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
类型
7.9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77千字
字数
2022-04-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观察者网科工力量团队厚积11年的心血之作,有历史、有故事、有细节地记录中国实业强国之路。
内容简介
这本书讲述的是我国工业制造领域23个核心产业的故事,既包括粮食、石油这样的基础产业,也包括电动汽车、工程机械、光刻机、航天发动机这样的高端制造产业。
书中从历史源头出发,厘清每个产业背后的历史脉络和发展逻辑,分析我们在哪个环节被“卡脖子”、在哪个环节已经领先,梳理在全球背景下我国各产业所处的位置及处境,并寻找出路、提出对策和建议。在23个产业的故事中,既有从一穷二白到全球领先的骄傲,也有仍然在被“卡脖子”的焦灼,本书生动讲述这些细节。书中通过大量的历史细节、关键人物和事件,串联起我国拼实业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帮助每一位关心中国经济的读者理解中国制造从大到强的真相,具有长久的阅读和传播价值。
目录
- 版权信息
- 推荐序一 工业追赶的历史再透视
- 推荐序二 日常幸福的宏大支撑
- 推荐序三 当美国开始重新“拼实业”
- 引言
- 第1章 一条荆棘之路
- 民族资本推动的工业化
- 前三十年的工业化
- 企业家的创新
- 科技创新竞赛
- 第2章 石油产业的中国方案
- 石油与现代史
- 确保中国油气消费安全
- 资源的诅咒
- 中国油气勘探新征程
- 第3章 粮食是国家安全的根基
- 并非多余的粮食焦虑
- 国际粮食贸易的黑手
- 耕地红线托住主粮底线
- 农村合作化的中国方案
- 第4章 “香蕉共和国”的本质
- “香蕉共和国”的诞生
- 被异化的苏东阵营农业合作
- 云南咖啡豆引发的思考
- 中国经济作物生产新路径
- 第5章 碳中和目标下的煤炭产业转型路
- 煤炭,中国经济发展的“燃料”
- 煤炭与气候变化
- 煤炭产业转型之路
- 迈向清洁能源“无人区”
- 第6章 将钢铁这一工业主粮握在自己手心
- 澳大利亚铁矿卡得住中国脖子?
- 铁矿供应多元化之策
- 铁矿石定价权之殇
- 澳矿断供,受伤的是谁?
- 第7章 面对低端制造业外溢需要国家智慧
- 世界工厂:大国的冠冕
- 产能转移的限度
- 汲取中国经验的越南
- 第8章 印度药业对中国的启示
- 印度仿制药的第一桶金
- “世界药房”离不开中国
- 赶超法宝——产业政策
- 创新药的中国“红利”
- 第9章 服装纺织:从“丝绸之路” 到“纤维之路”
- “中国织造”的千年辉煌
- 1亿条牛仔裤换1架波音飞机
- 走向高端“纤维之路”
- 第10章 中国“稀土霸权”如何炼成
- “点石成金”的稀土
- 中国“稀土霸权”如何炼成
- 稀土为何只卖出“土”价格
- 稀土产业升级之路
- 第11章 石化产业的污染悖论
- 石化产业的崛起
- 治理石化“两高”的对策
- 欧美石化产业“生意经”
- 第12章 破解国产高端医疗器械行业困局
- 口罩极限增产背后的中国制造
- 口罩“去产能”的烦恼
- 呼吸机增产之难
- 高端医疗器械突围策略
- 第13章 新能源汽车的机遇
- 电动汽车前史
- 特斯拉横空出世
- 特斯拉辉煌的暗面
- 中国电动车产业的“鲶鱼”
- 第14章 中国工程机械走进“无人区”
- 基建狂魔
- 了不起的中国工程机械
- 徐工改制风波
- 工程机械创新“无人区”
- 第15章 精密仪器行业何以积弱
- 神通广大的PCR仪
- 难以摆脱的进口精密仪器
- 中国精仪行业何以积弱
- “逼上华山一条路”的价值
- 第16章 小小的轴承,大大的隐忧
- 分清轴承与轴承钢
- 可堪大任的中国轴承钢
- 轴承突围,可以从轴承钢学到什么
- 第17章 豪华邮轮:制造强国的重要一环
- 邮轮的前世今生
- 邮轮产业版图的变迁
- 邮轮建造难在哪里
- 与市场共成长的国造邮轮机会
- 第18章 高铁:残酷的技术竞争和政治角力
- 意难平的日本
- 抄袭是个伪命题
- 国际高铁“大博弈”
- 第19章 大飞机复刻高铁奇迹
- 大飞机情结
- 运-10,生不逢时
- C919的骄傲
- 第20章 北斗导航系统:艰难的历程
- 北斗定位系统溯源
- 北斗与“伽利略”的情仇
- 走向世界的北斗三号
- 第21章 机床:跌跌撞撞的追赶者
- 白话智能制造
- 大而不强的中国机床业
- 04专项的失与得
- 第22章 光刻机:一步一个脚印补齐功课
- 光刻机之难
- 阿斯麦崛起
- 中国光刻机,征程漫漫
- 第23章 工业软件:逆水行舟
- EDA软件卡脖子之忧
- 工业软件发展不如印度?
- 历史机遇的到来
- 第24章 深海探测:海洋里的角逐
- 深海探索的人们
- “挑战者”的文明意蕴
- 载人深潜突围路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国建立后成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时光在文字与光阴中驻足,我们在积聚书香与赓续文脉之时,也有一点小小的向往,在徜徉中拢住自我与他者的目光,给天下读书人一点点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