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11千字
字数
2023-09-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以19世纪英文期刊中的儒学议题为中心,展开儒学译介与国际传播的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拟结合儒学西传的整体历程,对19世纪中国相关英文期刊中儒学人物、学派、核心概念的译介研究与传播展开点、线、面的考察,以钩沉儒学西传主题逐渐突破及由隐而显、由渐到快、由专业认知趋向专业与大众认知并轨的历史轨迹,进而在弥补儒学西传研究之重要缺环的同时,对当今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这一宏大话题予以现实关照和回应。
目录
- 版权信息
-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出版说明
- 绪论
- 第一节 本书的写作缘起
- 第二节 学术史梳理与内在问题概说
- 第三节 本书的期刊视野、研究内容与论述结构
- 第一章 儒经圣王形象的西方世界公众传播
- 第一节 “信古”:西班牙修士“出使报告”中的先声
- 第二节 “证古”:耶稣会士护教“书”中的雏形
- 第三节 “疑古”与“释古”:新教传教士“刊”中的转型
- 第四节 传播转型的主体动力与文体基础
- 小结
- 第二章 原始儒学议题的大众化与精细化
- 第一节 儒学译介早期议程设置的导向与动因
- 第二节 大众化与精细化在《印中搜闻》中的发生
- 第三节 大众化与精细化在《中国丛报》中的发展
- 第四节 大众化与精细化在《中国评论》中的深化
- 第五节 欧德理:儒学西传专业化与精细化的“异域之眼”
- 小结
- 第三章 朱子学英语世界公众传播的构型
- 第一节 朱子学最早西传英语世界诸说辨析与探讨
- 第二节 英语世界公众传播朱子学的动因
- 第三节 朱子学英语世界公众传播的汉学语境
- 第四节 朱子学英语译介与公众传播的具体形态
- 小结
- 第四章 “理”概念译释与理学西传的面相(上)
- 第一节 译“理”之争:马礼逊与米怜
- 第二节 “理”与“太极”之踌躇:麦都思
- 第三节 “理精于神”:湛约翰的译释拓展
- 第四节 因“译”之名而争“理”之实:湛约翰与麦丽芝
- 第五节 译释变通:理雅各的“理”译实践
- 第五章 “理”概念译释与理学西传的面相(下)
- 第一节 汇通与就简:卜道成与卜德的共相
- 第二节 “语义法”还是“官衔法”:卜德与卜弼德等的争议
- 第三节 无限接近“理”本体:20世纪的译释
- 余论 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的历史启示与新世纪实践
- 第一节 客体在场与主体缺席:19世纪儒学西传的历史遗憾
- 第二节 以孔子学院为中心的21世纪中国文化新型国际传播实践
- 第三节 孔子学院建设与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的主体在场路径
- 附录一 《印中搜闻》儒学主题刊文
- 附录二 《中国丛报》儒学主题刊文
- 附录三 《中国评论》儒学主题刊文
- 附录四 《教务杂志》儒学主题刊文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华书局
中华书局,全名为中华书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一家集编辑、印刷、出版、发行于一体的出版机构,于1912年1月1日由陆费逵筹资创办于上海。创立之初,以出版中小学教科书为主,并印行古籍、各类科学、文艺著作和工具书等。同时,中华书局还自办印刷厂,至1937年拥有印刷机械300余架,职工1000余人。1954年5月,中华书局总部迁址北京,1958年改为以整理古籍为主的专业出版社,在整理出版古籍和学术著作方面更有长足的进展,从而享誉海内外。曾出版《中华大字典》《四部备要》《图书集成》《中华百科丛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