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推荐语
作者长期从事宗教学学术史研究,本书涉及本领域研究相对薄弱的两个环节,属于前沿问题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探讨宗教学学术史研究中的两个相对薄弱的环节:(1)宗教现象学的学术史及其基本问题与方法;(2)宗教伦理学学术史的若干关键环节及相关伦理立场的反思。
首先,本书探讨了宗教现象学的一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分析了宗教现象学家如何探寻宗教的“原现象”和普遍的现象学结构、如何构建现象学的宗教类型学、如何阐述宗教语言的基本特征及其现象学功能,以及如何探索宗教现象学的方法论基础。同时还分析了舍勒宗教现象学的独特气质,探讨了“以奥托、列欧为代表的宗教现象学家”与“以胡塞尔、海德格尔为代表的哲学现象学家”之间的思想关系,从而阐明了舍勒、奥托、列欧、伊利亚德等人在宗教现象学发展史上的贡献和地位。
本书的第二部分试图将宗教现象学的“诠释学形势”概念用于宗教伦理学的学术史研究。我们沿着“古典美德伦理的源流”以及“当代政治伦理辩论中有关自由主义的批评”这两条主线,分别探讨了狄奥多若、奥古斯丁、波爱修、阿奎那等古典宗教思想家以及施特劳斯、桑德尔等当代政治哲学家在宗教伦理方面的理论贡献。同时还结合比较宗教学的对话理论,以审慎和尊重他者的对话伦理为立足点,反思了中西学者在“译名之争”和“佛耶对话”中的伦理立场。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简介
- 序一 沉潜于方法论探索
- 序二 宗教缘何如此难解?
- 第一章 引论
- 第一节 学术史研究的历程:回顾与反思
- 第二节 宗教现象学的基本问题
- 第三节 宗教学学术史的伦理问题研究
- 第一部分 宗教现象学的问题与方法
- 第二章 荷兰——斯堪的纳维亚学派的宗教现象学
- 第一节 蒂勒与商特皮
- 第二节 克瑞斯腾森: “现象学家应该虚己”
- 第三节 索德布鲁姆的“圣俗之分”
- 第三章 奥托:从“神圣”到“圣秘”的现象学还原
- 第一节 “圣秘”:纯粹的神圣
- 第二节 “圣秘”的诸要素
- 第三节 “圣秘”的结构与特征
- 第四节 奥托的宗教现象学方法
- 第五节 宗教学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 第四章 舍勒:宗教语言与现象学表述进程
- 第一节 “绝对域”与神圣价值
- 第二节 “宗教行为”
- 第三节 “遮诠神学”与现象学的本质直观
- 第四节 “宗教与形而上学的整合体系”
- 第五节 现象学的自负与现象学的谦卑
- 第五章 海德格尔:“形式指引”与宗教生活现象学
- 第一节 “形式指引”
- 第二节 形式指引与基础存在论
- 第三节 诠释学“嫁接”于现象学
- 第四节 宗教生活现象学
- 第六章 凡·德·列欧:宗教的类型学与诠释学
- 第一节 “宗教”“现象”与现象学
- 第二节 “理想型”与宗教类型学
- 第三节 “同感”“领悟”与宗教现象学的诠释学路线
- 第四节 从方法论角度看列欧的宗教现象学的特点和成就
- 第七章 伊利亚德:神圣时空与宗教现象的结构
- 第一节 整体的神圣
- 第二节 “显圣”“神圣时空”与“象征”
- 第三节 “宗教人”
- 第四节 “范型”“结构学”与“形态学”
- 第二部分 宗教学学术史的伦理之维
- 第八章 狄奥多若:“身论”与“人格”概念的起源
- 第一节 本体论类比与狄奥多若的“身论”
- 第二节 “身”的三重玄义与“人格”概念的起源
- 第九章 奥古斯丁:《忏悔录》及其伦理思想
- 第一节 奥古斯丁与《忏悔录》
- 第二节 原罪论、恶非实体论、意志论道德心理学
- 第十章 波爱修:道德必然导向宗教
- 第一节 哲学的慰藉
- 第二节 道德必然导向宗教
- 第三节 古典时代与中世纪的思想桥梁
- 第十一章 阿奎那:《〈伦理学〉评注》与亚里士多德伦理学
- 第一节 阿奎那与《〈伦理学〉评注》
- 第二节 人性论、自然法与美德伦理
- 第十二章 施特劳斯:“犹太问题”与新保守主义宗教伦理
- 第一节 犹太问题与施特劳斯的政治哲学
- 第二节 新保守主义的宗教伦理
- 第三节 新保守主义与新宗教右翼结盟的宗教伦理基础
- 第十三章 桑德尔:宗教与政治中的道德问题
- 第一节 宗教与美国政治中的道德争论
- 第二节 千禧年主义、奥古斯丁传统与政治伦理
- 第三节 桑德尔:公民共和主义与政治中的道德问题
- 第十四章 审慎与尊重他者:宗教学的伦理立场反思
- 第一节 缪勒:译名之争与宗教对话伦理
- 第二节 多重参与和尊重他者:重审耶佛对话的三种模式
- 第十五章 结语
- 第一节 宗教现象学的理论得失及其学术影响
- 第二节 宗教伦理问题研究的若干结论
- 参考文献
- 跋
出版方
清华大学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80年6月,是由教育部主管、清华大学主办的综合出版单位。植根于“清华”这座久负盛名的高等学府,秉承清华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文精神,清华大学出版社在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里,迅速成长起来。清华大学出版社始终坚持弘扬科技文化产业、服务科教兴国战略的出版方向,把出版高等学校教学用书和科技图书作为主要任务,并为促进学术交流、繁荣出版事业设立了多项出版基金,逐渐形成了以出版高水平的教材和学术专著为主的鲜明特色,在教育出版领域树立了强势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