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期是《百科知识》杂志2019年第18期。

内容简介

本期封面文章《人类与垃圾的战争史》。

目录

  • 版权信息
  • 本期文章
  • 如何看待中国的科技竞争力
  • 垃圾的源流与归宿
  • 人类与垃圾的战争史
  • 垃圾分类在国外
  • 亚洲首现霸王龙足迹
  • 能辨假酒的人造“舌头”
  • 大气污染物加速冰川消融
  • 为何人类更易患心血管病
  • 人在火星上可能会变傻
  • 肠道细菌或有助瘦身
  • 科学远征
  • 说说氢这个“小个子”
  • 抽水马桶
  • 科学流言榜
  • 太阳系十大“伤疤”(上)
  • 用镜头发现自然之美(上)
  • 潜龙变身记 江西彭泽龙宫洞的传奇
  • 如何吃葡萄更健康
  • 奶茶配料哪一款适合你
  • 你知道吗
  • 从南美观赏尤物到中国味觉狂欢
  • 龙“盐”凤语绕余东
  • 解读“门户开放”
  • 一部明代数学巨著的传世风波
  • “吃了吗”原来是乡约
  • “不齿”原是排座次
  • 俄罗斯人名字为何那么长
  • 诗意山水神仙居
  • 洛杉矶中央市场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9
7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近日,我国多地开始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其实,人类对付垃圾的历史几乎和城市的起源一样古老。那么在古代,人们是如何对付垃圾的呢?人类处理垃圾的历史源远流长大约 1 万年前,人类放弃了游牧生活,建立起了更多的定居地。那时,人们将废弃物丢弃在居住地的地面上,当臭气变得令人忍无可忍时,人们会再弄来一些新的泥土盖在这些垃圾上,或者任由家中的猪、狗、鸟类以及啮齿类动物分吃垃圾中残余的有机物。大约 5000 年前,希腊克里特岛上的人们挖了一个很大的坑,他们把垃圾一层一层地埋进去,然后在上面铺上泥土。这种垃圾处理的方式很粗糙,但直到今天仍在使用,也就是填埋法。大约 4500 年前,在印度河流域的摩亨约・达罗城内,根据当时的规划,房屋内部开始建有垃圾斜槽和垃圾箱。公元前 2100 年,在埃及的赫拉克利奥波利斯城内,贵族区的废弃物开始得到收集,但处理的方式是将其中大部分倒入尼罗河。大约自公元前 1600 年起,犹太人必须将废弃物掩埋在远离住宅区的地方。那时的耶路撒冷可以利用的水源非常有限,但《塔木德》(仅次于《圣经》的典籍)规定,耶路撒冷的街道必须每天冲洗。公元前 5 世纪,雅典堆满了乱七八糟的垃圾,威胁着市民的健康。于是,古希腊人开始统筹设置城市垃圾场。古希腊雅典出台了最早的垃圾处理法案,创建了西方第一个市政垃圾场所,要求人们必须把垃圾扔到离城邦至少 1.6 千米的地方,并禁止人们将垃圾扔到街道上。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本杂志,一点收获据《左传》记载,公元前 581 年的一天,晋景公不慎跌进粪坑而死。这沉痛的代价使得后世对方便之事多了几分谨慎。比如,汉高祖刘邦就曾用文官的帽子作为溺器。可能是受此启发,汉朝宫廷用玉制成 “虎子”,由皇帝的侍从拿着,以备皇帝随时方便。《齐职仪》记载:“汉侍中掌乘舆服物,下至亵器虎子之属。” 到了唐代,因为避李渊祖父李虎的名讳而改称为 “兽子” 或 “马子”。北宋欧阳修的《归田录》卷二写到:“燕王(元俨)…… 好坐木马子,坐则不下。” 清代俞樾《茶香室丛钞・八大王之子》称:“木马子者竟是便溺之器…… 在宋时已有马子桶之称,则燕王元俨所坐木马子必是此物。” 可见,“木马子” 就是 “木制的马桶”。中国古代民间使用的马桶是一种带盖的圆形木桶,用桐油或上好的防水朱漆加以涂抹。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被烫伤后可以抹牙膏、酱油

        流言:烧伤、烫伤后,在伤口上涂抹牙膏、酱油,可以减轻疼痛,消除肿胀。真相:在烫伤部位涂上牙膏,会立刻感觉清凉舒适,给人带来 “涂牙膏真的很有效” 的感觉,这仅仅是因为牙膏中含有薄荷成分而已。其实,这种清凉感对治疗烧烫伤没什么帮助。而且,牙膏干了之后,会附着在创面上,不仅会增加伤口的清理难度,还会影响烧伤处热量的散发。牙膏不是医疗用品,伤口上涂抹牙膏还有可能导致伤口被细菌污染,进而引发感染。同样,烫伤后涂抹酱油,非但不能减轻伤情,还会刺激伤口,加深受伤程度,增加伤口被感染的风险,去医院就诊时,更有可能干扰医生的诊断。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经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于1978年11月18日正式成立。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是以出版百科全书和其他工具书为主,同时出版各种学术著作和普及读物的国家级大型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