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讲述自二战结束直到20世纪70年代初中苏两党、两国关系。

内容简介

中苏同盟的建立、中苏同盟与朝鲜战争、苏联调整对华政策与中苏同盟的蜜月期、中苏在内外政策的上分歧及两国领导人之间难以弥合裂痕的出现等。作者利用大量第一手资料,包括解密的前苏联档案、新近公开的中国外交部档案和一些外交官、当事人的访谈,描绘了中苏由建立同盟到蜜月期到出现裂痕的历史过程。

目录

  • 版权信息
  • 无奈的选择:冷战与中苏同盟的命运(1945-1959)(上册)
  • 见证与反思
  • 中苏关系历史演变的新诠释(代序)
  • 导言 中苏关系史研究与档案文献利用
  • 第一章 东北问题所展示的战后中苏关系背景
  • 一 斯大林在中国推行“联合政府”政策
  • 二 苏共左右逢源与中共独占东北的决心
  • 三 苏联从东北撤军与中国内战的开启
  • 四 莫斯科对中共东北政权的物质援助
  • 五 苏共对进一步援助中共的忧虑和思考
  • 第二章 中苏两党高层接触与同盟建立的基础
  • 一 毛泽东急于取得莫斯科的理解和支持
  • 二 斯大林有意调停和谈与毛泽东的激烈反应
  • 三 米高扬秘密访问西柏坡的积极成果
  • 四 刘少奇秘密访问莫斯科的重大收获
  • 五 毛泽东公开宣布“一边倒”的既定方针
  • 第三章 同盟条约谈判中的利益冲突及其结果
  • 一 斯大林有意回避处理中苏条约问题
  • 二 毛泽东坚持必须签订新的中苏条约
  • 三 莫斯科对中苏谈判文件的精心准备
  • 四 斯大林迫于形势而做出重大让步
  • 五 苏联在后期谈判中的经济要求和算计
  • 六 斯大林为维护苏联战略利益的深层考虑
  • 第四章 中苏同盟在朝鲜战争期间的巩固和发展
  • 一 中共搁置台湾战役计划及其制约因素
  • 二 毛泽东被迫接受朝鲜战争的既成事实
  • 三 中苏对出兵援助朝鲜问题的各自打算
  • 四 苏联空军出动和“米格走廊”的建立
  • 五 斯大林在战略策略上对毛泽东的支持
  • 六 战时苏联对中国的军事和经济援助
  • 第五章 苏联调整对华政策与中苏同盟“蜜月”
  • 一 赫鲁晓夫把中苏关系推上新台阶
  • 二 苏联退出股份公司和归还旅顺港
  • 三 新中国掀起全面学习苏联的高潮
  • 四 苏联对中国的大规模经济援助
  • 五 苏联专家在中国的作用和影响
  • 第六章 苏共二十大与中共八大的政治双重奏
  • 一 苏共二十大提出的新方针及其实质
  • 二 对个人崇拜的批判与“非斯大林化”
  • 三 “秘密报告”冲击波与毛泽东的反应
  • 四 以苏为鉴与中共对发展道路的思考
  • 五 中共八大新党章不再提毛泽东思想
  • 无奈的选择:冷战与中苏同盟的命运(1945-1959)(下册)
  • 第七章 波匈事件与中共对莫斯科的政治支持
  • 一 赫鲁晓夫急需中共协助处理东欧问题
  • 二 波兰危机与中共提出的原则和立场
  • 三 中共在匈牙利事件中的作用和影响
  • 四 赫鲁晓夫面对波匈事件余波的困境
  • 五 周恩来在苏、波、匈三国的穿梭外交
  • 第八章 中苏两党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走上顶峰
  • 一 毛泽东提出召开共产党会议解决问题
  • 二 六月事件与毛泽东对赫鲁晓夫的支持
  • 三 赫鲁晓夫决定帮助中国研制核武器
  • 四 中苏在政治上紧密配合的经典之作
  • 五 毛泽东在莫斯科会议“指点江山”
  • 第九章 “大跃进”、人民公社与中苏对内政策分歧
  • 一 中苏两国团结合作的继续努力
  • 二 毛泽东追求的共产主义乌托邦
  • 三 在狂热群众运动中的苏联专家
  • 四 莫斯科从热情支持到谨慎反对
  • 五 毛泽东在庐山向赫鲁晓夫“宣战”
  • 第十章 炮击金门、中印冲突与中苏对外政策分歧
  • 一 长波电台和“共同舰队”引起的风波
  • 二 炮击金门与赫鲁晓夫的尴尬处境
  • 三 赫鲁晓夫决定停止对中国核援助
  • 四 中印边界冲突与苏联的中立立场
  • 五 两国领导人之间激烈的争吵和辩论
  • 结语 关于中苏同盟破裂深层原因的再讨论
  • 附录一 参考和征引文献
  • 附录二 外国人名译名对照表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中文在线数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文在线(股票代码:300364)数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成立于清华大学,以“传承文明”为企业使命,以“文学+”、“教育+”双翼飞翔为企业发展战略。 2015年1月21日,中文在线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成为中国“数字出版第一股” 中文在线拥有数字内容资源超过500万种,签约版权机构600余家,签约知名作家、畅销书作者2,000余位。旗下拥有17K小说网、四月天小说网、汤圆创作三大网络文学原创平台,驻站网络作者超过400万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