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用10个主题上百个小话题透析金融科技安全。

内容简介

本书深入探讨了金融科技时代金融机构的安全管理常见现象、典型问题和应对策略、重点技术层面问题和策略、金融科技安全商业模式。

全书通过案例结合理论的形式对法律要求和最佳实践进行深入阐述,并给出了应对典型问题相应策略、实操层面的解决方案等。

本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章),对金融科技时代的网络安全问题进行整体介绍;第二部分(第2~9章)介绍安全相关的策略、政策,包括安全的价值、安全生命周期管理、安全的用户体验、监管合规、业务安全、数据安全、移动安全等内容;第三部分(第0章)对相关威胁、政策、应对措施进行展望。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第1章 金融科技时代的网络安全问题
  • 1.1 金融科技时代的安全挑战
  • 1.1.1 新技术挑战
  • 1.1.2 业务挑战
  • 1.1.3 法规监管的挑战与实践
  • 1.1.4 内部运营管理存在的问题
  • 1.1.5 行业协同机制亟待建立或完善
  • 1.1.6 关键供应链安全挑战
  • 1.2 金融科技发展历程
  • 1.2.1 金融科技的3个时代
  • 1.2.2 以ABCD为标志的金融科技时代
  • 1.3 金融科技的定义和影响
  • 1.3.1 什么是金融科技
  • 1.3.2 金融科技解决了什么问题
  • 1.3.3 金融科技面临的问题
  • 1.4 应对未来金融安全挑战的思路
  • 1.4.1 传统金融安全实践
  • 1.4.2 完善金融科技安全的工作思路
  • 1.5 小结
  • 第2章 安全的价值
  • 2.1 信任的代价
  • 2.1.1 黑客和存在漏洞的系统
  • 2.1.2 个人征信数据隐患重重
  • 2.1.3 跨境资金安全堪忧
  • 2.2 衡量金融科技安全的价值
  • 2.2.1 安全的核心价值是信任
  • 2.2.2 常用的信息安全价值衡量方法
  • 2.2.3 金融科技安全价值定位
  • 2.3 金融科技安全价值构建
  • 2.3.1 保证安全与业务目标的一致性
  • 2.3.2 安全价值构建步骤
  • 2.4 金融科技安全价值构建及投资案例
  • 2.4.1 面临的风险
  • 2.4.2 整体执行
  • 2.4.3 建设项目
  • 2.5 小结
  • 第3章 业务安全
  • 3.1 如何理解业务安全
  • 3.2 业务安全价值浅析
  • 3.3 业务安全的实现
  • 3.3.1 业务风险的分类及分段管理
  • 3.3.2 从业务链路角度保障安全
  • 3.4 业务安全体系的运转及与其他域的集成
  • 3.5 小结
  • 第4章 应用安全
  • 4.1 概述
  • 4.2 应用安全管理的科技需求和框架
  • 4.2.1 应用安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科技需求
  • 4.2.2 端到端的应用安全管理框架
  • 4.3 整体安全体系
  • 4.4 整体安全架构
  • 4.5 场景化分析
  • 4.5.1 安全场景分类
  • 4.5.2 威胁分析
  • 4.5.3 安全控制库
  • 4.5.4 安全控制级别
  • 4.6 安全系统开发生命周期管理中控制措施的落地
  • 4.6.1 安全系统开发生命周期管理概述
  • 4.6.2 应用安全设计框架
  • 4.6.3 安全设计技术要求库
  • 4.6.4 安全设计组件/安全模块
  • 4.7 开放银行与API安全
  • 4.7.1 开放银行标准
  • 4.7.2 API安全
  • 4.8 小结
  • 第5章 数据安全
  • 5.1 数据资产面临的威胁和挑战
  • 5.2 金融科技行业的数据及数据安全
  • 5.2.1 数据的定义
  • 5.2.2 数据资产估值和暗数据
  • 5.2.3 如何理解数据安全
  • 5.3 数据安全管理参考框架
  • 5.4 解决数据孤岛和隐私保护问题
  • 5.5 小结
  • 第6章 网络安全
  • 6.1 金融企业安全技术架构
  • 6.2 分级保护原则
  • 6.2.1 系统安全级别
