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6.9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33千字
字数
2016-04-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日本研文社新书: 以民众视角观察抗日战争
内容简介
本书由日本研文社2014年出版,是从中国民众的角度来重新观察抗日战争的。这种视角的转换,为抗日战争史研究带来了活力。本书将眼光聚焦于“饥饿、社会改革、民族主义”三个问题,一方面深度刻描了中国民众受到日军侵略的战争伤害,另一方面细致地研究了中国民族主义与抗日战争、民众动员的关系。本书参考已有研究成果,利用行政文书、政党资料、报纸、杂志、回忆、外国人的记录等史料,采用社会史的研究方法,生动地再现了抗战时期中国民众的生活实态与真实心理。这是以前较少见到的一部作品。
目录
- 封面
- 书名页
- 版权页
- 内容简介
- 作者简介
- 主要译者简介
- 日本入侵如何推动中国形成现代民族国家?
- 以“心性”探索理解战时中国民众
- 社会史与政治史融合的成果中国人的“心性”与日本人的“心性”
- “站在中国民众的立场上”
- 中文版自序
- 日文版自序
- 目录
- 第一部分 向饥饿宣战
- 前言
- 第一章 战场及其毗邻地区
- 第一节 浙江省——拉锯战争的受害者
- 第二节 河南省——大饥馑
- 第二章 日军占领区、汪伪政权统治区——上海
- 第一节 从淞沪会战开始到太平洋战争爆发
- 第二节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
- 第三章 国民政府统治区——重庆与成都
- 第四章 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
- 第一节 民众负担的增加
- 第二节 抗击自然灾害
- 小结
- 第二部分 民族主义与社会改革:以太行抗日根据地为中心
- 前言
- 第一章 太行根据地的社会与民众
- 第一节 村落与农民
- 第二节 太行地区的土地问题
- 第二章 抗日根据地的建设与民众
- 第一节 抗日根据地的建设
- 第二节 民众运动的激进化及其被纠正
- 第三章 抗日根据地的危机
- 第一节 百团大战与日军的反扑
- 第二节 晋冀鲁豫边区成立
- 第三节 日军的“治安强化运动”与根据地的缩小
- 第四章 危机的克服与根据地的扩大
- 第一节 1942年的民众运动
- 第二节 民众运动的再起
- 第三节 1944年至1945年的民众运动
- 小结
- 结束语
- 附录
- 日军在华北占领区的军事统治
- 前言:“满洲”统治的经验
- 一 华北统治体制的形成和“治安战”的开展
- 二 “扫荡战”与“反扫荡战”
- 结语 “满洲”与华北
- 全面抗日战争的冲击:中国的国民统一和社会结构
- 一 前言
- 二 民族主义的深化和民国统一的发展
- 三 社会结构的变化
- 结语
-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的工业工人——以昆明的一家国营工厂为例
- 前言
- 一 工人的构成
- 二 工人的素质和工作条件
- 三 国营工厂的性质与工人的稳定性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石岛纪之教授主要著述
- 日文版后记
- 译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