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企业如何基业长青?如何规避管理中的“四大断裂”?知名组织创新专家、创业酵母创始人张丽俊揭示良性增长的秘密,提供一套企业打天下的营运系统。

内容简介

小企业经营业务,大企业经营组织。我们正在经历一个剧烈变革和转型的时代,中国的民营企业平均寿命不超过2.5年,而活下来的企业中能够持续增长的不足十分之一,组织发展跟不上业务发展已经成为企业永恒的难题。

通过对数千家企业的长期研究,本书揭开了企业保持良性增长的秘密,对不同生命周期企业发展的特性进行了总结,并提供了一整套帮助企业打天下的营运系统,详细地解答了企业管理者主要关注的七大问题:企业如何才能基业长青?初创期的企业如何生存发展?快速成长期的企业如何搭建管理体系?成熟期的企业如何变革转型?鼎盛期的企业如何激活组织活力?如何规避企业运营中的四大断裂?未来的管理者应该具备怎样的素养与能力?

本书所述观点、方法、工具以及案例均来自真实的企业管理场景,适合企业各级管理者用于提升管理认知,提高管理效能。

如果你对管理的本质充满好奇,对管理的实践渴望精进,那么你将在本书中找到答案。

目录

  • 版权信息
  • 作者简介
  • 赞誉
  • 序言
  • 第1章 基业长青的秘密
  • 为什么基业难以长青:商业发展的非连续性
  • 全球产业发展的非连续性
  • 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经济发展的非连续性
  • 科技40年发展的非连续性
  • 不确定性,是未来商业的主旋律
  • 基业如何长青:寻找企业发展的第二曲线
  • 什么是第二曲线
  • 什么时候打造第二曲线
  • 如何打造第二曲线
  • 增长的路径:“剩者为王”
  • 为什么追求增长
  • 什么是好的增长
  • 如何实现高效增长
  • 组织的价值:“慢就是快”
  • 亚马逊的增长飞轮
  • 组织创新保障战略落地
  • 第2章 隐性曲线:可复制的组织能力
  • 什么是隐性曲线
  • 隐性曲线的三要素
  • 打造隐性曲线的四项基本原则
  • 阿里巴巴飞跃:“天晴时修屋顶”
  • 阿里巴巴的显性曲线
  • 阿里巴巴的隐性曲线
  • 隐性曲线支撑显性曲线
  • 微软复兴:“开着飞机换引擎”
  • 微软的显性曲线
  • 微软的隐性曲线
  • 微软变革三部曲
  • 第3章 组织创新:穿越企业生命周期的隐性曲线
  • 初创期:活下去才是硬道理
  • 什么是初创期
  • 在初创期管理者该如何做
  • 快速成长期:在混乱中建体系
  • 什么是快速成长期
  • 在快速成长期为什么要搭建管理体系
  • 在快速成长期管理者该如何做
  • 成熟期:在痛苦中变革
  • 什么是成熟期
  • 为什么成熟期企业最痛苦
  • 成熟期企业如何变革转型
  • 鼎盛期:跨界与共生
  • 什么是鼎盛期
  • 鼎盛期企业如何构建生态圈
  • 第4章 四大断裂:组织创新的窘境
  • 个人梦想与组织使命的断裂
  • 如何理解个人梦想与组织使命的断裂
  • 如何将个人和组织连接起来
  • 事与人的断裂
  • 业务管理者:只关注业务不关注人
  • 人力资源管理者:缺乏对业务的深刻理解
  • 局部与整体的断裂
  • 价值观不落地:贴在墙上的价值观无法走进员工心里
  • 战略目标不一致:各部门目标与公司目标不统一
  • 部门间协同不顺畅:各部门只关注自己的利益
  • 现在与未来的断裂
  • 战略方向的选择
  • 人才培养和任用
  • 小测试:四大断裂的场景化案例诊断
  • 场景1:战略会上的争论
  • 场景2:绩效考核中的盲区
  • 场景3:人才盘点后的反思
  • 场景4:业务复盘时的收获
  • 第5章 酵母天地图:企业打天下的营运系统
  • 企业文化系统
  • 企业文化系统的构成
  • 企业文化的价值
  • 业务营运系统
  • 战略与子战略
  • 营运目标
  • 目标落地执行体系
  • 组织保障系统
  • 组织架构
  • 核心人才盘点
  • 人力资源体系
  • 天地图的三层逻辑
  • 第一,头、腰、腿的派生与相互制约
  • 第二,双轮驱动
  • 第三,关键连接点
  • 第6章 愿有多大,路有多长
  • 领袖与管理者
  • 你是领袖还是管理者
  • 优秀管理者的自我管理
  • 管理者的三层阶梯
  • 个人职业发展
  • 职业发展的起点:扣动你的心灵扳机
  • 职业发展心态:猴子爬树理论
  • 职业发展阶梯:每日精进的秘诀
  • 职业发展的终点:愿有多大,路有多长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 加载中...

出版方

机械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

机械工业出版社是全国优秀出版社,自1952年成立以来,坚持为科技、为教育服务,以向行业、向学校提供优质、权威的精神产品为宗旨,以“服务社会和人民群众需求,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己任,产业结构不断完善,已由传统的图书出版向着图书、期刊、电子出版物、音像制品、电子商务一体化延伸,现已发展为多领域、多学科的大型综合性出版社,涉及机械、电工电子、汽车、计算机、经济管理、建筑、ELT、科普以及教材、教辅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