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中国网络教育政策变迁与互联网影响下的教育变革全景式分析。

内容简介

2012年,MOOC出现了,人们不断追问,什么是MOOC?怎么做MOOC?这些问题一下子把我们带回到了13年前,中国现代远程教育试点起步的时候。那时候,人们也在不断地问:什么是网络教育?怎么做网络教育?从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到MOOC,中国网络教育试点积累了哪些经验和教训?技术与教育之间到底存在一种怎样的影响逻辑?

本书上篇分析了中国网络教育政策变迁的脉络,以及公共服务体系、网院治理和网络课程等三方面的“有效实践”。下篇从教育的“技术”发展史、互联网影响社会变革的理论基础和互联网影响下知识产业链的变革等三方面,对互联网引起的这一场教育变革进行了全景式的分析。研究表明,每一种媒介技术都营造出一种全新的信息“集+散”平台。

这个信息“集+散”平台不仅是“社会合作的技术基础”,还是“人类的社会认知工具”。在互联网的影响下,知识生产将进入基于“大数据”的模式2阶段;新的表达要素和知识“装配”结构,将带来新的知识分工和专业分工;全球高等教育机构之间的横向布局,高等教育与企业等实践机构之间的纵向关系,将发生一系列的调整。

目录

  • 版权信息
  • 积极开展理论导向的教育政策经验研究
  • 绪论 认知推动的政策变迁
  • 上篇 中国网络教育的政策与实践
  • 第一章 中国网络教育政策变迁的脉络
  • 第一节 教育信息化建设:一个技术问题
  • 第二节 湖南大学的“试错”与“网络教育定位的变化”
  • 第三节 “有效实践”与“网络教育”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公共服务体系
  • 第一节 网络教育规范管理制度
  • 第二节 公共支持服务体系的理论与实践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有限自主权下的网院办学模式
  • 第一节 网络教育学院的定位和任务
  • 第二节 面向市场的网络教育办学机制
  • 第三节 弹性学制与教学资源开发
  • 第四节 网络教育质量管理标准化建设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网络课程
  • 第一节 对“网络课程”的“认知”
  • 第二节 “学生自主”的网络课程有效实践
  • 第三节 北大参与式网络课程的概念体系
  • 第四节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网络培训课程
  • 本章小结
  • 下篇 互联网:一个全新的教育生态环境
  • 第五章 教育的“技术”发展史
  • 第一节 技术:理论上“未表达”的影响变量
  • 第二节 媒介“技术”定义
  • 第三节 教育的“技术”发展史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互联网影响社会变革的理论基础
  • 第一节 信息技术:“世界3”的容身之处
  • 第二节 互联网:社会合作的技术基础
  • 第三节 媒介技术:社会认知工具
  •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互联网影响下知识产业链的变革
  • 第一节 知识生产:基于“大数据”的知识生产模式2
  • 第二节 知识流通与传播
  • 第三节 互联网影响下的教育变革
  • 本章小结
  • 总结 迎接新一轮网络教育探索
  • 附录一 教育部批准的网络教育试点院校
  • 附录二 主要网络教育政策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