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精选15篇成果,呈现西方对中国的研究视角。

内容简介

本书分别从“中西文论的方法论反思”、“西方左翼思潮对中国的关注与误读”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东学西渐”三个角度展开研究,并从阶段性成果中遴选出有代表性的15篇成果。

分别对“对话主义研究方法”、“中国文论主体性”,以及本雅明的“誊写美学”、约翰·哈特利等对中国创意产业的看法、德里克对革命中国的阐释、巴迪欧对毛泽东《矛盾论》的借鉴、齐泽克对“中国道路”的误读、德里达的汉字之思、德勒兹和加塔利对中国思想的生成思考、阿恩海姆的“太极图”分析、克里斯蒂娃的汉字和互文性的思考、朱利安的远西对话等,初步呈现了20世纪西方文论中的中国知识图景。

目录

  • 版权信息
  • 第一篇 中西文论对话的方法论反思
  • 中学西话的“对话主义”研究视野
  • 一、 “西方理论,中国经验”? 中西文论对话研究的问题意识
  • 二、全面升级“对话主义”的研究方法
  • 三、 “视域错位”和“不对等对话”:如何“让被看者发声”?
  • 四、 “经由世界,研究中国”:重建当代中国文论的主体性
  • 西方文论“中国问题”的研究方法
  • 一、作为“折中”或“兼顾”的研究目的与过程
  • 二、作为文论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 三、分类与文类研究
  • 中西文论交流与对话的主体性建基
  • 中西对话“多元共生”的文化理想
  • 一、中国作为反思方法
  • 二、中国作为异域资源
  • 三、全球化、多元共生与中西文化的交往对话
  • 四、结语:在中西思想的对话中建构中国文论话语
  • 第二篇 《矛盾论》与西方左翼思潮中的“毛泽东美学”
  • 西方左翼思潮中的毛泽东美学
  • 布莱希特对毛泽东《矛盾论》的美学转化
  • 一、布莱希特读《矛盾论》
  • 二、布莱希特谈戏剧中的“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
  • 三、“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在戏剧实践中的相互转化问题
  • 西方左翼话语怎样阐释中国马克思主义?:德里克对《矛盾论》的解读
  • 一、指向实践的《矛盾论》
  • 二、指向理论的《矛盾论》
  • 三、双重视角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不平衡矛盾与一分为二:巴迪欧论毛泽东的《矛盾论》
  • 一、现实矛盾及其不平衡性
  • 二、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
  • 三、超越决定和主体介入
  • 第三篇 中国汉字与法国后结构主义
  • 德里达思考汉字的方法
  • 一、德里达为什么必须思考汉字?
  • 二、通过汉学思考作为哲学问题的汉字
  • 三、通过汉字解构“文字等级论”
  • 四、结论:“汉语图形形式的用途”
  • 从“替补之链”到“书写剧场”:经由德里达重思汉字起源之谜
  • 一、缘起:从《论文字学》开始的汉字之思
  • 二、 “书写-剧场”:从马拉美到索莱尔斯
  • 三、引申的反思:比较? 连接? 剧场? ——回归汉字之“起源”
  • 汉字与“互文性”:克里斯蒂娃后结构主义理论的中国维度
  • 一、作为“中国神话”的汉字
  • 二、“互文性”理论中的汉字思想
  • 三、“超文本”实践中的汉字书写
  • 结 论
  • 符号系统等级论与颠倒的“言象意”等级之内在理路辨析
  • 引 言
  • 一、本维尼斯特的“诠释系统”与“被诠释系统”
  • 二、“言”与“象”的等级秩序
  • 三、作为内在性“中介”的语言
  • 第四篇 政治诗学对文化中国的重新发现
  • 本雅明“手工复制时代”的誊写美学
  • 一、誊写:“文学文化无与伦比的保证”
  • 二、讲故事的艺术与誊写术
  • 三、印刷术与誊写术
  • 蝴蝶:齐泽克的古代中国镜像
  • 一、 “庄周梦蝶”:认同与幻象的理论
  • 二、 《M.蝴蝶君》:主体与他者的欲望镜像
  • 三、儒家文化:意识形态镜像
  • 第五篇 中国思想的西学转换
  • “语言学诗学”视野中的民间文化问题
  • 一、形式主义的语言学诗学与中国民俗、年画
  • 二、历史比较语言学诗学与中国俗文学
  • 三、超语言学的语言学诗学与中国俗文学
  • 查瓦茨卡娅的《中国古代绘画美学问题》:俄国文论里的中国画论关键词
  • 一、以西释中视角下的“气韵生动”
  • 二、以中释中视角下的“画道”
  • 三、中西互释视角下的“天地”等关键词
  • 四、多重视角下的“多元共生”
  • 阿恩海姆的“太极图”:格式塔艺术心理学中的中国图形
  • 一、以中国为例证:从太极图说开去
  • 二、以中国为灵感:阴阳互动与道家思想
  • 三、以中国为路径:迂回中的中国意象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 加载中...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