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64千字
字数
2013-10-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揭秘媒介与女性的历史发展。
内容简介
《社会性别视野下的媒介研究》将媒介研究和性别研究相结合、女性主义视角和媒介研究的经典议题相结合。系统分析了媒介与女性的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对媒介与女性的历史发展进行了深入梳理。
目录
- 版权信息
- 第一章媒介与女性研究理论
-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理论
- 一、传统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继承
- 二、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发展
- 第二节 女性主义理论
- 一、社会性别理论
- 二、六种女性主义的微观理论
- 三、朱迪斯·巴特勒:后女性主义理论
- 第三节 传播学中的女权主义理论
- 一、无声群体理论
- 二、男权的全域
- 第四节 人类学和心理学中的媒介与性别理论
- 一、“性别表演”理论与媒介话语的性别形象建构机制
- 二、性别图式理论与女性媒介文本的生产
- 第二章媒介与女性研究方法
- 第一节 媒介与女性研究的方法论渊源
- 一、女性主义研究的方法论原则
- 二、传播学批判学派的方法论原则
- 第二节 几种常用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 一、定性的实地研究及质性研究方法
- 二、内容分析法
- 三、调查研究
- 四、实验法
- 第三节 媒介与女性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一、“媒介生产中的社会性别编码”主题
- 二、“媒介文本的社会性别”主题
- 三、“媒介受众”主题
- 第三章媒介与女性研究的历史发展
- 第一节 媒介与女性研究的发展
- 一、女性研究的发展
- 二、传播研究中的性别视角
- 第二节 近代中国的媒介与女性
- 一、女性发展的历史环境
- 二、社交公开与女学普及
- 三、早期的女性媒介
- 第三节 媒介中的女性公共空间——《玲珑》案例研究
- 一、封面女郎:图片中的女性空间
- 二、摩登新女性:女性话语的建构
- 三、体育健康:女性身体的新诠释
- 第四章电视与女性研究
- 第一节 电视与女性研究综述
- 一、电视与女性研究的历史
- 二、电视与女性研究的基本情况
- 第二节 不爱红装爱武装——意识形态与电视剧革命女性形象塑造
- 一、“红色经典”改编剧中的革命女性:从穿服装的角色到穿角色的服装
- 二、谍战剧中的女特工:无深度的颜色和无人性的光亮
- 第五章网络与女性研究
- 第一节 网络与女性研究综述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内容
- 第二节 网络与女性研究的特点
- 一、信息时代的性别鸿沟
- 二、女性接近信息和传播技术的核心议题
- 三、在新信息和传播技术领域的女性研究
- 四、女性博客阅读中的身份认同与文本解读
- 第三节 网络与女性研究的现状
- 一、网络的性别歧视问题
- 二、网络空间中女性的失衡与缺位
- 三、博客与性别传播
- 四、网络色情与性别观念的传播
- 五、网络时代女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
- 六、传播新技术与女性
- 第六章广播与女性研究
- 第一节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广播
- 一、广播与社会性别意识
- 二、女性广播的发展
- 三、国内女性广播研究
- 第二节 女性广播节目的社会性别意识——《三色玫瑰坊》案例研究
- 一、女性广播节目《三色玫瑰坊》
- 二、研究方法
- 三、《三色玫瑰坊》的社会性别意识考察
- 四、对《三色玫瑰坊》性别意识的评价
- 第三节 女性广播节目中增强社会性别意识的对策
- 一、女性广播节目缺失社会性别意识的原因
- 二、女性广播节目发展社会性别意识的对策
- 第七章媒介与女性研究的热点议题
- 第一节 性别议题的媒介传播
- 一、媒介传播对性别议题的引导
- 二、媒介传播对女性赋权的促进
- 三、性别议题与消费文化的合谋
- 四、媒介现实与学术研究的错位
- 第二节 “剩女”传播现象与媒介传播策略
- 一、“剩女”现象的话语情境分析
- 二、“剩女”内涵的文化编码分析
- 三、“剩女”概念的意识形态分析
- 四、“剩女”议题的市场与权力分析
- 五、结论
- 第八章国际视野中的媒介与女性研究
- 第一节 媒介与女性主义
- 第二节 女性主义媒介研究的研究领域
- 一、媒介产业中的女性
- 二、媒介内容中的女性再现
- 三、女性受众与媒介研究
- 第三节 女性主义媒介研究的方法论
- 一、性别意识与性别视角
- 二、对内容/文本的分析
- 三、问卷调查、个案研究和跨文化研究
- 四、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的前身是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成立于1985年,是改革开放后最早成立的大学出版社之一。其上级主管单位是中国传媒大学,业务上受国家教育部社科司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指导。2004年9月改称现名。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现有播音主持、语言艺术、新闻传播、影视艺术、媒体管理、编校译中心等六个编辑部,以及市场中心、出版部、行政与总编办公室、财务部、数字出版部、经营中心等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