  • 6.2.2 网络安全域
  • 6.2.3 数据安全级别
  • 6.3 身份和访问管理体系
  • 6.3.1 概述
  • 6.3.2 身份和访问管理目标
  • 6.3.3 面向应用和数据的统一身份和访问管理架构
  • 6.3.4 本地管理模式
  • 6.4 网络边界安全体系
  • 6.4.1 概述
  • 6.4.2 网络边界防护目标
  • 6.4.3 边界防护措施
  • 6.4.4 无线边界安全
  • 6.4.5 合作机构边界安全
  • 6.5 小结
  • 第7章 移动安全
  • 7.1 概述
  • 7.2 移动安全的基本需求与应对策略
  • 7.2.1 移动安全的基本需求
  • 7.2.2 移动安全策略
  • 7.2.3 企业的安全管理和运营能力
  • 7.3 移动安全治理的核心要素及实施流程
  • 7.4 身份与访问管理的原则与认证
  • 7.4.1 身份与访问管理的原则
  • 7.4.2 基于云的身份与访问管理中的6个认证方式
  • 7.4.3 移动认证和多要素认证方案——Intercede
  • 7.5 移动应用安全
  • 7.5.1 移动应用安全的策略
  • 7.5.2 移动应用安全生命周期
  • 7.5.3 移动应用的安全代码规范
  • 7.5.4 移动应用安全代码审核
  • 7.5.5 移动应用的容器化安全
  • 7.6 移动数据安全
  • 7.7 移动网络安全
  • 7.8 移动设备安全
  • 7.9 小结
  • 第8章 安全的用户体验
  • 8.1 安全与用户体验面面观
  • 8.1.1 安全与用户体验的几种关系
  • 8.1.2 CFCA对电子银行的调研
  • 8.2 安全体验互动模式
  • 8.2.1 UX和CX
  • 8.2.2 技术接受模型
  • 8.2.3 体验和安全的整合
  • 8.3 金融科技领域的用户体验实践
  • 8.3.1 蚂蚁金服的AUX
  • 8.3.2 度小满的ONE
  • 8.4 统一访问服务
  • 8.5 小结
  • 第9章 监管合规
  • 9.1 概述
  • 9.2 国内外网络风险监管法规
  • 9.2.1 国内网络风险的监管法规与背景
  • 9.2.2 国际网络风险的监管法规与背景
  • 9.2.3 国际网络安全实践的借鉴意义
  • 9.3 国内外网络安全标准
  • 9.3.1 国际信息安全标准
  • 9.3.2 国内信息安全标准
  • 9.4 重点领域的监管合规思路
  • 9.4.1 全球化的网络安全合规
  • 9.4.2 GDPR下的数据安全体系
  • 9.5 完善网络风险监管的工作思路
  • 9.6 小结
  • 第10章 金融科技发展展望
  • 10.1 威胁的发展趋势和应对之道
  • 10.1.1 凭证和身份盗用
  • 10.1.2 数据盗窃和操纵
  • 10.1.3 破坏性恶意软件
  • 10.1.4 新兴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 10.1.5 虚假信息
  • 10.1.6 供应链安全
  • 10.2 监管政策
  • 10.2.1 安全可控——夯实安全的底层
  • 10.2.2 金融科技规划
  • 10.3 新的安全方法论
  • 10.3.1 新的安全方法论框架
  • 10.3.2 新的安全架构方法
  • 10.3.3 平衡风险和信任的CARTA
  • 10.4 小结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 加载中...

出版方

机械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

机械工业出版社是全国优秀出版社,自1952年成立以来,坚持为科技、为教育服务,以向行业、向学校提供优质、权威的精神产品为宗旨,以“服务社会和人民群众需求,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己任,产业结构不断完善,已由传统的图书出版向着图书、期刊、电子出版物、音像制品、电子商务一体化延伸,现已发展为多领域、多学科的大型综合性出版社,涉及机械、电工电子、汽车、计算机、经济管理、建筑、ELT、科普以及教材、教辅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