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90千字
字数
2020-01-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西门子PLC变频器触摸屏组态技术入门,实例亲手操作。适合自学与教材使用。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西门子PLC、变频器和触摸屏组态技术,主要内容有PLC入门、西门子S7~200 SMART PLC介绍、S7~200 SMART PLC编程软件的使用、基本指令的使用及应用实例、顺序控制指令的使用及应用实例、功能指令说明及使用举例、PLC通信、变频器的基本结构原理、西门子变频器的接线操作与参数设置、变频器的典型应用电路、变频器与PLC的综合应用、西门子精彩系列触摸屏(SMART LINE)介绍、西门子WinCC组态软件快速入门、WinCC软件常用对象及功能的使用举例、用触摸屏操作和监控件PLC实战。本书具有起点低、由浅入深、语言通俗易懂,并且内容结构安排符合学习认知规律,另外本书配置了教学视频,可帮助读者更快更直观掌握有关技能。本书适合作PLC、变频器和触摸屏组态技术的自学图书,也适合作职业院校电类专业的PLC、变频器和触摸屏组态技术教材。
目录
- 封面
- 书名页
- 内容简介
- 版权信息
- 前言
- 目录
- 第1章 PLC入门
- 1.1 概述
- 1.1.1 PLC的定义
- 1.1.2 PLC的分类
- 1.按结构形式分类
- 2.按控制规模分类
- 3.按实现功能分类
- 1.1.3 PLC的特点
- 1.2 PLC控制与继电器控制比较
- 1.2.1 继电器正转控制线路
- 1.2.2 PLC正转控制线路
- 1.2.3 PLC、继电器和单片机控制系统的比较
- 1.3 PLC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 1.3.1 PLC的组成框图
- 1.3.2 PLC内部组成单元说明
- 1.CPU
- 2.存储器
- 3.输入/输出接口
- 4.通信接口
- 5.扩展接口
- 6.电源
- 1.3.3 PLC的工作方式
- 1.4 PLC的编程语言
- 1.4.1 梯形图(LAD)
- 1.4.2 功能块图(FBD)
- 1.4.3 指令语句表(STL)
- 1.5 PLC应用系统开发举例
- 1.5.1 PLC应用系统开发的一般流程
- 1.5.2 PLC控制电动机正、反转的开发实例
- 1.明确系统的控制要求
- 2.确定输入/输出设备,并为其分配合适的I/O端子
- 3.绘制系统控制线路图
- 4.编写PLC控制程序
- 5.连接PC与PLC
- 6.模拟测试运行
- 7.安装系统控制线路,并进行现场调试
- 8.系统投入运行
- 第2章 西门子S7-200 SMART PLC介绍
- 2.1 PLC硬件介绍
- 2.1.1 两种类型的CPU模块
- 2.1.2 CPU模块面板各部件说明
- 2.1.3 CPU模块的接线
- 1.输入/输出端的接线方式
- 2.CPU模块的接线实例
- 2.1.4 信号板的安装使用与地址分配
- 1.信号板的安装
- 2.常用信号板的型号
- 3.信号板的使用与地址分配
- 2.1.5 S7-200 SMART常用模块及附件与订货号含义
- 1.常用模块及附件
- 2.订货号含义
- 2.2 PLC的软元件
- 2.2.1 输入继电器(I)和输出继电器(Q)
- 1.输入继电器(I)
- 2.输出继电器(Q)
- 2.2.2 辅助继电器(M)、特殊辅助继电器(SM)和状态继电器(S)
- 1.辅助继电器(M)
- 2.特殊辅助继电器(SM)
