • 我就是状元
  • 一、临时受命
  • 二、微服私访
  • 三、主考来助
  • 四、非我莫属
  • 我当状元我做主
  • 一、随驾兴元
  • 二、推荐主考
  • 二、自定状元
  • 歪打正着成状元
  • 一、忠厚遭戏
  • 二、表兄嫉才
  • 三、“状元征兆”
  • 四、“宰相前定”
  • 第二十讲 状元们的八卦事
  • 开玩笑也能当状元
  • 一、偶遇尚书
  • 二、信许状头
  • 三、萧昕知举
  • 状元也能作人情
  • 一、慷慨仗义
  • 二、人情状元
  • 朝中有人好做官
  • 一、不为人识
  • 二、宰相拍板
  • 三、患难相交
  • 错认颜标作鲁公
  • 无耻仗势强取状头
  • 第二十一讲 都是科考惹的祸
  • 路岩生气了
  • 一、考生才能高
  • 二、考生期望高
  • 别轻易开玩笑
  • 典型的秋后算账
  • 一、发生争执
  • 二、压制李回
  • 三、穷追猛打
  • 科场失意酿血案
  • 一、私愤朝贵
  • 二、投身方镇
  • 三、策划血案
  • 四、罪有应得
  • 第二十二讲 震惊朝廷的长庆科案
  • 同僚请求关照
  • 一、当上主考官
  • 二、同僚托情
  • 意外发生了
  • 一、文昌发难
  • 二、重新考试
  • 三、分别对待
  • 长庆科案的背后
  • 一、新旧贵族之间的党争
  • 二、岗位竞争带来的矛盾
  • 三、牛李党争的前奏
  • 第二十三讲 发飙的考生
  • 穆质为什么发飙
  • 一、与科目要求有关
  • 二、与考试形式有关
  • 三、与穆质品性有关
  • 穆质是怎么发飙的
  • 一、批评皇帝事必躬亲
  • 二、指斥求贤有违本意
  • 三、指出天灾实是人祸
  • 穆质的策略
  • 一、以圣人为典范
  • 二、以经史为根据
  • 三、为皇帝戴高帽
  • 第二十四讲 向宦官开炮
  • 皇甫湜捅“马蜂窝”
  • 一、批评百官
  • 二、指斥宦官
  • 老虎屁股摸不得
  • 第二十五讲 尴尬的武举
  • 武举什么时候开始
  • 武举考什么
  • 尴尬的境遇
  • 一、武将不受重视
  • 二、仕途发展不顺
  • 三、直接参加战斗
  • 成功的武举者
  • 一、与家庭影响有关
  • 二、与个人素养有关
  • 三、与前期经历有关
  • 四、与时代背景有关
  • 第二十六讲 开放的文化政策
  • 儒学思想是根本
  • 从历史中找寻经验
  • 道家文化充满智慧
  • 第二十七讲 唐人如何说科举
  • 令人痴狂的科举
  • 一、天下状元第一家
  • 二、“常胜将军”张文成
  • 唐人的科举论争
  • 一、玄宗的不满
  • 二、刘峣的批评
  • 三、杨绾的声音
  • 四、赵匡的主张
  • 主要参考书目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大象出版社

大象出版社,中国优秀出版社,其前身是河南教育出版社,大象出版社自1983年成立以来,已出版图书3500余种,发行逾10亿册,有400余种图书获得包括国家图书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图书奖在内的各类优秀图书奖项,有300余种图书进入国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