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将晚清战时财政协济行动与非财政问题研究的相结合,近真呈现晚清战时财政制度制演变脉络。

内容简介

作者信守整体史观并将晚清战时财政协济行动与非财政问题研究的有机结合,关注咸同以及光绪前期的战时财政协济制度及其运作,兼及各类非财政问题和制度之外的各类因素,诸如战争进程、人脉关系、畛域利益、国际关系以及中外媒介之舆论干政等,各个领域彼此影响、相互制约,遵循宏观着眼、微观入手,精确把握财政因素与非财政因素的纠葛,梳理财政演变中的上层与下层附属机构、中央与省地层面的彼此照应,如实叙述事件各方的意图和言行,近真呈现晚清战时财政制度制演变脉络。

目录

  • 版权信息
  • 作者简介
  •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出版说明
  • 绪论
  • 第一章 济急与应变:镇压太平天国初期清廷的军费筹解
  • 第一节 战局误判与倾力拨解
  • 第二节 京师纾困筹策
  • 第三节 由处常到变制
  • 第二章 供饷新尝试:咸丰朝中后期的联省合筹军饷
  • 第一节 旧制难恃与新规依违
  • 第二节 初期联省合筹的聚散
  • 第三节 长江五省合筹军饷筹议
  • 第四节 合筹阶段牵制因素与权力结构的新动向
  • 第三章 粮台纷争与咸同战时财政
  • 第一节 饥饱各异与关系恶变
  • 第二节 饷源地争夺与将帅干预放饷
  • 第三节 筹饷总局兴废与南北两台归并
  • 第四节 粮台职官授权的学理检讨
  • 第四章 行走在制度内外:曾国藩东征军费的筹策
  • 第一节 咸丰初期的旧制之变
  • 第二节 东征前期解饷的制度羁绊
  • 第三节 谋权以筹饷
  • 第四节 逾规扩饷
  • 第五节 冲破“文法”限制及其他
  • 第五章 私情与公意:咸同军费协济运作的实态
  • 第一节 私函·公牍·奏折
  • 第二节 疆臣与户部
  • 第三节 粤厘筹策
  • 第六章 咸同战时皇室财政的逾规与管控
  • 第一节 从济危到自困
  • 第二节 战区财源之解截两难
  • 第三节 从会议解困到部府交讧
  • 第七章 左宗棠西征筹饷与同光战时财政调控
  • 第一节 西征初期供饷与筹款的艰难
  • 第二节 清廷调控东西争款
  • 第三节 洋债、华款筹借与各方掣肘
  • 第四节 新史识下“旧问题”的再认识
  • 第八章 “舆论干政”:《申报》与同光之际的征疆举债
  • 第一节 英人觊觎新疆与《申报》舆论辅助
  • 第二节 拒借舆论经营和英方外交讹诈
  • 第三节 舆论干政对决策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九章 光绪朝中期清廷的财政纾困与保疆经略
  • 第一节 根本与枝叶:对主从关系的认知
  • 第二节 东北增防行动与财力支持调升
  • 第三节 西陲固疆与纾困筹策
  • 第四节 台湾设省经略与福建协济
  • 第五节 纾困与靖边的纠结
  • 第十章 辛亥革命时期清廷的战时财政运筹
  • 第一节 由预算轨道转向战时财政
  • 第二节 勾堆借款与外省举债
  • 第三节 急筹内款
  • 第四节 应对战区请款
  • 结语
  • 主要征引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8
4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

    形势比人强,无论准备的多么充分,战争总是向着阻力最大的方向发展。户部拨款注定难以为继,给不了钱就给政策,就地筹饷的特权让将领们成为了一个个的军事 - 财政复合体:而这就已经是统治的所有本质了。给出的政策可以收回,可就此暴露出来的软弱却再也无法弥补了。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修正→改革→革命

      作者刘增合教授以白银为引,为我们展开了清朝后期 100 年间,在战时状态下的财政运筹状况,揭示了中央户部与地方督抚的往来博弈。由于战事仍频,致使延续自清朝初期的由户部每年指拨银两的财政体制难以继续维系下去,就地筹饷成为地方大员平定叛乱、维持统治的主要依托,也因此使得督抚的私人关系、省际利益分配合作…… 等非正式因素的影响力明显增强。与清前中期户部对全国财政银两的统一分配与布置,反映清朝汲取资源与国家治理的高效相比,晚清的地方军饷筹集则折射了国家配置资源方式的转变,在这种转变之下,国家力量与基层社会的的关系进一步紧密结合。初看书名,以为写的是财政史,其实是舆论、人际、中央 - 地方和人事之间博弈妥协的结果。日渐僵化的制度在受到战争和西力入侵的冲击下,不得不随机应变。然而真正主宰制度变革的是主事者的交往、人际和派系之间角力的结果,纵然可以为曾左李这样的天纵之才进行调整,甚至按照他们的个人意志不断改造制度,终究核心还是 “人” 本身,难以建立现代化、以技术官僚和法律为准绳的现代财政制度。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中国近代历次改革难以更进一步,甚至屡屡夭折的原因。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