- 3.状态继电器(S)
- 2.2.3 定时器(T)、计数器(C)和高速计数器(HC)
- 1.定时器(T)
- 2.计数器(C)
- 3.高速计数器(HC)
- 2.2.4 累加器(AC)、变量存储器(V)和局部变量存储器(L)
- 1.累加器(AC)
- 2.变量存储器(V)
- 3.局部变量存储器(L)
- 2.2.5 模拟量输入寄存器(AI)和模拟量输出寄存器(AQ)
- 第3章 S7-200 SMART PLC编程软件的使用
- 3.1 软件的安装、卸载与软件窗口介绍
- 3.1.1 软件的安装与启动
- 1.软件的安装
- 2.软件的启动
- 3.1.2 软件的卸载
- 3.1.3 软件窗口组件说明
- 3.2 程序的编写与下载
- 3.2.1 项目创建与保存
- 3.2.2 PLC硬件组态(配置)
- 3.2.3 程序的编写
- 3.2.4 PLC与计算机的连接及通信设置
- 1.PLC与计算机的硬件通信连接
- 2.通信设置
- 3.下载与上传程序
- 4.无法下载程序的解决方法
- 3.3 程序的编辑与注释
- 3.3.1 程序的编辑
- 1.选择操作
- 2.删除操作
- 3.插入与覆盖操作
- 3.3.2 程序的注释
- 1.程序与程序段的注释
- 2.指令元件的注释
- 3.4 程序的监控与调试
- 3.4.1 用梯形图监控调试程序
- 3.4.2 用状态图表的表格监控调试程序
- 3.4.3 用状态图表的趋势图监控调试程序
- 3.5 软件的一些常用设置及功能使用
- 3.5.1 软件的一些对象设置
- 3.5.2 硬件组态(配置)
- 3.5.3 用存储卡备份、复制程序和刷新固件
- 1.用Micro SD卡备份和复制程序
- 2.用Micro SD卡刷新固件
- 3.用Micro SD卡将PLC恢复到出厂值
- 第4章 基本指令的使用及应用实例
- 4.1 位逻辑指令
- 4.1.1 触点指令
- 1.普通触点指令
- 2.边沿检测触点指令
- 4.1.2 线圈指令
- 1.指令说明
- 2.指令使用举例
- 4.1.3 立即指令
- 1.立即触点指令
- 2.立即线圈指令
- 4.1.4 RS触发器指令
- 1.指令说明
- 2.指令使用举例
- 4.1.5 空操作指令
- 4.2 定时器
- 4.2.1 通电延时型定时器(TON)
- 1.指令说明
- 2.指令使用举例
- 4.2.2 断电延时型定时器(TOF)
- 1.指令说明
- 2.指令使用举例
- 4.2.3 记忆型通电延时定时器(TONR)
- 1.指令说明
- 2.指令使用举例
- 4.3 计数器
- 4.3.1 加计数器(CTU)
- 1.指令说明
- 2.指令使用举例
- 4.3.2 减计数器(CTD)
- 1.指令说明
- 2.指令使用举例
- 4.3.3 加减计数器(CTUD)
- 1.指令说明
- 2.指令使用举例
- 4.4 常用的基本控制线路及梯形图
- 4.4.1 启动、自锁和停止控制线路与梯形图
- 1.采用输出线圈指令实现启动、自锁和停止控制
- 2.采用置位、复位指令实现启动、自锁和停止控制
- 4.4.2 正、反转联锁控制线路与梯形图
- 4.4.3 多地控制线路与梯形图
- 4.4.4 定时控制线路与梯形图
- 1.延时启动定时运行控制线路与梯形图
- 2.多定时器组合控制线路与梯形图
- 4.4.5 长定时控制线路与梯形图
- 4.4.6 多重输出控制线路与梯形图
- 4.4.7 过载报警控制线路与梯形图
- 4.4.8 闪烁控制线路与梯形图
- 4.5 基本指令应用实例
- 4.5.1 喷泉的PLC控制线路与程序详解
- 1.明确系统控制要求
- 2.确定输入/输出设备,并为其分配合适的I/O端子
- 3.绘制喷泉控制线路图
- 4.编写PLC控制程序
