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中国时代”第一卷,一部美国观的中国现代史。

内容简介

西方如何认识中国?他们如何发现中国,发现同样的一件事的背后与我们认知不同的部分。本书试图探究美国人对于中国历史的记录方式,以及他们如何看待中国,如何围观中国的方法。

了解他国对中国历史的研究,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进而引发多层面更深入的思考。为此,我们需要一本原始的,没有任何修饰的美国人对于中国历史的记录方式,不管这是一种偏见还是洞见,不管是一种真知还是误读。

这本美国人撰写的参考消息式的中国现代史,对我们认识正在快速前进的中国有着积极意义。

100万字,25位学者,历时八年,六本美国主流报刊编就的一部美国观的中国现代史,中国人了解美国主流媒体刻录中国的方式与观察。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章 围观者记录的中国时间
  • 01 1930-1934年 登上宝座的蒋宋王朝
  • 紫禁城宝藏南迁
  • 痛失东三省,“少帅”掌权
  • 委员长的南京政权
  • 疲于奔命的蒋介石
  • 蒋宋家天下
  • 西藏故事:政治与宗教的暗中较量
  • 内忧外患,国民政府酝酿财政对策
  • 02 1935-1936年 日本人虎视中国
  • 蒋介石的“新生活”和屠杀
  • 何应钦出卖了华北
  • 吴佩孚要重出江湖
  • 蒋介石西退,汪精卫复用
  • 协议卖国,汪精卫遇刺
  • 日本占领天津机场,图谋华北“自治”
  • 1936年:“梨核”之罪
  • 03 1937年 日本制作的侵略战争
  • 西安事变成功,蒋介石获释
  • 1937年的禁烟运动
  • 国共酝酿联合抗日
  • 侵略前夕
  • 卢沟桥的月亮
  • 8月23日,日军登陆上海
  • 中日上海交锋
  • 日军被阻挡在华北
  • 日军轰炸山东,宋美龄叙述恐怖战争
  • 战争在推进,政府撤退
  • 04 1938年 毛泽东的自传与斯诺的延安
  • 红星照耀中国
  • 混乱的战争废墟
  • 战争一周年
  • 广州、汉口失陷
  • 举国西迁
  • 05 1939年 汉奸与画家,战争下的人物百态
  • 中国第一个上过《时代》封面的人死了
  • 机会分子蒋介石
  • 侵略者的代价
  • 政经中心转移至西南
  • 汉奸与画家,战争下的人物百态
  • 苏联与日本、中国,奇怪的关系
  • 06 1940—1942年 大合唱救中国
  • 从兔年到龙年
  • 战争3周年
  • 中国合唱:“救,救,救中国”
  • 中国需要盟国帮助
  • 哲学家走了
  • 蒋介石的两条线路和两个计划
  • 07 1943—1944年 蒋介石的《中国之命运》
  • 侵略者失败的征兆
  • 胜利曙光下的艰难反击
  • 宋美龄在美演讲请援
  • 长江流域对日作战胜利
  • 蒋介石总统
  • 1944年。宋庆龄的愤怒。内战的可能。
  • 孙科呼吁政治民主
  • 史迪威与蒋介石的“中美关系”
  • 延安整风,重庆重组
  • 08 1945—1946年 毛主席与蒋委员长:在胜利与内战之间
  • 一个美国人眼中的国共相争
  • 蒋介石的参谋长魏德迈将军
  • 中国:在旋涡和阴影中受降
  • 百废待兴,国共议和
  • 国共重庆谈判
  • 争夺满洲里
  • 褒贬不同的两个传奇人物
  • 马歇尔的使命
  • 脆弱的和谈
  • 苏联红军撤走
  • 1946年的国民大会
  • 09 1947年 陈仪的台湾,林彪出现在东北
  • 陈仪往事:二二八事件
  • 1947年的人物志
  • 物价飞涨的几个侧面
  • 满洲、华北争夺
