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十七年全流程绩效管理实践,十二条关键心法洞悉人性。

内容简介

本书不是讲某个企业和行业的绩效管理,不是讲国有或非国有企业的绩效管理,也不是专门讲中国企业和组织的绩效管理,某种程度甚至不是专门讲企业的绩效管理,而就是在讲绩效管理。

管理规范化也意味着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的风险同步增加,绩效管理为解决这个问题而生,但是反而强化了这个趋势。

如何在规范化和官僚化同步提升的趋势中保证专注于真正的绩效,始终使绩效管理产生正绩效、限度避免负绩效,关键在于各级一把手的领悟和把握。

本书揭示了其中的奥秘,融合全面质量管理和目标管理这两种某些程度上相悖的思想,提供了系统的方法论。

目录

  • 版权信息
  • 推荐语
  • 序一
  • 序二 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 自序 十七年的心结
  • 第一章 慎始
  • 一、持续成功的绩效管理实践占多大比例
  • 二、专业部门有把“管理”带入超出组织需求的本能
  • 三、驾驭职能机构和总部富有挑战性
  • 四、绩效管理是管理中的奢侈品
  • 第二章 惯性
  • 一、口是行非:喊着追求卓越,建立的却是低效机制
  • 二、自卑迷信:洋和尚的经也要实践检验,需过脑过心
  • 三、“局部集体主义”:获得“局部最优”的同时失去全局
  • 四、急功近利:庞氏骗局在管理领域也不少见
  • 五、整齐划一:受益的往往是“第四种经理人”
  • 第三章 结构
  • 一、从“一分为二”到“一分为三”
  • 二、“一分为三”的本质和优势
  • 三、“一分为三”的游戏规则
  • 四、意外惊喜:绩效区分顽疾不治而愈
  • 第四章 逻辑
  • 一、化繁为简:合而为一绩效卡
  • 二、化繁为简:错道错时考评
  • 三、化繁为简:执规考评动真格
  • 四、化繁为简:履职考评重监控和整体
  • 五、该繁就繁:超越考评不厌其烦
  • 第五章 工具
  • 一、在管理领域也要讲理论自信、讲定力
  • 二、借鉴丰田生产方式的绩效改进工具
  • 三、六西格玛理论可用于建设绩效提升工具
  • 四、借鉴六西格玛管理的绩效提升工具
  • 五、两种绩效工具的基本游戏规则
  • 第六章 量化
  • 一、真正的决策多依据定性评价
  • 二、量化的重要性更多在于管理过程
  • 三、用更多的“描述目标至可衡量”+“达成共识”
  • 四、多发现“对的”并“用对”低成本量化指标
  • 五、在实践中摸索积淀“用对”低成本量化指标的技巧
  • 第七章 客户
  • 一、找到客户,建立体系
  • 二、举一反三建立持续提升的绩效体系
  • 三、绩效管理和绩效考核的核心区别
  • 四、调查问卷设计的技巧
  • 第八章 体系
  • 一、管理有且只能有一个体系:日常管理
  • 二、不要听风就是雨,华为的日常管理也是磨出来的
  • 三、丰田公司的丰田套路
  • 四、OKR是最接近目标管理本意的体系化实践
  • 五、条件不具备时将OKR思想融入三维考评体系
  • 第九章 到位
  • 一、置身事外是惰政和恶政之源
  • 二、梳理体系,规范要到位的环节
  • 三、出其不意的到位更有魅力
  • 四、不仅要立到位,更要破到位
  • 五、过犹不及,到位不要过度
  • 第十章 元力
  • 一、人的问题永远排第一位
  • 二、元力的本质是内驱力
  • 三、构成元力的两个关键
  • 四、建立元力传导机制
  • 五、熔于一炉的模拟舱培训
  • 第十一章 氛围
  • 一、组织氛围的影响力和重要性
  • 二、组织内部的四种关键氛围
  • 三、监测和营造组织氛围
  • 四、营造组织氛围要沉浸到组织中去
  • 第十二章 问心
  • 一、是否存在理想的模式
  • 二、回问对绩效管理的期许
  • 三、回看绩效管理带来的打击
  • 四、回顾问题的原因在哪里
  • 五、何为心法,谁的心法
  • 附录 绩效管理的心法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 加载中...

出版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国建立后成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时光在文字与光阴中驻足,我们在积聚书香与赓续文脉之时,也有一点小小的向往,在徜徉中拢住自我与他者的目光,给天下读书人一点点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