- 4.5.2 交通信号灯的PLC控制线路与程序详解
- 1.明确系统控制要求
- 2.确定输入/输出设备,并为其分配合适的I/O端子
- 3.绘制交通信号灯控制线路图
- 4.编写PLC控制程序
- 4.5.3 多级传送带的PLC控制线路与程序详解
- 1.明确系统控制要求
- 2.确定输入/输出设备,并为其分配合适的I/O端子
- 3.绘制多级传送带控制线路图
- 4.编写PLC控制程序
- 4.5.4 车库自动门的PLC控制线路与程序详解
- 1.明确系统控制要求
- 2.确定输入/输出设备,并为其分配合适的I/O端子
- 3.绘制车库自动门控制线路图
- 4.编写PLC控制程序
- 第5章 顺序控制指令的使用及应用实例
- 5.1 顺序控制与状态转移图
- 5.2 顺序控制指令
- 5.2.1 指令名称及功能
- 5.2.2 指令使用举例
- 5.2.3 指令使用注意事项
- 5.3 顺序控制的几种方式
- 5.3.1 选择性分支方式
- 5.3.2 并行分支方式
- 5.4 顺序控制指令应用实例
- 5.4.1 液体混合装置的PLC控制线路与程序详解
- 1.系统控制要求
- 2.确定输入/输出设备,并为其分配合适的I/O端子
- 3.绘制控制线路图
- 4.编写PLC控制程序
- 5.4.2 简易机械手的PLC控制线路与程序详解
- 1.系统控制要求
- 2.确定输入/输出设备,并为其分配合适的I/O端子
- 3.绘制控制线路图
- 4.编写PLC控制程序
- 5.4.3 大小铁球分拣机的PLC控制线路与程序详解
- 1.系统控制要求
- 2.确定输入/输出设备,并为其分配合适的I/O端子
- 3.绘制控制线路图
- 4.编写PLC控制程序
- 第6章 功能指令说明及使用举例
- 6.1 功能指令使用基础
- 6.1.1 数据类型
- 1.字长
- 2. 数据的类型和范围
- 3.常数的编程书写格式
- 6.1.2 寻址方式
- 1.直接寻址
- 2.间接寻址
- 6.2 传送指令
- 6.2.1 单一数据传送指令
- 6.2.2 字节立即传送指令
- 6.2.3 数据块传送指令
- 6.2.4 字节交换指令
- 6.3 比较指令
- 6.3.1 字节触点比较指令
- 6.3.2 整数触点比较指令
- 6.3.3 双字整数触点比较指令
- 6.3.4 实数触点比较指令
- 6.3.5 字符串触点比较指令
- 6.3.6 比较指令应用举例
- 6.4 数学运算指令
- 6.4.1 加减乘除运算指令
- 1.加法指令
- 2.减法指令
- 3.乘法指令
- 4.除法指令
- 5.加1指令
- 6.减1指令
- 7. 加减乘除运算指令应用举例
- 6.4.2 浮点数函数运算指令
- 6.5 逻辑运算指令
- 6.5.1 取反指令
- 1.指令说明
- 2.指令使用举例
- 6.5.2 与指令
- 1.指令说明
- 2.指令使用举例
- 6.5.3 或指令
- 1.指令说明
- 2.指令使用举例
- 6.5.4 异或指令
- 1.指令说明
- 2.指令使用举例
- 6.6 移位与循环指令
- 6.6.1 左移位与右移位指令
- 1.指令说明
- 2.指令使用举例
- 6.6.2 循环左移位与右移位指令
- 1.指令说明
- 2.指令使用举例
- 6.6.3 移位寄存器指令
- 1.指令说明
- 2.指令使用举例
- 6.7 转换指令
- 6.7.1 标准转换指令
- 1.数字转换指令
- 2.四舍五入取整指令
- 3.段译码指令
- 6.7.2 ASCII码转换指令
- ASCII码转换指令包括整数、双整数、实数转ASCII码指令和十六进制数与ASCII码转换指令。 1.关于ASCII码知识
- 2.整数转ASCII码指令
- 3.双整数转ASCII码指令
- 4.实数转ASCII码指令