  • 美国减少对国民党的支援
  • 来自新疆的麻烦
  • 美国人的中国报道
  • 左翼民主派被监视
  • 国民党的普选
  • 傅作义将军和沈阳城
  • 10 1948—1949年 蒋介石的大溃败
  • “基督将军”冯玉祥
  • 国民党每况愈下
  • 蒋介石的无奈
  • 国共人物素描:胡宗南与陈毅
  • 蒋介石在庐山上的忧虑
  • 陈毅的诗
  • 阎锡山丢失太原,国民党大撤退
  • “援助中国”的意识形态因素
  • 令人震惊的历史性的一周
  • 11 1950-1951年 在历史的分水岭上
  • 败退台湾,风雨飘摇的国民党
  • 红色中国的毛泽东
  • 走向胜利的中国红军
  • 朝鲜战场上中国军队分析
  • 美国人的仇恨与停火传言
  • 改造反革命分子
  • 美国人眼中的周恩来
  • 北京鼓励青年参军赴朝鲜战场
  • 12 1952-1954年 在革命的阵痛中
  • 被西方敌视的中国龙
  • 艾森豪威尔的第七舰队
  • 大预算与大跃进
  • 两个反共人士:李承晚与蒋介石
  • 美国的忧虑
  • 建造新中国铁路网
  • 蒋介石提名“副总统”
  • 农村合作社的故事
  • 魅力周恩来
  • 周恩来在日内瓦的外交胜利
  • 中国的共产主义挑战
  • 英国工党的中国之旅
  • 苏联与中国签署友好条约
  • 13 1955-1956年 周恩来的胜利
  • 被猜测中的蒋介石
  • 台湾,在徘徊与叹息中的蒋介石
  • 周恩来万隆之行
  • 周恩来的精彩
  • 北京生活
  • 北京的善意:释放美国飞行员
  • 新社会和新生活
  • 一个儿童的香港假日
  • 周恩来再访尼赫鲁
  • 14 1957年 反右倾与整风运动
  • 从婚姻开始的法律改革
  • 被运往台湾的中国杰作
  • 毛泽东的演讲:关于人民内部矛盾
  • 《环球邮报》记者与中国
  • 反右倾拉开序幕
  • 15 1958年 解放台湾与大跃进
  • 刘少奇的报告
  • 蒋介石的同乡陈诚
  • 中共炮击金门
  • 在炮声中焦虑不宁的蒋介石
  • 毛泽东的大炼钢铁之年
  • 16 1959年 丰收浮夸风与肆虐的水神
  • 物资短缺的年代
  • 丰收浮夸风与肆虐的水神
  • 公社制度
  • 赫鲁晓夫参加中国10周年国庆
  • 1959年的台湾状况
  • 17 1960-1961年 饥饿与背叛的一年
  • 1960年的大事记
  • 茅盾,以及《环球邮报》记者
  • 乌托邦公社
  • 来自北京的艺术珍宝
  • 共产主义阵营的裂痕:苏共第22届大会
  • 赫鲁晓夫的挑衅
  • 蒙哥马利和毛泽东
  • 1961年的饥饿
  • 是暂时的缺乏还是可怕的灾难
  • 18 1962-1963年 中苏关系破裂
  • 克劳弗德的中国收藏
  • 香港的富翁兄弟
  • 中苏裂痕加剧
  • 斯诺再次访问中国
  • 中苏关系完全破裂
  • 社会主义中国的外交成就
  • 红色中国的典型教育
  • 社会主义世界的严峻形势
  • 太子蒋经国
  • 19 1964年 原子弹改变了中国的国际情势
  • 周恩来出访斯里兰卡
  • 毛泽东的战略立场
  • 赫鲁晓夫的狂傲
  • 中苏分裂对西方的意义
  • 帝国主义者旅游见闻
  • 中国与苏联在布加勒斯特的较量
  • 原子弹冲击波
  • 爆炸改变了中国的国际情势
  • 周恩来参加苏联的庆典
  • 美国人的议论和焦虑
  • 美国人试图了解中国
  • 20 1965年 美国人的越南战争
  • 印尼退出联合国,出访北京
  • 美国人要去“拯救”越南
  • 傲慢的美国人的战争分析
  • 美国人的如意算盘
  • 第二次原子弹爆炸
  • 美国人停止对台援助
  • 李宗仁回大陆
  • 1965年的法国访客
  • 21 1966年 文化大革命来了