- 5.ASCII码转十六进制数指令
- 6.十六进制数转ASCII码指令
- 6.7.3 字符串转换指令
- 1. 整数、双整数、实数转字符串指令
- 2. 字符串转整数、双整数、实数指令
- 6.7.4 编码与解码指令
- 1.指令说明
- 2.指令使用举例
- 6.8 表格指令
- 6.8.1 填表指令
- 1.指令说明
- 2.指令使用举例
- 6.8.2 查表指令
- 1.指令说明
- 2.指令使用举例
- 6.8.3 先进先出和后进先出指令
- 1.指令说明
- 2.指令使用举例
- 6.8.4 存储区填充指令
- 1.指令说明
- 2.指令使用举例
- 6.9 字符串指令
- 6.9.1 字符串长度、复制和连接指令
- 1.指令说明
- 2.指令使用举例
- 6.9.2 复制子字符串指令
- 1.指令说明
- 2.指令使用举例
- 6.9.3 字符串与字符搜索指令
- 1.指令说明
- 2.指令使用举例
- 6.10 时钟指令
- 6.10.1 时钟指令说明
- 6.10.2 时钟指令使用举例
- 6.11 程序控制指令
- 6.11.1 跳转与标签指令
- 1.指令说明
- 2.指令使用举例
- 6.11.2 循环指令
- 1.指令说明
- 2.指令使用举例
- 6.11.3 条件结束、停止和监视定时器复位指令
- 1.指令说明
- 2.指令使用举例
- 6.12 子程序与子程序指令
- 6.12.1 子程序
- 6.12.2 子程序指令
- 1.指令说明
- 2.子程序的建立
- 3.子程序指令使用举例
- 6.12.3 带参数的子程序调用指令
- 1.参数的输入
- 2.指令参数说明
- 3. 指令使用注意事项
- 4.指令使用举例
- 6.13 中断指令及相关内容说明
- 6.13.1 中断事件与中断优先级
- 1.中断事件
- 2.中断优先级
- 6.13.2 中断指令
- 1.指令说明
- 2.中断程序的建立
- 3.指令使用举例
- 6.14 高速计数器指令及相关内容说明
- 6.14.1 高速计数器指令说明
- 6.14.2 高速计数器的计数模式
- 1.模式0和1(内部控制方向的单相加/减计数)
- 2.模式3和4(外部控制方向的单相加/减计数)
- 3.模式6和7(双相脉冲输入的加/减计数)
- 4.模式9和10(双相脉冲输入的正交加/减计数)
- 6.14.3 高速计数器分配的输入端子及在各工作模式下的功能
- 6.14.4 高速计数器输入端子滤波时间的设置
- 6.14.5 高速计数器的控制字节
- 1.控制字节功能说明
- 2.控制字节设置举例
- 6.14.6 高速计数器计数值的读取与设置
- 1.计数值的读取
- 2.计数值的设置
- 6.14.7 高速计数器的状态字节
- 6.14.8 高速计数器的编程步骤与举例
- 1.高速计数器的编程步骤
- 2.高速计数器的编程举例
- 6.15 高速脉冲输出指令及相关内容说明
- 6.15.1 指令说明
- 1.控制字节
- 2.参数设置寄存器
- 3.状态位
- 6.15.3 PTO脉冲的产生与使用
- 1.单段脉冲串的产生
- 2.多段脉冲串的产生
- 6.15.4 PWM脉冲的产生与使用
- 1.波形改变方式
- 2.产生PWM脉冲的编程方法
- 3.产生PWM脉冲的编程实例
- 6.16 PID指令及相关内容说明
- 6.16.1 PID控制
- 6.16.2 PID指令介绍
- 1.指令说明
- 2.PID控制回路参数表
- 3.PID运算项的选择
- 4.PID输入量的转换与标准化
- 5.PID输出量的转换
- 6.16.3 PID指令应用举例
- 第7章 PLC通信
- 7.1 通信基础知识
- 7.1.1 通信方式
- 1.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
- 2.并行通信和串行通信
- 3.异步通信和同步通信
- 4.单工通信和双工通信
- 7.1.2 通信传输介质
- 7.2 PLC以太网通信
- 7.2.1 S7-200 SMART CPU模块以太网连接的设备类型
- 7.2.2 IP地址的设置
- 1.IP地址的组成
- 2.计算机IP地址的设置及网卡型号查询
- 3.CPU模块IP地址的设置
- 7.2.3 以太网通信指令
- 1.SIP_ADDR、GIP_ADDR 指令
- 2.GET、PUT 指令
- 7.2.4 PLC以太网通信实例详解
- 1.硬件连接及说明
- 2.GET、PUT指令TABLE表的设定
- 3. 分流机PLC的程序及详解
- 7.3 RS485/RS232端口自由通信
- 7.3.1 RS232C、RS422A和RS485接口电路结构
- 1.RS232C接口
- 2.RS422A接口
- 3.RS485接口
- 7.3.2 RS485/RS232各引脚功能定义
- 1.CPU模块自带RS485端口说明
- 2.CM01信号板的RS485/RS232端口说明
- 7.3.3 获取端口地址(GET_ADDR)指令和设置端口地址(SET_ADDR)指令
- 7.3.4 发送(XMT)和接收(RCV)指令
- 1.指令说明
- 2.XMT指令使用说明
- 3.RCV指令使用说明
- 4.XMT、RCV指令使用举例
- 7.3.5 PLC与打印机之间的通信(自由端口模式)
- 第8章 变频器的基本结构原理
- 8.1 异步电动机的两种调速方式
- 8.2 变频器的基本结构及原理
- 8.2.1 交-直-交型变频器的结构与原理
- 8.2.2 交-交型变频器的结构与原理
- 8.3 变频调速控制方式
- 8.3.1 压/频控制方式
- 1.压/频同调的原因
- 2.压/频控制的实现方式
- 3.压/频控制的特点
- 8.3.2 转差频率控制方式
- 1.转差频率控制原理
- 2.转差频率控制的实现
- 3.转差频率控制的特点
- 8.3.3 矢量控制方式
- 1.矢量控制原理
- 2.矢量控制的类型
- 3.矢量控制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 8.3.4 直接转矩控制方式
- 8.3.5 控制方式比较
- 第9章 西门子变频器的接线、操作与参数设置
- 9.1 MM440变频器的内部结构及外部接线
- 9.1.1 外形和型号(订货号)含义
- 9.1.2 内部结构及外部接线图
- 9.1.3 主电路的外部端子接线
- 9.1.4 控制电路外部端子的典型接线
- 9.1.5 数字量输入端子的接线及参数设置
- 1.接线
- 2.参数设置
- 9.1.6 模拟量输入端子的接线及参数设置
- 1.AIN1、AIN2端子的接线及参数设置
- 2.PTC端子(电动机温度保护)的接线
- 9.1.7 数字量输出端子的接线及参数设置
- 1.接线
- 2.参数设置
- 9.1.8 模拟量输出端子的接线及参数设置
- 1.接线
- 2.参数设置
- 9.2 变频器的停车、制动及再启动方式
- 9.2.1 电动机的铭牌数据与变频器对应参数
- 9.2.2 变频器的停车方式
- 9.2.3 变频器的制动方式
- 9.2.4 变频器的再启动方式
- 9.3 用面板和外部端子操作调试变频器
- 9.3.1 用SDP(状态显示板)和外部端子操作调试变频器
- 1.SDP指示灯及指示含义
- 2.通过外部端子操作变频器
- 9.3.2 用BOP(基本操作板)操作调试变频器
- 1.BOP介绍
- 2.用BOP设置变频器的参数
- 3.故障复位操作
- 9.3.3 用AOP(高级操作板)操作调试变频器
- 1.AOP的外形与特点