  • 被封锁的红色中国
  • 大批判就要来临
  • 1966年的中国大视野
  • 二号人物林彪
  • 噩梦降临
  • 毛泽东与林彪
  • 战斗着的革命小将们
  • 毛夫人江青
  • 中国对澳门殖民政府的五项要求
  • 22 1967年 混乱时间
  • 派系之间的暴力
  • 猜想中共政权
  • 芭蕾舞剧院的一晚
  • 在美国的中国劳工
  • 林彪说革命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 23 1968年 文化大革命的“成果”
  • 第7次爆炸及西方的怀疑
  • 法国参赞的中国之旅和他的旅行指南
  • 文化大革命的“成果”
  • 样板戏
  • 24 1969年 与苏联的边境冲突
  • 中苏边境武装冲突及背景
  • 毛泽东在“中共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
  • 1969年的蒋介石与他的国民党改革
  • 综述社会主义中国20年
  • 中苏关系新动向
  • 25 1970年 中美秘密接触
  • 中美互相打量
  • 东方红
  • 军人黄永胜
  • 斯诺:天安门上会见毛泽东
  • 承认中国
  • 上山下乡:1970年的变化
  • 26 1971年 乒乓球的故事
  • 微妙的变化,见证乒乓球外交
  • 尼克松对华新观点
  • 尼克松准备访华
  • 策略性暗示
  • 尼克松将面临的情势
  • 访华影响力
  • 访华前的一个插曲
  • “联大”上的交锋
  • 关于林彪的传言
  • 林彪死了
  • 蒋介石最后的阵地
  • “一个中国”进入联合国
  • 细节:中国代表团访问并重返联合国
  • 27 1972年 尼克松访华全纪录
  • 中美关系的新开端
  • 尼克松谈中美外交进程
  • 震惊世界的七天
  • 尼克松的“长征”之路
  • 《时代》记者的中国调查
  • 中日恢复对话
  • 中国文化团访美
  • 邓小平走出阴影
  • 28 1973-1974年 被批判的孔圣人
  • 复活的孔子
  • 新一轮文化大革命
  • 白热化的文字战
  • 29 1975年 邓小平复出:温和派的胜利
  • 反间谍的战争
  • 70岁的邓小平
  • 谁将脱颖而出
  • 新政府的挑战
  • 蒋介石:牺牲品的死亡
  • 新的三极平衡
  • 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
  • 福特访问北京
  • 福特与毛泽东会晤
  • 30 1976年 国殇与阴云
  • 周恩来去世
  • 华国锋浮出水面
  • 尼克松的中国之旅
  • 天安门的祭奠
  • 基辛格眼中的毛泽东
  • 斯诺的回忆录
  • 伟大舵手与世长辞
  • 悲痛中的城市
  • 华国锋上任
  • 建筑一座新的长城
  • 讨伐江青等“四人帮”
  • 31 后记 制造中国版《光荣与梦想》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2个评分

出版方

中作华文

作家出版社是中国作家协会所属国家级大型文学出版社,现设有八个图书编辑室和《作家文摘》报社。自1953年建社以来,广泛团结中外作家,致力于荟萃当代文学佳作,扶植文坛新人,促进海内外文学交流,出版了大量的优秀文学图书,其中有部分作品先后被介绍到海外,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为了加强海内外的文学交流,与国际出版业接轨,作家出版社曾推出不少引进版图书,深受广大作家和读者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