- 2.用AOP控制变频器运行的参数设置及操作
- 9.4 MM440变频器的参数调试及常规操作
- 9.4.1 变频器所有参数的复位
- 9.4.2 变频器参数快速调试步骤及说明
- 9.4.3 变频器的常规操作
- 1.常规操作的前提条件
- 2.常规操作
- 3.操作注意事项
- 9.5 西门子MM440、MM430和MM420变频器的主要区别与技术规格
- 9.5.1 MM440、MM430和MM420变频器的主要区别
- 9.5.2 MM420变频器的主要技术规格
- 9.5.3 MM430变频器的主要技术规格
- 9.5.4 MM440变频器的主要技术规格
- 第10章 变频器的典型应用电路
- 10.1 用变频器输入端子控制电动机正反转和面板键盘调速的电路
- 10.1.1 电路接线
- 10.1.2 参数设置
- 10.1.3 操作过程及电路说明
- 1.正转控制过程
- 2.反转控制过程
- 3.面板键盘调速过程
- 10.2 变频器输入端子控制电动机正反转和电位器调速的电路
- 10.2.1 电路接线
- 10.2.2 参数设置
- 10.2.3 操作过程及电路说明
- 1.正转和调速控制过程
- 2.反转和调速控制过程
- 10.3 变频器的多段速控制功能及应用电路
- 10.3.1 变频器多段速控制的三种方式
- 1.直接选择方式(P0701~P0706=15)
- 2.直接选择+ON命令方式(P0701~P0706=16)
- 3.二进制编码选择+ON命令方式(P0701~P0704=17)
- 10.3.2 变频器多段速控制应用电路
- 1.控制要求
- 2.电路接线
- 3.参数设置
- 4.操作过程及电路说明
- 10.4 变频器的PID控制电路
- 10.4.1 MM440变频器的PID原理图及有关参数
- 10.4.2 MM440变频器的PID控制恒压供水电路
- 1.电路接线
- 2.参数设置
- 3.操作过程及说明
- 第11章 变频器与PLC的综合应用
- 11.1 PLC控制变频器驱动电动机延时正反转的电路
- 11.1.1 PLC输入/输出(I/O)端子的分配
- 11.1.2 电路接线
- 11.1.3 变频器参数设置
- 11.1.4 PLC控制程序及说明
- 11.2 PLC控制变频器实现多段速运行的电路
- 11.2.1 PLC输入/输出(I/O)端子的分配
- 11.2.2 电路接线
- 11.2.3 变频器参数设置
- 11.2.4 PLC控制程序及说明
- 11.3 PLC以USS协议通信控制变频器的应用实例
- 11.3.1 S7-200 PLC与MM440变频器串口通信的硬件连接
- 1.硬件连接
- 2.注意事项
- 11.3.2 USS协议通信知识
- 1.USS通信的报文帧格式
- 2.USS通信主站轮询从站的过程
- 11.3.3 在S7-200 PLC编程软件中安装USS通信库
- 11.3.4 USS通信指令说明
- 1.USS_INIT(或USS_INIT_P1)指令
- 2.USS_CTRL(或USS_CTRL_P1)指令
- 3.USS_RPM_x(或USS_ RPM_x_P1)指令
- 4.USS_WPM_x(或USS_ WPM_x _P1)指令
- 11.3.5 S7-200 PLC以USS协议通信控制MM440变频器的应用实例
- 1.控制要求
- 2.电路连接
- 3.变频器参数设置
- 4.PLC通信程序及说明
- 第12章 西门子精彩系列触摸屏(SMART LINE)介绍
- 12.1 触摸屏基础知识
- 12.1.1 基本组成
- 12.1.2 四种类型的触摸屏及工作原理
- 1.电阻式触摸屏
- 2.电容式触摸屏
- 3.红外线式触摸屏
- 4.表面声波式触摸屏
- 12.1.3 常用类型触摸屏的性能比较
- 12.2 西门子精彩系列触摸屏(SMART LINE)简介
- 12.2.1 SMART LINE触摸屏的特点
- 12.2.2 常用型号及外形
- 12.2.3 触摸屏主要部件说明
- 12.2.4 技术规格
- 12.3 触摸屏与其他设备的连接
- 12.3.1 触摸屏的供电接线
- 12.3.2 触摸屏与组态计算机(PC)的以太网连接
- 12.3.3 触摸屏与西门子PLC的连接
- 1.触摸屏与西门子PLC的以太网连接
- 2.触摸屏与西门子PLC的RS485串行连接
- 12.3.4 触摸屏与三菱、施耐德和欧姆龙PLC的连接
- 1.触摸屏与三菱PLC的RS422/485串行连接
- 2.触摸屏与施耐德PLC的RS422/485串行连接
- 3.触摸屏与欧姆龙PLC的RS422/485串行连接
- 12.4 触摸屏的操作设置
- 12.4.1 触摸屏的屏幕键盘
- 12.4.2 触摸屏的启动
- 12.4.3 触摸屏的控制面板
- 12.4.4 触摸屏的数据备份和恢复
- 1.备份数据
- 2.恢复数据
- 12.4.5 触摸屏的以太网参数设置
- 12.4.6 触摸屏的画面方向、设备信息、触摸位置校准和许可信息的设置与查看
- 1.触摸屏画面显示方向和启动延迟时间的设置
- 2.触摸屏设备信息的查看
- 3.触摸屏的触摸位置校准
- 4.触摸屏设备许可信息的查看
- 12.4.7 触摸屏屏幕保护程序的设置
- 12.4.8 触摸屏密码的设置
- 1.设置密码保护
- 2.取消密码保护
- 12.4.9 触摸屏传送通道的开启
- 12.4.10 触摸屏声音的设置
- 第13章 西门子WinCC组态软件快速入门
- 13.1 WinCC flexible SMART V3软件的安装与卸载
- 13.1.1系统要求
- 13.1.2 软件的免费下载
- 13.1.3 软件的安装
- 1.解压文件
- 2.无法安装的解决方法
- 3.安装软件
- 13.1.4 软件的启动及卸载
- 1.软件的启动
- 2.软件的卸载
- 13.2 用WinCC软件组态一个简单的项目
- 13.2.1 项目的创建与保存
- 1.软件的启动和创建项目
- 2.项目的保存
- 13.2.2 组态变量
- 1.组态变量的操作
- 2.变量说明
- 13.2.3 组态画面
- 1.新建或打开画面
- 2.组态按钮
- 3.组态指示灯图形
- 13.2.4 项目的模拟运行
- 第14章 WinCC软件常用对象及功能的使用举例
- 14.1 IO域的使用举例
- 14.1.1 组态任务
- 14.1.2 组态过程
- 1.组态变量
- 2.组态IO域
- 14.1.3 运行测试
- 14.2 按钮的使用举例
- 14.2.1 组态任务
- 14.2.2 组态过程
- 1.组态变量
- 2.组态按钮
- 3.组态IO域
- 14.2.3 运行测试
- 14.3 文本列表和图形列表的使用举例
- 14.3.1 组态任务
- 14.3.2 组态过程
- 1.组态变量
- 2.组态文本列表
- 3.组态图形列表
- 4.组态IO域
- 5.组态符号IO域
- 6.组态图形IO域
- 14.3.3 运行测试
- 14.4 变量控制对象动画的使用举例
- 14.4.1 组态任务
- 14.4.2 组态过程
- 1.组态变量
- 2.组态图形对象
- 3.组态IO域
- 4.组态按钮
- 14.4.3 运行测试
- 14.4.4 仿真调试
- 14.5 指针变量的使用举例
- 14.5.1 组态任务
- 14.5.2 组态过程
- 1.组态变量
- 2.组态文本列表
- 3.组态文本域
- 4.组态符号IO域
- 5.组态IO域
- 14.5.3 运行测试
- 14.6 开关和绘图工具的使用举例
- 14.6.1 组态任务
- 14.6.2 组态过程
- 1.组态变量
- 2.绘制图形
- 3.组态开关
- 14.6.3 运行测试
- 14.7 报警功能的使用举例
- 14.7.1 报警基础知识
- 1.分类
- 2.报警的状态与确认
- 3.报警的类型
- 14.7.2 组态任务
- 14.7.3 组态过程
- 1.组态变量
- 2.组态模拟量报警
- 3.组态离散量报警
- 4.组态文本域
- 5.组态IO域
- 6.组态报警视图
- 14.7.4 运行测试
- 14.8 棒图和趋势图的使用举例
- 14.8.1 组态任务
- 14.8.2组态过程
- 1.组态变量
- 2.组态IO域
- 3.组态按钮
- 4.组态棒图
- 5.组态趋势图
- 14.8.3 运行测试
- 14.9 画面的切换使用举例
- 14.9.1 建立画面
- 14.9.2 用拖放生成按钮的方式设置画面切换
- 14.9.3 用按钮配合画面切换函数来实现指定画面的切换
- 14.9.4 用按钮配合画面切换函数来实现任意编号画面的切换
- 1.组态一个存放画面编号的变量
- 2.组态一个用于输入画面编号的IO域
- 3.组态按钮
- 第15章 用触摸屏操作和监控PLC实战
- 15.1 明确要求、规划变量和线路
- 15.1.1 控制要求
- 15.1.2 选择PLC和触摸屏型号并分配变量
- 15.1.3 设备连接与电气线路
- 15.2 编写和下载PLC程序
- 15.2.1 编写PLC程序
- 15.2.2 PLC与计算机的连接与设置
- 1.硬件连接
- 2.通信设置
- 15.2.3 下载和上传PLC程序
- 1.设置和查看系统块
- 2.下载和上传程序
- 15.3 组态和下载触摸屏画面项目
- 15.3.1 创建触摸屏画面项目文件
- 15.3.2 组态触摸屏与PLC的连接
- 15.3.3 组态变量
- 15.3.4 组态指示灯
- 15.3.5 组态按钮
- 1.组态“正转”按钮
- 2.组态“反转”按钮
- 3.组态“停转”按钮
- 15.3.6 组态状态值监视器
- 15.3.7 组态说明文本
- 15.3.8 下载项目到触摸屏
- 1.触摸屏与计算机的连接与设置
- 2.下载项目
- 15.3.9 无法下载项目的常见原因及解决方法
- 1.组态的项目有问题
- 2.无法连接导致无法下载
- 3.项目版本与触摸屏版本不同导致无法下载
- 15.3.10 用ProSave软件更新触摸屏版本
- 15.4 触摸屏连接PLC实际操作测试
- 15.4.1 触摸屏和PLC用网线通信的硬件连接与通信设置
- 15.4.2 触摸屏和PLC用串口线通信的硬件连接与通信设置
- 15.4.3 触摸屏连接PLC进行操作测试
- 附录A 西门子S7-200 SMART CPU SR20/ST20 技术规范
- 附录B 西门子S7-200 SMART CPU SR40/ST40/CR40技术规范
- 封底
展开全部
出版方
电子工业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成立于1982年10月,是国务院独资、工信部直属的中央级科技与教育出版社,是专业的信息技术知识集成和服务提供商。经过三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已成为一家以科技和教育出版、期刊、网络、行业支撑服务、数字出版、软件研发、软科学研究、职业培训和教育为核心业务的现代知识服务集团。出版物内容涵盖了电子信息技术的各个分支及工业技术、经济管理、科普与少儿、社科人文等领域,综合出版能力位居全国出版行业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